劇情介紹

1999年,澳門回歸祖國四十八天前。澳門司警馬振成 (杜汶澤 飾) 因惹上官司遭上司停職,警察生涯即將終結。他鬱郁不歡之際,卻誤打誤撞遇上一名神秘少女張碧欣 (梁洛施 飾)。成以為曾與對方有過一 夜情,豈料欣竟聲稱是成與初戀情人分手後誕下的女兒,令成錯愕不已!欣因欠租數月以致無家可歸,其心愛的西施狗Isabella亦被無良業主趕走,下落不明。成突然發現自己身為父親,希望能彌補以往的責任,因此這對重逢的父女展開了一段尋犬奇遇。欣其後堅決要與成同住,一向作風放任的成生活頓起變化。
欣與成之女友瓊 (焯勻 飾) 一碰面便水火不容,而成亦要應付暗戀欣的男同學 (曾國祥 飾),引發連番趣事,亦令兩個互不相識的人重拾家庭溫暖。成為了自保,企圖以身犯險令自己得以脫罪。成之上司兼好友 (黃秋生 飾) 亦屢勸無效。但此時,成卻突然發現欣的真正身份……兩父女努力建立的家庭生活,即將面臨瓦解……
演職員表
演員表

張碧欣 梁洛施
張碧欣追求者 曾國祥
阿瓊 焯勻
Womanatherbalteashop 何超儀
Landlord 詹瑞文
Shing(adolescent) 張致恆
欣的親生父親 尹揚明
Manatbar 余文樂
張麗華 賈曉晨
馬振成上司 黃秋生
職員表
製作人 莊澄、彭浩翔、杜汶澤
監製 彭浩翔、杜汶澤
原著 彭浩翔
音樂原聲
伊莎貝拉 (Isabella電影原聲音樂)專輯分類 | 語言 | 流派 | 發行時間 | 製作人 |
---|---|---|---|---|
影視 | 粵語 | Soundtrack | 2006-04-04 | 金培達 |
O Gente Da Minha Terra | Echoes | Ripples | She Stalks | Dialogue 1 |
Voice Of The Past | Morose | Exploration | Dialogue 2 | Isabella 1 |
News | Search | Road | Dialogue 3 | Corpse |
Ritual 1 | Ritual 2 | Beyond | Isabella 2 | Abandoned |
Sleeping Beauty | Dialogue 4 | Memories | I´ll Go With You | Isabella 3 |
Dialogue 5 | Goodbye | New Beginnings | To The Heavens | Dialogue 6 |
Decision | Reborn | Road To Freedom | A Story In Macau |
獲獎記錄
時間 | 獎 | 具體獎項 | 獲獎主體 | 備註 |
---|---|---|---|---|
2006年 | 第56屆柏林電影節 | 銀熊獎-最佳電影音樂 | 金培達 | 獲獎 |
金熊獎 | 彭浩翔 | 提名 | ||
2006年 | 第四屆曼谷世界電影節 | 最佳影片 | 伊莎貝拉 | 獲獎 |
2007年 | 第2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 最佳電影配樂 | 金培達 | 獲獎 |
最佳女主角 | 梁洛施 | 提名 | ||
最佳攝影 | 林志堅 | |||
最佳美術指導 | 文念中 | |||
最佳服裝造型設計獎 | 王從希 | |||
2007年 | 第1屆亞洲電影大獎 | 最佳原創音樂 | 金培達 | 提名 |
角色介紹

馬振成(杜汶澤 飾)澳門司警,被內部勒令停職。正當他處於窮途末路之際,一個素未謀面的少女張碧欣突然出現,更自稱是他的女兒。她的出現令馬振成醒覺,要勇敢面對自己過去所做的事情。於是他盡力替女兒找尋失蹤的愛犬,兩父女重拾久遺了的家庭溫暖。張碧欣(梁洛施 飾)天真瀾漫的少女,自幼與母親相依為命。缺乏父愛的欣,雖經常在街上碰見父親,但對方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存在。當母親因病去世後,欣決意要認回父親,亦令馬振成的生活從此為了急劇的變化。當她與父親走遍澳門尋找失蹤的愛犬,兩父女逐漸尋回點滴的溫馨。馬振成上司(黃秋生 飾)馬振成之好友,說話羅嗦但非常重友情。

