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勢號戰艦

伊勢號戰艦,外文名稱是いせ,是日本海軍的戰艦。伊勢級的1號艦。當初本來預定建造為扶桑型戰艦的3號艦,但由於扶桑級於艦炮威力及防禦力上發生不少問題,因此進行再設計,成為新艦型伊勢級的一號艦並建造。 由川崎重工業神戶造船所製造, 1916年11月12日下水。

伊勢(いせ)是日本海軍的戰艦。伊勢級的1號艦。當初本來預定建造為扶桑型戰艦的3號艦,但由於扶桑級艦炮威力及防禦力上發生不少問題,因此進行再設計,成為新艦型伊勢級的一號艦並建造。山口多聞及古賀峰一等均曾擔任該艦艦長,在他們後亦為著名指揮官輩出。
伊勢(いせ)是日本海軍的戰艦。伊勢級的1號艦。當初本來預定建造為扶桑型戰艦的3號艦,但由於扶桑級於艦炮威力及防禦力上發生不少問題,因此進行再設計,成為新艦型伊勢級的一號艦並建造。山口多聞及古賀峰一等均曾擔任該艦艦長,在他們後亦為著名指揮官輩出。於雷伊泰灣海戰的伊勢 概觀 艦種 戰艦→航空戰艦 艦級 伊勢型(一號艦) 製造廠 川崎重工業神戶造船所 下水 1916年11月12日 服役 1917年12月1日 結局 1945年7月28日空襲中重創擱淺戰後解體 除籍 1945年11月20日 技術數據 基準排水量 35,350噸 滿載排水量 38,662噸 全長 219.62米 全寬 33.83米 吃水 9.03米 動力 艦本式蒸氣渦輪引擎(4座4軸) 功率 81,050匹 最高速度 25.31節 續航距離 9449浬(16節) 乘員 1,660人 艦載機 常用22架 武器裝備 35.6厘米雙聯裝炮4座12.7厘米連裝高射炮8座25毫米3聯裝機槍31座・單裝11座12厘米30連裝對空噴進炮6座 排水量 常備:31,260噸測試:32,062噸 標準:36,000t噸測試:40,169噸 標準:35,350噸測試:38,676噸 全長 208.18米 215.8米 219.62米 全寬 28.65米 33.83米 ← 吃水 8.74米 9.21米 9.03米 鍋爐 ロ號艦本式油煤混燒鍋爐24座 ロ號艦本式重油鍋爐8座 ← 主機 柯帝士·布朗式式直結渦輪2座4軸 艦本式渦輪4座4軸 ← 軸馬力 45,000匹 80,000匹 ← 速力 23節 24.5節  航続距離 9,680海里/14節 7,870海里/16節 9,500海里/16節 燃料 石炭:4,000噸重油:1,300噸 重油:5,313噸  乘員 1,360名 1,385名 1,463名(1943年改裝完成時) 主炮 四一式35.6厘米連裝炮6座 ← 同4座 副炮 四一式14厘米單裝炮20門 同16門 撤除 高射炮 8厘米單裝炮4門 12.7厘米連裝炮4座 同8座 機槍 沒有 25公厘連裝機炮10座 25公厘3連裝機炮31座單裝11挺 魚雷 53厘米水中發射管6座 沒有 ← 其他兵裝   21號電探1座22號2座12厘米30連裝噴進炮6座 裝甲 水線305公厘甲板55+30毫米主炮前盾305毫米副炮廓152毫米 水平裝甲追加135公厘  艦載機 沒有 3架彈射器1座 22架彈射器2座  為與左相同(沒有變更)。空白則為不明。1944年有推則成份。項目 排水量 出力 速力 實施日 實施場所 備考 竣工時 31,153噸 56,498匹 23.638節 1917年(大正6年)9月12日   大改裝後 40,699噸 81,360匹 25.207節 1936年(昭和11年)12月   航空戰艦改裝後 38,662噸 80,830匹 25.31節 1943年(昭和18年)8月伊勢(いせ)是日本海軍的戰艦。伊勢級的1號艦。當初本來預定建造為扶桑型戰艦的3號艦,但由於扶桑級於艦炮威力及防禦力上發生不少問題,因此進行再設計,成為新艦型伊勢級的一號艦並建造。山口多聞及古賀峰一等均曾擔任該艦艦長,在他們後亦為著名指揮官輩出。 