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和早年生活
伊莉莎白1544年4月2日出生於法國巴黎楓丹白露,是屬於卡佩王朝奧爾良-昂古萊姆支系瓦盧瓦王室(House of Valois, Orléans-Angoulême branch, cadet branch of the Capetian Dynasty)的公主,她的父親是法王亨利二世(Henry II of France),母親是被法國人斥為“妖女”的王后凱薩琳·德·美第奇(Catherine de' Medici)。大仲馬的名著《瑪戈王后》的女主角原型瑪格麗特·德·瓦盧瓦(Marguerite de Valois, La Reine Margot)是她的妹妹,與英格蘭女王伊莉莎白一世(Elizebeth I of England)鬥了一輩子最後被斬首處死的蘇格蘭女王瑪麗(Mary Queen of Scots)是她的嫂子。後者從小在法國宮廷中生活,自幼與伊莉莎白住在一個房間裡,年紀稍長又一起讀書,是情同姐妹的閨中密友。
伊莉莎白的母親凱薩琳·德·美第奇無論在當時還是後世都是公認的“無鹽女”,但所生的女兒沒有一個不漂亮,伊莉莎白和瑪格麗特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這可能和她的丈夫亨利二世相貌英俊有關。伊莉莎白是一個羞澀內向的姑娘,但文靜端莊與其王室公主的身份非常相稱,和放蕩不羈的瑪格麗特形成了鮮明對比。她十分畏懼嚴厲的母后,但凱薩琳卻很鍾意這個乖巧的女兒,喜愛之情溢於言表。伊莉莎白出嫁後凱薩琳還經常給她寫信,關心她的婚姻生活並屢次向法國駐西班牙大使了解情況。
婚姻
1559年4月3日,法王亨利二世與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在法國的康布雷簽訂契約,即卡托-康布雷齊和約(Peace of Cateau-Cambrésis)的第二部分,將對義大利的主導權轉讓給西班牙,同時收回加萊等幾處土地,結束兩國在義大利戰爭(1550~1559)期間的敵對狀態,建立友好關係。為表示誠意,按照當時的慣例法、西兩國之間還達成了聯姻協定。法國方面派出的是國王的長女伊莉莎白公主,西班牙方面原定的人選是王儲阿斯圖里亞親王唐·卡洛斯(Don Carlos, Prince of Asturias),這兩人年齡和身份相當,本是理想的政治婚姻配對。但腓力二世的第一任王后英格蘭女王瑪麗一世(腓力的第一任妻子葡萄牙公主瑪麗亞·曼紐埃拉去世時他還沒登上王位,故瑪麗亞的身份是阿斯圖里亞親王夫人而不是王后)在契約談判期間去世(1558年),身後沒有留下任何子嗣。第二次成為鰥夫的腓力對獨子卡洛斯並不十分滿意,而事實上只有一個兒子以備繼承王位也的確不保險;於是他決定再次續弦,親自出馬迎娶伊莉莎白。當時在法國代表西班牙出席契約談判的阿爾發公爵便在巴黎接受了腓力二世的命令,代表國王出席在法國王宮舉行的結婚儀式並率領迎親使團將新王后奉回。年僅14歲便去國遠嫁對於伊莉莎白來說是個不小的考驗,她在西班牙宮廷的地位將直接影響到兩國的關係。所幸事實證明她沒有辜負法國王室的期望,西班牙民眾和貴族發現他們的新王后漂亮而優雅,待人接物都有王族風範,於是興高采烈地為他們國王的第三次大婚歡呼。