阿瓊(焯勻 飾)馬振成眾多女友之一,性情倔強好勝,任職啤酒女郎。張碧欣搬進父親家後,雖出盡法寶趕走一眾女友,唯獨阿瓊卻是毫不服輸,每次與欣碰面皆擦出火花。演員焯勻畢業於北京中央戲劇學院,其後拍攝多部香港電影,包括王晶的《絕種鐵金剛》及《性感都市》。她最近參演著名獨立導演陳果的首部恐怖片《三更2》之一《餃子》,與紅星楊千嬅、白靈、梁家輝同場演出,其性感形象令觀眾耳目一新。她亦於2005年賀歲動作喜劇《韓城攻略》與巨星梁朝偉、舒淇及任賢齊一較高下。
張麗華(賈曉晨 飾)
馬振成中學時期的初戀情人,其後與成意外懷孕。成雖力勸她墮胎並貿然分手,但華最終秘密將女兒誕下。成雖沒有再與華見面,但其實華經常在街上碰見他而沒有聲張,在內心深處仍然惦念對方。
演員賈曉晨是來自山東的新晉國內女演員,曾演出多個內地及香港的廣告。電影演出包括香港導演梁鴻華執導的《絕處逢生》。
張碧欣追求者(曾國祥 飾)
張碧欣的同班同學,雖暗戀對方但不敢示愛。為人總帶幾分傻氣。
演員曾國祥是香港影星曾志偉之子,於近年加入電影圈發展。演出作品包括劉偉強導演的恐怖片《咒樂園》及彭浩翔的《AV》等。
導演簡介

彭浩翔:香港影壇黑色怪人
作為“1970年代生人”,彭浩翔曾經做過電視台節目幕後,也做過專欄作家、電台主持、廣告創作人。1997年,導演杜琪峯正好看到他寫的一個劇本《全職殺手》,黑色犀利的風格讓杜琪峯拍攝了一部十分特殊的同名電影。之後,1999年,彭浩翔花光了自己僅有的12萬港元,拍攝了短片《暑假作業》。之後,終於得到了香港娛樂圈才子谷德昭的支持,拍攝了他的首部長片《買兇殺人》。《買兇殺人》把故事背景放在金融危機後的香港,面臨失業的殺手被富婆召見,要求追殺她們的仇人。富婆們要求殺手把殺人過程拍攝下來,於是殺手找到同樣要失業的一名業餘導演,沒想到兩人的組合在殺手界一炮打響,“生意”越做越大,到最後連黑社會老大也找他們“買兇殺人”……該片荒誕中透露著黑色幽默,一出世就受到觀眾的追捧。繼而他推出了第二部長片《大丈夫》。由曾志偉、陳小春等主演的《大丈夫》乍一看像是“無間道”系列,看到一半才發現原來是描寫4個男人為了逃避老婆的監督,到外面偷歡的忐忑心理。此片獲得了當年香港各個電影獎,包括金像獎的最佳新人獎、金紫荊電影大獎等等。
雖然彭浩翔之後拍攝的《公主復仇記》由於商業味太濃,被不少影評人批評,但其新穎的拍攝方法和故事內容還是令人眼前一亮。去年,彭浩翔再次出擊,拍攝了《AV》一片,講述一群大學畢業生騙取創業基金,邀請日本三級片女星到香港拍攝色情片。大膽的情節、犀利的批判意識以及對時下年輕人的愛情觀的觀察,讓該片在去年的香港電影節上大放異彩。而此次參加柏林電影節的《伊莎貝拉》由杜汶澤和梁洛施主演,講述一位警察遭遇了從不認識的私生女兒,雖然他很想繼續自己的單身生活,但女兒卻執意要搬進他的公寓與他同住的故事。
香港電影界對彭浩翔評價是個“電影怪人”,而谷德昭在介紹當初為何支持彭浩翔時曾經說:“我不是看中他電影拍得有多好,而是覺得如果一個人願意拿出自己僅有的一點錢來拍一部電影,那么他注定是要吃這行飯的了。”
2004年4月,憑藉《大丈夫》拿下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晉導演”;
2004年2月,推出的舞台劇《再生緣》中,他讓莫文蔚出演張愛玲一度成為圈中話題;
2003年,推出自己的第二部劇情片《大丈夫》,獲得金馬獎最佳導演、最佳編劇在內的4項提名;
2001年,完成導演處女作《買兇拍人》,獲金紫荊最佳編劇;
1997年,以暢銷小說《全職殺手》(後被改編成電影,由杜琪峯執導)為人所知。
影片看點

