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綿峪

伊綿峪在清代塞外,“木蘭圍場”的七十二圍中,有一個“布扈圖圍場”,即七十二個圍獵點之一。“布扈圖”系蒙古語,漢譯為“有鹿處”的意思。它的坐落處究竟在何處?經多年來一些史學家們的考察研究和學術界的探討、爭論。如今基本確定在觀今棋盤山鎮所轄地域的黑山口水庫地帶。這裡,就是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弘曆皇帝接見土爾扈特人渥巴錫由異國他鄉回歸祖國時的伊綿峪。

在清代塞外,“木蘭圍場”的七十二圍中,有一個“布扈圖圍場”,即七十二個圍獵點之一。“布扈圖”系蒙古語,漢譯為“有鹿處”的意思。它的坐落處究竟在何處?經多年來一些史學家們的考察研究和學術界的探討、爭論。如今基本確定在觀今棋盤山鎮所轄地域的黑山口水庫地帶。這裡,就是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弘曆皇帝接見土爾扈特人渥巴錫由異國他鄉回歸祖國時的伊綿峪。
布扈圖圍場處,為何稱之伊綿峪?原來在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陰曆9月4日至9月5日,弘曆皇帝曾在布扈圖口(現今棋盤山鎮的黑山口)的行幄中接見前來歸附的西域準噶爾、伊犁、哈薩克、布魯特諸藩朝覲。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陰曆9月3日,弘曆皇帝又一次在此接見西域諸藩入覲的同時,將布扈圖口賜名為“伊綿峪”。伊綿峪系蒙古語,漢譯為“會歸”之意。到了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的陰曆9月8日在伊綿峪接見土爾扈特蒙古族人渥巴錫一行人時,萬里東歸偉大祖國的愛國壯舉和一路上的艱難險阻等事跡,已被譯成英、日、德文等。
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的陰曆九月初八這天,行圍於木蘭圍場的弘曆皇帝,在七十二圍中的布扈圖圍場的布扈圖口(今屬棋盤山鎮黑山口)的伊綿峪,龍顏大悅地接見了渥巴錫一行。乾隆在行幄中親自用蒙古語詢問渥巴錫等自沙俄歸來的詳細情形及土爾扈特的歷史。渥巴錫等訴說了對祖國的“嚮往之誠”。乾隆喜不自禁,要渥巴錫等人隨圍觀獵,以觀木蘭秋獼之盛況。乾隆又在澹泊敬誠殿再次接見渥巴錫等,多次賜宴於萬樹園和普仁寺,並設燈宴、觀火戲等,並對萬里歸來的土爾扈特蒙古族人,賜予大量馬牛羊、米麥、羊裘、棉布、棉花、毛氈等,以作安置和慰藉。
萬里東歸之壯舉至今已有230年。伊綿峪處的布扈圖口和青山綠水永遠銘記下渥巴錫等率眾萬里回歸偉大祖國的壯舉。在承德普陀宗乘廟內的碑亭中,至今仍矗立著《土爾扈特全部歸順記》和《優恤土爾扈特部眾記》兩座高大的石碑,較為詳盡的記述了渥巴錫率眾萬里東歸祖國的情景和受到乾隆皇帝安撫的情況。這無疑是當年我國各民族團結抗擊沙俄侵略的歷史見證和愛國主義的生動教材。
今天,隨著旅遊事業的迅速發展,伊綿峪這個景點,以其特有的內涵,正在向廣大遊人進行著熱愛祖國的教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