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社會行為的基本特徵
企業社會行為除了具有一般行為的特點外,還具有以下特徵:1、總體性
社會行為產生的動因既包括了企業成員內在的基本生存需求、生理需求、社會勞動需求,同時也包括更高層次的兩個方面需求——心理需求和社會需求。因此,產生社會行為的動機,是完整的需求系統的總體要求。因此,可以說,企業的社會行為帶有一種總體性。
2、持續性
企業的社會行為與企業社會,企業發展的全部歷史過程是一以貫之的。所以,企業的社會行為帶有一種持續性。
3、動態性
由於企業社會行為的持續性特點所決定,企業社會行為的目標——滿足企業成員及社會全體成員的需要——就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呈動態發展的滾動式趨向,而且永遠不會停留在一個水平上。因此,企業的社公行為又帶有動態性。
4、功利性
由於社會活動,社會行為與企業成員的總體發展需求直接相關,所以利益機制對社會行為的支配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因此,企業社會行為又帶有一定的功利性。
企業社會行為的主要類型和表現形式
一、企業——家庭共同體我國企業居有明顯的家族化傾向,所謂家族化傾向,是指企業內部存在著並且不斷再生著越來越多的親屬關係,這種“家族一親屬。系統是獨立於企業行政系統、黨組織系統之外的一個巨大的網路,其經緯交織於企業縱向(行政系統)、橫向(各車間、部門)之間,無處不在。企業內部的人際關係既存在著行政關係和經濟關係,也存在著家族關係。
二、處理外部關係
1、我國企業承擔著社會保障的職能。這主要是指企業對本企業職工所承擔的社會性職能。由於它的對象是本企業的職工,所以,企業表現出較強的行為衝動,為解決企業自身的就業與福利問題,企業必須承擔起本應由國家和社會(市場)所負擔的責任。
2、企業承擔著一定的社會公共職能。這是指那些一般是由社會對每一成員所承擔的義務和責任被轉嫁到企業頭上,由企業來承擔。同時,企業對上級也承擔著一定的社會義務。
三、企業文化的社會性
一般說來,我國企業大都沒有形成自己的企業文化,因此,所謂的“企業精神”大多帶有一定的社會性與政治性。企業經營者為了調動職工的生產積極性,增強企業的凝聚力,一般都要靠企業的社會聯繫來做到。藉助於社會傳搖媒介的影響,使企業形成某種風氣,在職工中形成某種風尚,激發起職工的熱情。企業中的宣傳部門、工會組織等機構和組織,通過種種社會化的行為方式,如“英模報告會”、“先進人物演講會”、外出學習參觀等等方式,來確定本企業的‘企業文化”,以做為企業發展的精神動力。
四、企業分配福利化
如果從企業的社會屬性這一角度來分析,我們會發觀企業分配的福利化正是因為企業承擔著一定的社會責任。追求職工福利最大化是我國企業的一個先天性的固有屬性,企業通過發放實物、獎金、乃至於實行免費午餐,這都是企業分配福利化的具體表現。
五、自辦企業生活設施
我國企業存在著自辦設施的衝動與偏好。過去一般認為,這是企業領導為職工“謀福利”的重要措施,是企業追求自身(職王)福利最大化的表現。但是,我們同時也應看到,形成企業自辦“小社會”的動因,不僅在於中國人固有的“小生產。意識,也不僅在於企業職工的需求壓力,其重要原因還在於我國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國家財政困難,國家無力解決的社會公共福利事業,只好轉嫁到了企業頭上。另外,也還是由於國家對經濟發展和社會公共福利事業的發展缺乏統一的協調,盲目發展生產,盲目追求生產速度,長期忽視社會公共福利事業的建設,因而形成了積重難返的局面。
六、職工的全面保險和終生撫養
中國的社會福利保險制度是建立在各行政單位和各個企業內部福利保險基礎之上的。全民所有制企事業單位的幹部和職工,都在本單位內部享受按國家標準規定的福利待遇。對於一個職工來說,只要一進入全民所有制企業,那么他的一切社會保險手續就自動辦妥,並且立即生效。在他有生之年內,企業對其生老病死一包到底。
企業社會行為的成因
一、建立在自然經濟基礎上的不發達的產品經濟,是我國企業社會行為導向的根本因素。1、從經濟發展史來看,社會分工是生產力水平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2、我國的經濟趕超戰略也是形成這種狀況的一個重要原因;
3、“大幹快上”、“先生產、後生活”的經濟建設方針也是形成企業社會化行為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企業內部機制方面的原因
1、我國企業的經濟性——即經濟功能是不強的,相對來說,其政治性與社會性則要強於一般意義上的企業;
2、企業勞動者的追求自身福利最大化的壓力;
3、我國現行的企業管理制度不完善,造成企業勞動者對福利待遇的追求。
三、傳統文化的因素
1、儒教的“重義輕利觀念,使企業向非經濟化方向發展;
2、強調“和為貴”的觀念,以此緩和各種矛盾衝突,平衡各種利益關係;
3、傳統倫理道德觀念與企業的“終生養”制和“傳祖接代。的世襲沿革制相結合,使企業內部人際關係家族化、集團化,板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