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包括
一是智慧型管理之所以成為現實,技術可能性提供了重要保證。信息技術大發展以來,企業管理進入了資訊時代,而企業生存發展的需要、信息管理的發展、人工智慧思想與技術在企業的延伸共同造就了企業智慧型管理的出現,雖然現在還不是很成熟,但是智慧型管理是企業管理的必然方向。同時,企業智慧型管理的不斷發展也加速了信息技術與智慧型技術的發展。
二是智慧型管理的核心是智慧型決策。智慧型決策的主要內容是配置企業資源,建立並維持企業運營秩序。按照管理大師西蒙的決策理論,管理的核心問題是決策,因此智慧型管理的核心就是智慧型決策。目前企業中流行的集成計算機製造系統(CIMS)、企業資源計畫系統(ERP)、供應鏈管理系統(SCM)、客戶關係管理系統(CRM)等都在朝著智慧型化方向發展。
三是智慧型管理是在過去各項管理的基礎上,以實現“人因素”高效整合和“人機協調”為目的的綜合管理體系。智慧型管理是一種思想、一個模型、一個體系,它的目的並非推翻已經成熟的管理模組,其追求的目標是以智慧型的方式改造管理體系,實現企業管理中“人因素”高效整合,實現“人機協調”。很多企業信息管理、商務智慧型失敗的核心問題是未能實現“人因素”管理和“人機協調”,就像一百多年前工人與機器的對抗一樣。
四是智慧型管理追求的最終結果是創造人機結合智慧型和企業群體智慧型。智慧型管理與信息管理和知識管理最大的不同在於其追求的最終結果是創造“人機結合智慧型”與“企業群體智慧型”,德魯克(1999)認為:“20世紀,企業最有價值的資產是生產設備。21世紀,組織最有價值的資產將是知識工作者及其生產率。”筆者認為,21世紀企業中的每一名員工都應該成為知識工作者,而21世紀企業最重要的資源是知識,最重要的能力是人機結合智慧型和企業群體智慧型,因為知識工作者的生產率保證來源於人機結合智慧型和企業群體智慧型。
管理模型
提出了一個企業智慧型管理模型以表述其定義,如圖:
該模型中,橢圓框表示結果,矩形框表示構成要素,梯形框表示物質載體,六邊形表示影響因素。對該模型的解釋如下:
第一,模型中,“企業群體智慧型”是企業智慧型管理追求的最終結果。企業群體智慧型是在“人機結合智慧型”,“知識群體與智慧型群體”、“智慧型管理系統”和“組織與文化”的共同作用下產生的。其中“人機結合智慧型”是基礎,“知識群體與智慧型群體”和“智慧型管理系統”是物質載體,“組織與文化”是重要的影響因素。“企業群體智慧型”與它們均存在雙向互動關聯。
第二,“人機結合智慧型”是企業中的人和信息系統所擁有的人類智慧型和人工智慧在“人機協調”下相互作用產生的結果,“人機結合智慧型”的水平直接影響企業群體智慧型。
第三,“人因素”智慧型化高效整合是通過智慧型管理系統實現的。
第四,企業的員工在擁有人機結合智慧型後要形成企業群體智慧型必須首先形成“知識群體”和“智慧型群體”。群體的形成受到“組織與文化”的極大影響,而“組織與文化”同樣影響智慧型管理系統的構成。雖然表面上看,其構成是一個純技術問題,然而“人機協調”的實現必須有“組織與文化”的充分保證,智慧型管理系統的構造問題是由組織結構和業務流程決定的。“組織與文化”要素一方面影響著“人機協調”的形成,一方面影響知識群體和智慧型群體的構成,因此在企業智慧型管理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第五,知識管理中隱性知識管理影響知識群體和智慧型群體的形成,而顯性知識編碼則是智慧型管理系統的基本組成部分之一。這裡所指的隱性知識管理包括隱性知識的學習、傳播、共享等知識管理的過程(圖中予以簡化而未標示)。
第六,分析型系統是指目前企業實踐中比較前沿的分析型ERP、CRM、SCM、新一代BI等,它與顯性知識編碼緊密結合,是智慧型管理系統的基本組成部分之一,也是形成“人機結合智慧型”的關鍵部分。下一步,如果能將機遇管理的理論和模型加人分析型系統,其功能將更加強大,其價值也會大大提升。
當前信息管理的主要功能區域在於對海量信息的處理能力,根據企業的不同需要又分為實時信息和歷史信息處理系統,它們是構成智慧型管理系統的基本組成部分。這也體現了企業智慧型管理是建立在信息管理和知識管理基礎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