按當時的習俗,腓力與伊莎貝拉的結婚慶祝儀式在西班牙門第最高的貴族曼多薩家族(House of Mendoza)的府邸中舉行。是夜族長第一代梅利托伯爵迭戈·赫塔多·德·曼多薩(Diego Hurtado de Mendoza, 1st Count of Melito)家中張燈結彩,冠蓋雲集。名噪一時的“王子三人組”——新王后原本的未婚夫王儲唐·卡洛斯,她的小叔和終身好友、剛剛獲得王族身份的奧地利親王唐·胡安(Don Juan of Austria),國王的外甥(腓力的異母姐姐帕爾瑪公爵夫人瑪格麗特的獨子,因為領主權力等級的問題,帕爾瑪公爵也被稱為帕爾瑪親王,所以由於血統和身份的關係亞歷桑德羅也可以算是一位王子)、未來的帕爾瑪公爵亞歷桑德羅·法爾內斯(Alessandro Farnese);以及朝中重臣魯伊·戈麥茲·德·席爾瓦(Ruy Goméz de Silva)——不久將受封為埃波利親王(Prince of Éboli),此前擔任迎親使的阿爾發公爵等悉數到場。在濟濟一堂的達官貴人中,主人的獨生女安娜·德·曼多薩·德·拉·科爾達(Ana de Mendoza y de la Cerda)格外引人注目,作為曼多薩家族繼承人的她是腓力二世的表妹,身份之高貴不亞於公主。這位文武雙全的獨眼美女未來不但會以侍女長的身份成為伊莉莎白最信任的朋友,還會在宮廷中掀起一場政治風暴。
在西班牙宮廷的生活
腓力的寵愛在苦苦忍受了性格古板、相貌醜陋、近視又老掉牙的瑪麗4年以後,很有些心靈飽受創傷自覺的腓力這時候簡直是心花怒放。儘管伊莉莎白的年齡足以當他的女兒(伊莉莎白和唐·卡洛斯同齡),國王還是迷上了這個溫順美麗的小妻子,幾乎天天和她在一起,之前頗受寵的情婦也被冷落了。伊莉莎白的父親亨利二世十分熱衷比武,經常在宮中舉辦這類活動而且親自上場,以致於後來應驗了“善泳者溺”的懴語在比武中不幸被侍衛長的長矛刺中傷重不治。腓力原本對比武諸事不感興趣,此時猜想伊莉莎白也喜歡觀看比武,為了取悅王后便常常在宮中舉行比武活動。同時,為了讓伊莉莎白在宮中不會覺得孤獨,腓力精心挑選了一群與她同齡的貴族女子作為她的侍女,陪伴她起居游宴。已經成為埃波利親王夫人的安娜被任命為侍女長。伊莉莎白對安娜一見如故,兩人很快就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幾乎天天形影不離,腓力不在的時候安娜常常陪伴伊莉莎白在王家圖書館中徹夜瀏覽書籍。安娜和伊莉莎白相伴數年,王后對她言聽計從,後來腓力懼怕她利用對王后的影響力干預朝政,以阿爾發公爵夫人取而代之為侍女長,兩人才分開。
和傳奇女畫家索霍尼斯巴·安奎索拉腓力聽說伊莉莎白喜歡繪畫,便聘請索霍尼斯巴·安奎索拉(Sofonisba Anguissola)教她繪畫技巧。安奎索拉出身於義大利的繪畫世家,早年就顯示出極高的天分,只可惜因為是女兒身不為世人讚許。她27歲來到西班牙,由於畫技出眾受僱於西班牙王室成為宮廷畫家。1559年她出席了伊莉莎白的結婚慶典,不久便受命以侍女(lady-in-waiting)身份擔任王后的繪畫教師。安奎索拉的付出得到了回報,法國駐西班牙大使在給王后凱薩琳的信中稱讚伊莉莎白的繪畫技巧“略向義大利人(指安奎索拉)學習後便進步神速(It is incredible how, having learned a little from one of her Italian ladies whom the king has given her, she has advanced in her painting.)。這對師生彼此也都十分欣賞對方:安奎索拉覺得年輕的王后很有天賦,進步非常顯著,而且平易近人,是好主人;伊莉莎白則對老師的技藝和人品都十分滿意,很快將她當做最信任和倚重的侍女之一。由於王后的推崇,索霍尼斯巴很快就成了宮中的首席畫家,承擔了為王室成員畫肖像畫的重任——這是當時一個畫家所能得到的最高榮譽,這些細膩而傳神的畫作不但確立了她繪畫大師的地位,也成為西班牙藝術史上的瑰寶。她為她的學生伊莉莎白繪製的肖像畫被認為是西班牙的國寶,也是至今被臨摹次數最多的作品。
