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國際救援組織(簡稱IRW)是一個國際救援慈善機構,註冊號328158,其宗旨是幫助全球最貧窮人口擺脫貧困和苦難。IRW是一個獨立的非政府組織(NGO),於1984年創立於英國。
伊斯蘭國際救援組織是聯合國社會經濟理事會(特別部門)成員,英國海外非政府組織發展部(簡稱BOND)成員,是國際紅十字會、紅星月會及救災非政府組織行為規範的簽署方,也是救助管理與支持守則中“救援者”行為規範的簽署方。
伊斯蘭國際救援組織自成立至今一直致力於為全世界不同膚色,不同種族和不同宗教信仰的貧困人口提供救助以解決飢餓、災難、疾病和掃盲等問題。IR的目標是對各種人為或自然災害提供最有效的及時的救助。此外,IR還在有需要的地區建立長期發展項目,在解決當地的貧困,掃盲和疾病問題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社區乃至全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了實現上述目標,伊斯蘭國際救援組織在全球20多個國家開展了項目,範圍從緊急救助延伸至長期發展規劃,IR已經和計畫實施的項目主要覆蓋以下幾個領域:飲水/公共衛生,健康/營養,教育,生產自救,孤兒資助。
伊斯蘭國際救援組織在中國
伊斯蘭國際救援組織在中國開展項目始於2002年6月陝西省發生的特大洪災,當時有數百人喪生並有數千人無家可歸。IR與中國扶貧基金會首次合作,助資新建了抗震住房,受益者超過600人。IR在中國的工作任務旨在通過在教育、飲水/公共衛生、健康/營養、救急、孤兒資助等領域開展項目來改善中國特困人口的生活條件。過去四年里,IR開展的人道主義救助活動主要集中在中國的西北地區,那裡居住的貧困人口占到全國的65%,諸如飲水、公共衛生、基礎教育、自然災害之類的問題長期威脅著人們的基本生活,也直接制約了該地區社會與經濟的發展,從而加劇了貧困的程度。
伊斯蘭國際救援組織在中國開展工作有其相對的優勢。作為第一個出現在中國的來自西方的伊斯蘭非政府組織,IR 憑藉其在工作中推崇的伊斯蘭道義和人道主義準則,深入到最為貧瘠的地區。此外,憑藉IR過去20年在全球開展應急救災積累的豐富經驗與建立的良好國際聲譽,不斷吸引著中國各地非政府組織、政府機構和地方社區與IR開展合作。近年來IR在中國的工作也更加增進了其與各合作夥伴之間的信任度和良好的合作關係,從而不斷吸引著國內的各種組織主動前來與其開展業務合作。IR目前在中國的主要合作夥伴有4家,分別為中國扶貧基金會、中國國際民間組織合作促進會,甘肅國際經濟技術合作民間促進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對外經濟貿易廳。
伊斯蘭國際救援組織在中國的主要成績
伊斯蘭國際救援組織自2002年6月在中國開展業務以來,先後完成了24個項目,其內容包括供水、教育、營養、緊急救援、災後重建、自救創收等。總投資1120萬美元。其中,成效突出的項目包括:
(1) 甘肅東鄉縣,北嶺鄉人畜供水及灌溉發展項目,該項目分2期執行,一期投資205600美元,修建600米揚程的電力提水工程,解決了5000多居民人畜飲水問題,二期投資124081美元,發展1400畝節水灌溉工程,根本上解決了當地老百姓生活和生產用水問題,為徹底脫貧致富奠定了基礎。總投資329681額美元。
(2) 新疆且末縣阿羌鄉供水項目,投資91389美元,修建人畜飲水和牧草灌溉供水工程,解決了三個村牧民的生活用水和牧草灌溉問題,為脫貧致富提供了條件。
(3) 寧夏海原縣“女生之家”建設項目,投資103181美元,為農村貧困女生修建免費住宿樓一棟,該項目的建成,每年可為100多位女孩提供住宿,為其完成國中和高中學業創造條件。
(4) 救災能力培訓項目,投資53515美元,翻譯出版了《人道主義憲章與賑災救助最低標準》2004版本,並成功的舉辦了“救災能力建設國際研討會”,為推動“SHERE項目”在中國的套用、提高國內賑災救助能力建設、促進NGO在該領域的合作做出了貢獻。
(5) 甘肅乾旱半乾旱地區雨水集蓄利用系列項目,先後出資265700美元,在甘肅通渭縣、會寧縣、永靖縣建成900多個雨水利用設施,解決了近6000人的生活用水問題,為發展庭院經濟和養殖也創造了調價。這些項目的實施也檢驗了一種新的投資和管理機制,並獲得了成果,這種新的機制確保了IR資助的雨水利用項目的工程質量明顯好於當地政府資助的項目,其中,會寧項目已經成為當地學習參觀的樣板點之一,即將竣工的永靖項目質量更好,可望列入甘肅水利行業考察學習的示範點。
(6) 陝西寧山縣,四畝地鎮洪災民房重建項目, 投資304765美元,為水災中失去家園180戶村民修建房屋,受益人數667人。
伊斯蘭國際救援組織的基本理念和戰略趨向
伊斯蘭國際救援組織自成立至今,一直恪守伊斯蘭道義和人道主義準則,20多年來不懈努力為全球最貧困人口、最需要幫助的地區提供人道主義救助。在不斷發展的同時,IR沒有停下自我完善的腳步,新的變化體現在每階段的工作當中。
(1) IR 不斷拓寬救助的區域性和救助對象的廣泛性,在全球更多國家和地區設立聯絡辦事處,方便其及時獲取訊息和啟動救助,在中國除甘肅、陝西、新疆、寧夏之外,IR 已將四川、貴州、青海等省納入到今後3年的工作區域內;另外IR實施救助的對象更多樣化,有更多不同種族,宗教信仰的人受益於IR的全球計畫,充分體現IR平等的人道主義原則。
(2) IR 加強與其他國際非政府組織,地方非政府組織及政府機構的合作,更好的進行資源共享,信息互通,提高救助的高效性和參與性。
(3) IR 繼續在全球開展人道主義救助的同時,加強對地區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關注。如對受災地區,加強當地居民防災、備災意識,重視災後重建,提供培訓及就業機會,加強災區人民生產自救能力和重建家園的意識;在教育方面,對社區教師、成年人進行培訓加強教師隊伍素質同時提供就業機會;在衛生健康方面,加強對婦女的教育,普及公共衛生知識等。IR 對社區可持續發展的關注體現了其長遠的全球發展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