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皋

基本信息

yī gāo
1.亦作"伊皋"。 2.伊尹,商代名相,皋陶,舜之大臣,掌刑獄之事。後常並稱,喻指良相賢臣。
◆伊尹
伊尹,又名伊摯。系夏朝莘國(今山東菏澤市曹縣莘冢集大集鄉殷廟村)人,出身奴隸,曾輔佐商湯起兵伐桀,建立了商朝,成為我國奴隸社會唯一的一個奴隸出身的聖人宰相。
伊尹是個聰明勤奮具有心計的人,他雖然祖祖輩輩當奴隸,地位卑賤,可他肯動腦筋,有志氣、有抱負,注意研究三皇五帝、大禹等英明君王的施政之道,對當時社會有深刻的觀察分析。後來湯與莘氏通婚,伊尹作為莘氏的陪嫁奴隸做了湯的廚師。
伊尹見湯是個賢德的君主,便向他提出自己的治國主張。一次,伊尹借湯詢問飯菜的事,說:“做菜即不能太鹹,也不能太淡,要調好作料才行;治國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鬆弛懈怠,只有恰到好處,才能情辦好。”商湯聽了,很受啟發,便產生重用伊尹之意。但伊尹卻是個安分守己的人,不願在朝中做官。不久,他便回家鄉伊水河畔殷廟務農去了。
從啟建立我國第一個努力制國家夏國,到最末一個統治者夏桀,共延續四百多年。夏桀是個奢侈荒淫、殺人如麻的暴君。夏民對此痛恨萬分,怨聲載道。後來伊尹輔佐商湯大力發展農耕,鑄造兵器,訓練軍隊,使商的國力更加強大繁榮昌盛起來。公元前一千七百一十一年,商湯聯合諸侯興師討伐夏桀。雙方在鳴條(今河南開封封丘東)展開大戰。商軍在商湯"討伐暴君,為民除害"的號召下,捨身衝鋒,勢如破竹不可阻擋;夏兵將不願為夏桀賣命,軍隊失去了戰鬥力,因此一觸即潰。夏桀大敗,最後他帶著妻子妹喜逃出重圍,乘上一隻小船渡江到南巢(今安徽省巢縣),最後故於此地。商軍攻入夏都,湯建立了商王朝。
商朝第一次建都在景毫(也就是現今的山東菏澤市曹縣梁堤頭、太陽堤、邵莊鄉一帶),伊尹輔佐湯王制定並健全了國家制度,使官吏盡心盡力為國家效勞,否則就要受責罰,甚至罰做奴隸。他注意體察民情,吸取夏桀滅亡的教訓,注意發展經濟,重視農業生產,因此深受民眾愛戴。商朝初期政治安定,經濟繁榮,雖然遇到七年的大旱,但民眾對國君湯、伊尹信服。商湯死後,伊尹又先後輔佐湯的三個子孫人丙、仲壬、太甲繼任商王。
伊尹當了三代商朝相國,為商王朝延續六百年的統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伊尹活了一百多歲,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賢能相國聖人,史稱元聖人。
皋陶
這裡相當詳細。http://baike.baidu.com/view/50374.htm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