於雷伊泰灣海戰的伊勢 概觀 艦種 戰艦→航空戰艦 艦級 伊勢型(一號艦) 製造廠 川崎重工業神戶造船所 下水 1916年11月12日 服役 1917年12月1日 結局 1945年7月28日空襲中重創擱淺戰後解體 除籍 1945年11月20日 技術數據 基準排水量 35,350噸 滿載排水量 38,662噸 全長 219.62米 全寬 33.83米 吃水 9.03米 動力 艦本式蒸氣渦輪引擎(4座4軸) 功率 81,050匹 最高速度 25.31節 續航距離 9449浬(16節) 乘員 1,660人 艦載機 常用22架 武器裝備 35.6厘米雙聯裝炮4座 12.7厘米連裝高射炮8座 25毫米3聯裝機槍31座・單裝11座 12厘米30連裝對空噴進炮6座 排水量 常備:31,260噸測試:32,062噸 標準:36,000t噸測試:40,169噸 標準:35,350噸測試:38,676噸 全長 208.18米 215.8米 219.62米 全寬 28.65米 33.83米 ← 吃水 8.74米 9.21米 9.03米 鍋爐 ロ號艦本式油煤混燒鍋爐24座 ロ號艦本式重油鍋爐8座 ← 主機 柯帝士·布朗式式直結渦輪2座4軸 艦本式渦輪4座4軸 ← 軸馬力 45,000匹 80,000匹 ← 速力 23節 24.5節 航続距離 9,680海里/14節 7,870海里/16節 9,500海里/16節 燃料 石炭:4,000噸重油:1,300噸 重油:5,313噸 乘員 1,360名 1,385名 1,463名(1943年改裝完成時) 主炮 四一式35.6厘米連裝炮6座 ← 同4座 副炮 四一式14厘米單裝炮20門 同16門 撤除 高射炮 8厘米單裝炮4門 12.7厘米連裝炮4座 同8座 機槍 沒有 25公厘連裝機炮10座 25公厘3連裝機炮31座單裝11挺 魚雷 53厘米水中發射管6座 沒有 ← 其他兵裝 21號電探1座 22號2座 12厘米30連裝噴進炮6座 裝甲 水線305公厘甲板55+30毫米主炮前盾305毫米副炮廓152毫米 水平裝甲追加135公厘 艦載機 沒有 3架彈射器1座 22架彈射器2座 為與左相同(沒有變更)。空白則為不明。1944年有推則成份。 項目 排水量 出力 速力 實施日 實施場所 備考 竣工時 31,153噸 56,498匹 23.638節 1917年(大正6年)9月12日 大改裝後 40,699噸 81,360匹 25.207節 1936年(昭和11年)12月 航空戰艦改裝後 38,662噸 80,830匹 25.31節 1943年(昭和18年)8月

艦歷
1915年5月10日,於川崎重工業神戶造船所動工建造。1916年11月12日下水,1917年12月1日就役。
在1930年代曾進行現代化改裝,作為戰艦的綜合戰力在太平洋戰爭開戰時仍維持一定水平。不過比起其他主戰艦艇,伊勢在航速上不足以擔負重責,且戰艦需要大量乘組員與燃料,在沒有特定的用途以及燃料不足的困擾下日本海軍沒有供其參加海戰的機會。
由於日向炮塔發生爆炸事故,於1944年,與日向共同改裝成航空戰艦,此改造被海軍史專家認為十分失敗。後在沒有搭載艦載機的情況下從屬航母機動部隊參加萊特灣海戰。當時的對空作戰中,第四航空戰隊司令官松田千秋提議彈幕射擊,並獲得擊墜不少航空器(30~70機)的報告。而其以巡航速度移動,在敵艦載轟炸機降下轟炸時盡情地轉舵,以達成炸彈迴避術的最大效果。因艦載轟炸機在發現艦隻移動後將失去目標,在一次性的俯衝體制下不太能夠對目標作出修正,而在上升的時候需投下炸彈令再次轟炸成為不可能。
其後,由於日本國內石油、橡膠等資源枯渇,因而參加了“北號作戰”的輸送任務,強行突破聯合國封鎖的南中國海。在該作戰中,輸送部隊向企圖接近的潛艇以主炮炮擊,在這半奇想天開般的戰術驅使底下,奇蹟地無傷返回吳。但其後由於燃料不足,於無法行動的狀態下需在吳港外停泊,在1945年7月28日被美國機動部隊艦載機攻擊而嚴重損壞,終戰後打撈解體。
主要參數一覽
(1917年) 大改裝後
(1937年) 雷伊泰灣海戰時
(1944年)
排水量 常備:31,260噸
測試:32,062噸 標準:36,000t噸