《伊莎貝拉》作為唯一入圍第56屆柏林電影節競賽單元的華語片,最終奪得了最佳電影音樂銀熊獎。路透社在評點香港導演彭浩翔的這部新片時認為:“《伊莎貝拉》是一部柔和而又悲傷的影片,兩位男女主角憧憬著明天,卻被自己的昨日緊緊束縛著,有一種無助的美。這樣的影片值得褒獎。”
劇情源自閒聊 風格非常“不彭浩翔”
影片導演彭浩翔是極具個人風格的香港新生代導演,被譽為“新一代的開山怪”,曾導演過《買兇拍人》、《大丈夫》、《公主復仇記》、《AV》。彭浩翔透露,《伊莎貝拉》的靈感源於自己與杜汶澤的一次閒聊,他偶然問起杜汶澤,從前的女友會不會有一個和他有愛的結晶,一下子引發了杜汶澤的興趣,他還為這個故事提供了很多細節。原本不成熟的故事,在經過兩個男人反覆討論之後,漸漸明朗化。拍完《AV》後,第一稿劇本正好完成。彭浩翔就跟杜汶澤商量,可以開拍了。
與之前充斥著黑色幽默的作品如相比,《伊莎貝拉》的風格更加樸實,用彭浩翔自己的話說,就是“非常不彭浩翔”。彭浩翔曾自述:“我對人與人之間的各種情感充滿著無限的興趣,之前大多關注的是男女感情,而這次表達的父女之情對我來說是一種新的嘗試。影片的整體風格非常樸實,不像我之前的電影那樣充斥著黑色幽默,可以說這部電影非常不彭浩翔。”
杜汶澤完成轉型 梁洛施鋒芒初露
《伊莎貝拉》是杜汶澤第一次擔任男主角的電影,也是他第一部任監製的電影。彭浩翔對杜汶澤的表演讚不絕口,他表示,這次觀眾會看到一個完全不同的杜汶澤,以前他演的每一部片子都很‘杜汶澤’,幾乎都是一出場就讓觀眾想笑。可是這次不是喜劇,是個很嚴肅的文藝片,講的是倫理親情,他粘上鬍子演梁洛施的爸爸,兩人年齡差距並不大,這對他是個極大的挑戰。不過,拍的時候一切都很順利,他要告訴所有人,他是一個好的演員。在彭浩翔的監督之下,杜汶澤這一次的表演完全呈現另一種風格。最後一場戲,杜汶澤和梁洛施扮演的父女一起吃飯。彭浩翔在監視器後面看著杜汶澤的表演,“很想哭。”
模特出身的梁洛施來自澳門,芳齡17,在片中扮演杜汶澤的女兒。梁洛施是英皇力捧的新人王,英皇有意把她培養成對抗張柏芝的新一代“少男殺手”。彭浩翔對梁洛施的表現給予了高度評價:“我覺得梁洛施作為一個剛剛踏入電影圈的年輕演員,並沒有讓人感覺到演技的稚嫩,她把片中那個從小失去父愛的叛逆小女孩演活了。好像不是在演戲,而她就是那個女孩子,她的生活就是那個樣子。我真的非常感慨,她達到了我全部的要求,甚至還超出了我的預期,她真的是一個非常有前途的演員。”雖然在柏林電影節上失落影后,梁洛施卻擁有了意外的收穫,獲西班牙導演Gernan垂青,接拍西班牙一部奪寶動作電影,是繼影后張曼玉及舒淇之後,另一個香港女星打入歐洲電影市場。
“伊莎貝拉”是人名也是狗名
關於《伊莎貝拉》的片名,有一個非常有趣的花絮。彭浩翔先選了梁洛施當女主角,而電影片名一直都沒有想好。後來知道了她的英文名叫ISABELLA ,覺得很好聽。梁洛施自己叫的時候最好聽,但總不能在片中自己叫自己吧,所以把片中她的狗名字定為伊莎貝拉,這樣就能名正言順地聽她叫伊莎貝拉了。此外,ISABELLA 在西班牙語裡可以解釋為“對上帝的承諾”,而《伊莎貝拉》這個故事的主題就是關於承諾和責任。彭浩翔表示:“我對這個主題很有感觸,因為對朋友、對情人,我有時候無法實現承諾。人常常會做錯事,但做錯了就沒辦法重來; 可是突然有一天,你有機會彌補當初的錯誤,你又能犧牲多少來補償? 這也是電影想要探討的主題。”
影片評價
國際肯定

