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入侵科威特,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出兵占領了科威特,並直接威脅到沙烏地阿拉伯以及其他中東國家的安全。其原因有:(1)長期以來,伊拉克一直企圖充當整個阿拉伯民族的盟主,主宰中東事務。薩達姆1979年當上總統後,第二年就發動了“薩達姆聖戰”的對伊朗戰爭。從1990年開始,薩達姆連續發表反美言論,強調阿拉伯國家應當增加軍事力量,主張動用阿拉伯民族資源,包括撤回放在西方國家的資金,以對西方保持壓力。(2)美、蘇關係緩和,蘇聯、東歐發生劇變後,全球格局失去平衡,舊的世界格局被打破,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蘇聯在中東實施戰略收縮政策,世界的注意力集中在歐洲,使中東地區出現了某些“力量真空”。薩達姆想利用這一“真空”來擴張自己的影響,以求獨霸海灣。(3)欲稱霸海灣,必須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然而,經過8年的兩伊戰爭,伊拉克經濟千瘡百孔,不僅損失了幾千億美元而且還欠下了800億美元的外債。與其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一個僅有1.8萬平方公里土地的科威特,由於蘊藏著取之不竭的石油資源,連續多年人均國民收入超過1.4萬美元。科威特王室家族還擁有巨額的貨幣儲備,在國外的黃金、硬通貨和投資資產達上千億美元。伊拉克如能吞併科威特,不僅可以占有科威特的巨額資產,並將擁有世界石油儲藏量的20%,若進一步征服沙特,將掌握歐佩克石油產量的一半以上。這不僅可以使其經濟實力大增,而且將對依賴中東石油的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構成致命威脅。(4)兩國由來已久的領土爭端。伊拉克的領土要求在遭到科威特的拒絕後,1990年7月,伊開始用武力威脅科威特,同時提出了賠款要求。在埃及和沙特等國的斡旋下,7月31日,伊、科兩國代表在吉達開始談判。談判破裂後,同年8月2日凌晨,伊拉克出動10萬大軍,對科威特發動了閃電般的攻勢。僅有2萬軍隊的科威特,在伊拉克的強勁攻勢下,一敗塗地。9個小時後,伊拉克完全占領了科威特。伊拉克占領科威特後,引起了國際社會的極大震驚。在一切政治、外交、經濟手段都無濟於事的情況下,聯合國授權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對伊拉克使用武力,以捍衛科威特的主權和獨立,從而引起了海灣戰爭的爆發。
相關詞條
-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戰爭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突然入侵科威特。其實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是在石油和領土問題上引起爭端後發生的,科伊領土爭端歷史已久。
開端 談判 經過 局勢 -
科威特戰爭
科威特戰爭於1990年8月爆發,是伊拉克對科威特發動侵略戰爭,其意圖將科威特變為伊拉克的第十九個省。五個月後,美國發動對伊拉克的戰爭,伊拉克不但被迫放棄...
戰爭背景 戰爭結果 戰爭評價 相關新聞 -
伊拉克空軍
伊拉克空軍成立於1931年4月22日,當時伊拉克甚至並未正式獨立。在20世紀40年代,伊拉克空軍是阿拉伯世界中規模最大、歷史最長的空中力量。 1941年...
歷史 外界的質疑 發展情況 新飛機F16戰機 浴火重生 -
科威特
科威特國(阿拉伯語:دولة الكويت,英語:The State of Kuwait),通稱科威特(阿拉伯語:الكويت),是一個位於西亞地區...
歷史沿革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行政區劃 國家象徵 -
海珊[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
薩達姆·海珊(阿拉伯語:صدام حسين,英語:Saddam Hussein,1937年4月28日—2006年12月30日),全名薩達姆·海珊·...
人物生平 個人生活 相關事件 處以絞刑 各國反應 -
科威特港
科威特港位於科威特(全稱:科威特國THE STATE OF KUWAIT)東部沿海科威特灣的進口南岸,瀕臨波斯灣(PERSIAN GULF)的西北側,是...
基本信息 作用地位 氣候 裝卸設備 歷史沿革 -
薩達姆·海珊[伊拉克共和國前總統]
薩達姆·海珊(阿拉伯語:صدام حسين,英語:Saddam Hussein,1937年4月28日—2006年12月30日),全名薩達姆·海珊·...
人物生平 個人生活 相關事件 處以絞刑 各國反應 -
伊拉克
伊拉克共和國(阿拉伯語:الجمهورية العراقية,庫爾德語:كۆماری عێراق),簡稱“伊拉克”,位於亞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島東北部,南...
歷史沿革 自然環境 自然資源 行政區劃 國家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