測試:40,169噸 標準:35,350噸
測試:38,676噸
全長 208.18米 215.8米 219.62米
全寬 28.65米 33.83米 ←
吃水 8.74米 9.21米 9.03米
鍋爐 ロ號艦本式油煤混燒鍋爐24座 ロ號艦本式重油鍋爐8座 ←
主機 柯帝士·布朗式式直結渦輪2座4軸 艦本式渦輪4座4軸 ←
軸馬力 45,000匹 80,000匹 ←
速力 23節 24.5節
航続距離 9,680海里/14節 7,870海里/16節 9,500海里/16節
燃料 石炭:4,000噸
重油:1,300噸 重油:5,313噸
乘員 1,360名 1,385名 1,463名
(1943年改裝完成時)
主炮 四一式35.6厘米連裝炮6座 ← 同4座
副炮 四一式14厘米單裝炮20門 同16門 撤除
高射炮 8厘米單裝炮4門 12.7厘米連裝炮4座 同8座
機槍 沒有 25公厘連裝機炮10座 25公厘3連裝機炮31座
單裝11挺
魚雷 53厘米水中發射管6座 沒有 ←
其他兵裝 21號電探1座
22號2座
12厘米30連裝噴進炮6座
裝甲 水線305公厘
甲板55+30毫米
主炮前盾305毫米
副炮廓152毫米 水平裝甲追加135公厘
艦載機 沒有 3架
彈射器1座 22架
彈射器2座
為與左相同(沒有變更)。空白則為不明。1944年有推則成份。
項目 排水量 出力 速力 實施日 實施場所 備考
竣工時 31,153噸 56,498匹 23.638節 1917年(大正6年)9月12日
大改裝後 40,699噸 81,360匹 25.207節 1936年(昭和11年)12月
航空戰艦改裝後 38,662噸 80,830匹 25.31節 1943年(昭和18年)8月
歷代艦長
艤裝員長
武三郎 大佐(大正5年/1916年9月1日就任)
秋澤芳馬 大佐(大正5年/1916年12月1日就任)
艦長
秋澤芳馬 大佐(大正6年/1917年12月17日就任)
桑島省三 大佐(大正7年/1917年12月1日就任)
古川弘 大佐(大正8年/1918年11月20日就任)
橫尾尚 大佐(大正9年/1919年11月20日就任)
長澤直太郎 大佐(大正10年/1921年12月1日就任)
漢那憲和 大佐(大正11年/1922年12月1日就任)
福與平三郎 大佐(大正12年/1923年12月1日就任)
和田健吉 大佐(大正13年/1924年12月1日就任)
村末喜 大佐(大正14年/1925年8月22日就任)
田岡勝太郎 大佐(大正14年/1925年12月1日就任)
河野董吾 大佐(大正15年/1926年12月1日就任)
南部道二 大佐(昭和2年/1927年12月1日就任)
岩村兼言 大佐(昭和3年/1928年12月10日就任)
池田武義 大佐(昭和4年/1929年10月5日就任)兼任
原敬太郎 大佐(昭和4年/1929年11月30日就任)
羽仁六郎 大佐(昭和5年/1930年12月1日就任)
古賀峰一 大佐(昭和6年/1931年12月1日就任)
田畑啟義 大佐(昭和7年/1932年11月15日就任)
山本弘毅 大佐(昭和8年/1933年11月15日就任)
清水光美 大佐(昭和9年/1934年11月1日就任)
關根郡平 大佐(昭和10年/1935年10月31日就任)
高須三二郎 大佐(昭和11年/1936年11月16日就任)
山口多聞 大佐(昭和12年/1937年12月1日就任)
山口儀三 大佐(昭和13年/1938年11月15日就任)
大森仙太郎 大佐(昭和14年/1939年11月15日就任)
高柳儀八 大佐(昭和15年/1940年10月15日就任)
武田勇 大佐(昭和16年/1941年9月25日就任)
長谷真三郎 大佐(昭和18年/1943年4月25日就任)
中瀬溯 大佐(昭和18年/1943年11月1日就任)
牟田口格郎 大佐(昭和20年/1945年2月25日就任)7月24日於空襲中戰死
同型艦
日向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