《伊莎貝拉》在柏林電影節上展映時,幾乎所有觀眾都被影片中那首盪氣迴腸的主題曲感染了。很多影評都提到《伊莎貝拉》的音樂很突出,影展主席也盛讚這部戲的音樂。金培達表示,創作《伊莎貝拉》音樂時,彭浩翔給了他很大的支持和創作自由度。他過去所做的港片配樂,多是用上很嘈吵的音樂,以便讓氣氛更為濃厚明顯,然而這次則採用較少音樂的取向,儘量讓演員們去演戲,結果不少人感到這些音樂真的能跟電影相配合。至於片尾用上旋律非常優美的葡萄牙語歌曲,是基於電影故事發生在澳門,曾在葡萄牙管治下澳門應該會被葡萄牙深厚影響,於是在聽過許多不同的葡萄牙音樂後,選用一首原本是由葡萄牙歌手所唱的歌。其它的配樂,則是儘量去感受葡萄牙音樂里的寂寥感覺,從而取其精神創作變成現在的樣子。彭浩翔本人對電影音樂也非常重視,在配樂時為音樂刪了不少對白,好多場也重新剪接。
媒體評價
《伊莎貝拉》是一部柔和而又悲傷的影片,兩位男女主角憧憬著明天,卻被自己的昨日緊緊束縛著,有一種無助的美。這樣的影片值得褒獎(路透社評) 。
《伊莎貝拉》中彭浩翔刻意選擇放棄強烈的戲劇效果,轉為採用透過生活瑣碎事和父女之間的絮語,作為劇情的推進,交織出一段澳門回歸前的父女悲歌。其中金培達選擇的葡國風情聲聲動人,可惜音樂比重加大的同時,影片也更多地陷於“意識流”之中,導演意圖的缺失也更為明顯。(南方網評)。
《伊莎貝拉》的故事情節太年輕了,處理感情的方式難以理解,影片太過曖昧纏綿,影片的畫面和音樂不錯(寧瀛評)。
《伊莎貝拉》可以說是香港影壇一顆非常奇妙的果實,與以往的香港片有很大差別,很美很人文(高曉松評)。
《伊莎貝拉》讓男性、“父”的形象重新回歸到敘事的中心,回歸到主體的位置,顯現出“離島”的殖民過去不再以抵禦和恐懼的心態來應對以“中原”父權文化為載體的強勢“國家”想像。在彭浩翔的澳門故事裡看到了一個留著希望的美麗結局(光明網評)。
《伊莎貝拉》空有其表,葡式風情,憂鬱得無處不在的音樂幾乎要搶去了風頭,父女相認的曖昧和溫情淺嘗輒止。根本的問題就在於彭浩翔自己也不知道要說什麼,就是一個人到中年的男人突然冒出來一個女兒,這個意念很有趣,但最終指向哪裡,他內心沒有答案,所以玩一些手法欲蓋彌彰,搞點風景養養眼,但內里是空的(新京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