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伊本·白圖泰生長於丹吉爾,在那裡一直待到公元1325年。他的名字是:穆罕默德·伊本·阿布杜拉·伊本·穆罕默德·伊本·伊布拉欣·賴瓦蒂·團智,號稱阿布·阿布杜拉,又稱舍木遜丁以伊本·白圖泰聞名於世。於回曆703年(公元1303年)七月十七日生於丹吉爾,在丹吉爾一直住他二十二歲時。他在家裡過著安逸富裕的生活,從未有過離鄉背井與家屬分別的念頭。後來終於為了朝覲而應邀出遊。這部旅行家筆錄,以豐富翔實的資料,成為中世紀地理、歷史、民族、宗教、民俗等方面一部價值極高的著作,被許多學者引用,至今仍是研究宋元時代中國與阿拉伯國家關係的重要資料。
作者介紹
伊本·白圖泰1304~1377
阿拉伯旅行家,文學家。生於摩洛哥。早年學習文學和宗教法律。1325年離鄉遠遊,足跡幾遍伊斯蘭教各國。1333年至印度德里,留居9年。1345年曾遊歷廣州、杭州等地。後由泉州乘船西歸,1347年至印度,1349年回到摩洛哥。後又去西班牙和中西非旅遊。1354年定居非斯。口述其旅行見聞,由他人筆錄成書,名為《伊本·白圖泰遊記》(原名《目中珍品,他鄉異事,遠遊奇觀》)。此書對中國的一些風土人情有所記述,對研究中國與阿拉伯人民之間的友好關係有參考價值,文筆生動,引人入勝,也是阿拉伯文學中的名著。
譯者:伊斯梅爾.馬金鵬,1913年出生於山東濟南,考入濟南木家車門清真寺私立達成師範學校念經、念書六年,是馬松亭阿訇教授《古蘭經》的第一批學生。學習期間生活艱苦,每天吃穆斯林大著捐助的兩頓小米稀粥、玉米餅面子和一兩根水鹽蘿蔔。畢業時已能背誦11卷《古蘭經》,畢業後由一名捐助者善意的“賽哇布”,被派往埃及愛資哈爾大學深造。1950年出任上海福佑路清真寺教長,1953年任北京大學阿拉伯語教研室講師、副教授,從事阿語教學翻譯六十年,做過周恩來總理阿語翻譯。精研包括《膳食指南》在內的阿文典籍何止萬冊,譯作有《伊本.白圖泰遊記》等二十部。1989年七十六歲開始根據埃及阿拉伯文《古蘭經學》要求,選用《古蘭經》注釋範本《泰伯雷注釋》、《貝達威注釋》、《耐賽菲注釋》、《兩哲倆倫丁注釋》譯註《古蘭經》。每天清晨先誦讀,然後伏案翻譯,歷時十年,與疾病搏鬥中用心血澆注《<古蘭經>譯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