和“王子三人組”伊莉莎白宮廷生活中最引人注意的焦點是她和“王子三人組”的關係。前面提到的唐·卡洛斯、唐·胡安和亞歷桑德羅·法爾內斯三人年齡身份相仿,腓力讓他們一起生活一起讀書,而三人感情很好,也總是待在一起,時人便稱他們“王子三人組”(triumvirate)。因為是同齡人,滿腦子騎士精神的三位王子把王后當成了主母,向對待女神一般仰慕她。
在三人當中,唐·卡洛斯出生時遭遇難產,而且由於父母是近親結婚,自幼體弱多病,隨著年齡增長還顯示出罹患精神疾病的跡象。伊莉莎白把卡洛斯當做自己的兄弟,真誠地關心他的健康和未來,一度希望他能和自己的妹妹瑪格麗特結婚。而這個孱弱的年輕人雖然性格乖戾殘暴,行為放蕩不近常理而見棄於腓力二世,但對年輕的繼母的友善卻始終如一,直到1568年身死囹圄都不曾改變。
對於小叔唐·胡安,伊莉莎白把他當做自己的親弟弟,1566和1567年她的女兒伊莎貝拉·克拉拉·尤金妮亞(infanta Isabella Clara Eugenia of Spain)和卡特琳娜·米蓋拉(Infanta Catalina Micaela of Spain,也有從英語譯為凱薩琳·米切爾,Infanta Catherine Michelle of Spain)相繼出生,唐·胡安均出席了受洗儀式,並擔任將新生兒抱到施洗者面前的重要角色(這通常由孩子的教父擔任)。伊莉莎白因為與唐·卡洛斯關係密切引起宮中流言而被腓力冷落時,他屢屢為她鳴不平。1568年伊莉莎白去世以後,這位哈布斯堡家族的霍去病在葬禮上還為嫂子生前受的委屈和腓力吵了起來,因此被罰在修道院中閉門思過。
早逝
“唐·卡洛斯事件”在婚姻生活的最初幾年,腓力對妻子十分忠誠,兩人感情融洽,甚至在王后出天花的時候都不曾離開她。伊莉莎白在給母后的信中稱自己能夠嫁給腓力是非常幸運的。但是好景不長,宮中出現了關於王儲對王后有愛慕之情的流言,腓力對此不滿,又開始與情婦來往。 1564年,伊莉莎白第一次懷孕以流產一對孿生女告終,據稱與她聽說國王的情婦也同時懷孕的訊息後受到刺激有關。關於卡洛斯和伊莉莎白的曖昧傳聞也並非空穴來風。伊莉莎白原本是許配給卡洛斯的,只是後來結婚對象改成了腓力二世本人。1559年在國王的大婚慶典上,卡洛斯在席間盯著伊莉莎白看得目不轉睛。根據宮廷書記和傳記作家的研究,卡洛斯看到伊莉莎白容貌美麗,很後悔沒能娶到她,難免對專制的父親產生不滿。不過卡洛斯有可能對伊莉莎白一見鍾情,伊莉莎白對卡洛斯念念不忘卻幾乎是不可能的了。由於身體虛弱,卡洛斯的儀容實在缺乏王子的風采,連表弟亞歷桑德羅·法爾內斯都比不過,更不用說和他那世稱美男子、傾倒無數男女的叔叔唐·胡安相比,最忠於西班牙國王的人都承認後者看上去更像阿斯圖里亞親王;所以伊莉莎白由於因兩人年齡相仿又經常接觸而對卡洛斯產生感情的說法基本上基本上是不成立的。有傳記作家甚至開玩笑說,伊莉莎白對唐·胡安有意才是可能性最大的。然而無論是當時還是後世,都不曾有人想過要探究這對年齡相近關係密切的叔嫂是否有曖昧,由此不難看出無論敵友都對唐·胡安的人品讚不絕口的原因。
