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亦作"伊皋"。 2.伊尹,商代名相,皋陶,舜之大臣,掌刑獄之事。後常並稱,喻指良相賢臣。
◆伊尹
伊尹,又名伊摯。系夏朝莘國(今山東菏澤市曹縣莘冢集大集鄉殷廟村)人,出身奴隸,曾輔佐商湯起兵伐桀,建立了商朝,成為我國奴隸社會唯一的一個奴隸出身的聖人宰相。
伊尹是個聰明勤奮具有心計的人,他雖然祖祖輩輩當奴隸,地位卑賤,可他肯動腦筋,有志氣、有抱負,注意研究三皇五帝、大禹等英明君王的施政之道,對當時社會有深刻的觀察分析。後來湯與莘氏通婚,伊尹作為莘氏的陪嫁奴隸做了湯的廚師。
伊尹見湯是個賢德的君主,便向他提出自己的治國主張。一次,伊尹借湯詢問飯菜的事,說:“做菜即不能太鹹,也不能太淡,要調好作料才行;治國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鬆弛懈怠,只有恰到好處,才能情辦好。”商湯聽了,很受啟發,便產生重用伊尹之意。但伊尹卻是個安分守己的人,不願在朝中做官。不久,他便回家鄉伊水河畔殷廟務農去了。
從啟建立我國第一個努力制國家夏國,到最末一個統治者夏桀,共延續四百多年。夏桀是個奢侈荒淫、殺人如麻的暴君。夏民對此痛恨萬分,怨聲載道。後來伊尹輔佐商湯大力發展農耕,鑄造兵器,訓練軍隊,使商的國力更加強大繁榮昌盛起來。公元前一千七百一十一年,商湯聯合諸侯興師討伐夏桀。雙方在鳴條(今河南開封封丘東)展開大戰。商軍在商湯"討伐暴君,為民除害"的號召下,捨身衝鋒,勢如破竹不可阻擋;夏兵將不願為夏桀賣命,軍隊失去了戰鬥力,因此一觸即潰。夏桀大敗,最後他帶著妻子妹喜逃出重圍,乘上一隻小船渡江到南巢(今安徽省巢縣),最後故於此地。商軍攻入夏都,湯建立了商王朝。
商朝第一次建都在景毫(也就是現今的山東菏澤市曹縣梁堤頭、太陽堤、邵莊鄉一帶),伊尹輔佐湯王制定並健全了國家制度,使官吏盡心盡力為國家效勞,否則就要受責罰,甚至罰做奴隸。他注意體察民情,吸取夏桀滅亡的教訓,注意發展經濟,重視農業生產,因此深受民眾愛戴。商朝初期政治安定,經濟繁榮,雖然遇到七年的大旱,但民眾對國君湯、伊尹信服。商湯死後,伊尹又先後輔佐湯的三個子孫人丙、仲壬、太甲繼任商王。
伊尹當了三代商朝相國,為商王朝延續六百年的統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伊尹活了一百多歲,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賢能相國聖人,史稱元聖人。
◆皋陶
這裡相當詳細。http://baike.baidu.com/view/50374.htm
相關詞條
-
皋伊
語出:漢 揚雄 《甘泉賦》:“迺搜逑索偶, 皐 伊 之徒,冠倫魁能。” 宋 曾鞏 《尹師魯》詩:“ 尹公 素志任天下,眾亦共望齊 皐 伊 。”
-
嗚皋鎮
鳴皋鎮位於伊川縣城南部,距縣城20公里,因詩經“鶴鳴九皋,聲聞於天”而得名。該鎮東與酒後、葛寨、白元隔伊河相望,西和宜陽縣白楊鄉接壤,北同平等、高山鄉毗...
簡介 區劃人口 經濟發展 農業發展 旅遊資源 -
皋陶
皋陶(gāo yáo) ,中國上古傳說中的人物, 皋陶出生地一般傳為山東曲阜人。上古時期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史學界和司法界公認為中國司法鼻祖...
人物生平 主要成就 軼事典故 人物爭議 家族關係 -
伊尹
伊尹(公元前1649年—公元前1549年),伊姓,名摯。夏朝末年生於空桑,因其母居伊水之上,故以伊為氏。伊尹為中國商朝初年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已知最早的...
人物生平 主要成就 竹書紀年 軼事典故 籍貫爭議 -
皋陶墓
皋陶墓位於六安城東7.5公里、六安至合肥公路北側15米處,東北35米處為皋陶祠舊址。皋陶歷經堯舜禹三世,嘔心瀝血輔佐堯舜禹,功高德厚。封地在皋城,成為古...
概況 由來 景區介紹 -
摯[商朝大臣伊尹]
伊尹(公元前1649年—公元前1549年),伊姓,名摯。夏朝末年生於空桑 ,因其母居伊水之上 ,故以伊為氏 。為商朝初年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是已知最早的...
人物生平 主要成就 竹書紀年 軼事典故 籍貫爭議 -
成皋之戰
成皋之戰,始於漢二年(公元前205年)五月,迄於漢四年(公元前203年)八月,前後歷時兩年零三個月左右。它是西楚霸王項羽和漢王劉邦(即後來的漢高祖)圍繞...
戰爭背景 戰爭經過 戰役解析 歷史評價 戰爭意義 -
鳴皋鎮
鳴皋鎮位於河南伊川縣西南部,距縣城17公里,全鎮總面積71.4平方公里,耕地7.1萬畝,轄39個行政村,44個自然村,230個村民小組。
概況 沿革 地理位置 經濟建設 -
伊河
伊河,是中國黃河南岸支流洛河的支流之一,源於熊耳山南麓的欒川縣陶灣鎮,流經嵩縣、伊川,蜿蜒於熊耳山南麓,伏牛山北麓,穿伊闕而入洛陽,東北至偃師注入洛河,...
幹流概況 水文特徵 主要支流 流域概況 河道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