事情的關鍵在於國王本人。腓力二世生性多疑而好猜忌,他可以把懷孕的情婦嫁給宮廷貴族,讓那可憐的男人公然帶上綠帽子,卻把伊莉莎白看做自己的禁臠,絕不容許他人染指。1562年的開顱手術以後,唐·卡洛斯行為越發怪異,連御醫都認為他可能患了精神病,而腓力也對這個從調戲婦女到虐打大臣無惡不作的兒子徹底失望,並時刻防備他對自己不利。國王急切盼望伊莉莎白一舉得男以便取代唐·卡洛斯,而伊莉莎白卻一直沒能生下他期盼已久的王子,這難免令他焦躁。1567年底,對父親極為不滿的卡洛斯不慎透露了要殺死國王的意圖,得知此事的御用教職人員和唐·胡安連夜向腓力報告。素來優柔寡斷的腓力少有地立刻採取行動,於1568年1月將正在謀劃外逃尼德蘭的卡洛斯囚禁在他在王宮內的住處中,對外宣稱王儲因為對待宗教的態度不虔誠而被囚禁。一時舉世譁然,儘管卡洛斯的言行舉止實在與身份不符,但人們普遍同情卡洛斯,認為國王應該將其釋放。腓力雖然不認為伊莉莎白會對自己不忠,但此前她屢次勸說腓力善待卡洛斯,如今又為他求情甚至為其不幸遭遇悲傷落淚委實讓他感到不滿。
1568年7月,被軟禁的唐·卡洛斯病死,當時國內國外都在傳說腓力毒死了自己的親生兒子。伊莉莎白聞知凶訊哭了幾天,第四次懷孕的她健康狀況急轉直下,服用了御醫進獻的安胎藥以後狀況突然惡化,不久出現了妊娠劇吐的症狀。嘔吐讓她無法進食和服藥,四肢無力,腹中的胎兒也沒能保住。
1568年10月3日,艱難地娩下一個不能成活的男胎後伊莉莎白迎來了生命的最後時光。彌留之際她和丈夫告別,托他照顧自己的一對女兒。腓力除了徒勞的安慰以外什麼也不能做,只得將一個被視為聖物的珍貴十字架放到伊莉莎白懷裡,好讓即將撒手人寰的妻子得到些許安慰。又召見了陪嫁的法國侍女,為沒能給她們安排好出路向她們道歉。最後她讓法國駐西班牙大使到自己的床前,讓他安慰自己的家人,讓他們不要為自己的死亡過分悲傷,又叮囑他務必盡忠職守,為西班牙和法國的友好做出貢獻。
翌日黎明前,伊莉莎白咽下了最後一口氣,享年23歲.
子女
伊莉莎白和腓力成婚後懷孕四次,但只有兩個女兒活到了成年。長女伊莎貝拉·克拉拉·尤金妮亞公主生於1566年8月12日,1633年去世,享年67歲,是腓力的兒女中最長壽的一個。她是腓力最寵愛的女兒和最信任的心腹,從小協助父親處理政務並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中照顧他、為他送終。伊莎貝拉初時被許配給表哥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魯道夫二世(Rudolf II, Holy Roman Emperor),但後者悔婚棄娶。在腓力死後,伊莎貝拉於1599年以33歲的高齡嫁給了另外一位表哥、比她大七歲的奧地利大公阿爾布雷希特七世(Albert VII, archduke of Austria),並作為總督和他一起統治尼德蘭——這是腓力生前為她做的安排,但兩人沒有子女活到成年。1621年阿爾布雷希特去世後,她又為侄子腓力四世守牧這片土地12年,1633年紅衣主教費迪南德(腓力四世的弟弟)繼承了她的總督職位。
次女卡特琳娜·米蓋拉生於1567年10月10日,和姐姐一樣受到父親的寵愛。但腓力不像對待伊莎貝拉那樣讓她參與政務,在1585年將她嫁給了薩伏依公爵查理·艾曼紐埃拉一世(Charles Emmanuel I, Duke of savoy)。卡特琳娜為公爵生了10個孩子,其中9個活到了成年。1597年初卡特琳娜流產了一個女嬰,其後一直沒能恢復健康並在年底去世,享年30歲。她最小的兒子卡里尼昂親王托馬斯·弗朗索瓦(Thomas Francis, Prince of Carignao)是薩伏依-卡里尼昂家族的始祖,其後代成為撒丁王國的統治者並在19世紀成為義大利國王。卡特琳娜因此成為義大利王室的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