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利益論:市場主體微觀利益關係研究

(二)企業利益的多角度 (二)企業與政府的“關係”特點 (三)企業與政府的“利益”特點

基本信息

作 者: 陶友之 編
出 版 社: 復旦大學出版社
ISBN: 9787309069792
出版時間: 2009-12-01
版 次: 1
頁 數: 333
裝 幀: 平裝
開 本: 32開
所屬分類: 圖書>管理>管理學

內容簡介

《企業利益論:市場主體微觀利益關係研究》以研究企業利益為主線,集中研究了五個問題,即企業該怎樣追求利益,以及怎樣處理企業內部、企業與企業、企業與政府、企業與社會的利益關係。企業是市場主體中最基本的單位,也是研究社會一切利益關係的基礎。因為它包含著一切利益關係最基本的細胞和核心,無論是研究整體利益,還是研究局部利益,最終都與企業利益直接或間接有關。在對這些問題進行較為全面和系統研究的基礎上,圍繞企業全面利益論,對企業怎樣追求利益最大化,怎樣正確處理企業內部的三大利益關係,怎樣實現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雙贏,怎樣重塑政企關係,以及企業怎樣最大限度地承擔社會責任等問題,作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其中,特別是對國資主體型企業怎樣正確處理企業與國家的關係,私營企業怎樣正確處理勞資關係,上市公司怎樣正確處理大股東與小股東的關係,中外合資企業怎樣正確處理外商的獨資與壟斷的關係等,進行了新的探索,並提出了一些新的見解。

圖書目錄

導論
一、企業利益論的提出
二、企業利益論的地位
三、企業利益論的意義
四、企業利益論的創新
第一編 企業的利益目標
第一章 企業利益目標與全面利益論
一、企業利益論的基本概念與由來
(一)企業與企業的演變
(二)企業利益的多角度
(三)企業利益相關者與企業利益論
二、企業追求利益目標的決定因素
(一)資本的本性是內在決定因素
(二)市場的競爭是外在決定因素
(三)“經濟人”的特點是“人格化”的決定因素
三、企業追求利益目標的誘發因素
(一)超額利潤是誘發的基本因素
(二)優惠政策是誘發的偶然因素
(三)比較優勢是誘發的條件因素
(四)約束真空是誘發的“機會”因素
四、企業應是全面利益追求者
(一)企業內部的衡量指標
(二)企業之間的衡量指標
(三)企業與政府之間的衡量指標
第二章 企業不同時期對利益的追求與時代特點
一、計畫經濟時期企業對利益的追求
(一)計畫經濟的基本特徵
(二)國營企業從追求企業規模最大化到追求政治利益最大化
(三)集體企業從追求經濟實力最大化到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
(四)私營企業從追求資本擴張最大化到追求經濟利益隱性化
二、轉型經濟時期企業對利益的追求
(一)轉型經濟時期的基本特徵
(二)國有企業追求讓利比重最大化
(三)鄉鎮企業追求增長速度最快化
(四)中資私營企業追求尋租利益最大化
(五)外資企業追求優惠利益最大化
三、進入市場經濟時期企業對利益的追求
(一)市場經濟發展的三個階段
(二)國有企業對利益追求的多樣化
(三)鄉鎮企業對利益追求的單一化
(四)私營企業對利益追求的複雜化
第三章 企業的利益追求與治理要點
一、經濟利益追求中的治理要點
(一)國資主體型企業:根治壟斷利潤是關鍵
(二)上市公司:嚴懲虛假信息是關鍵
(三)股份合作制企業:實施利益共享是關鍵
(四)中資私營企業:合理化剩餘價值分配是關鍵
(五)外資企業:清除“假虧真盈”是關鍵
二、政治利益追求中的治理要點
(一)國資主體型企業需辯證對待“政治信任”
(二)上市公司需正確對待“政治榮譽”
(三)股份合作制企業需跳出“政治權利”的圈子
(四)私營企業需善對“政治地位”
三、文化利益追求中的治理要點
(一)追求文化利益亟需引起足夠重視
(二)保護文化利益需嚴打對文化成果的盜竊
(三)企業制度文化需提倡“以人為本”
第二編 企業內部的利益關係
第四章 國資主體型企業的內部利益關係
一、所有者與經營者的利益關係
(一)經營者普遍要求經濟激勵
(二)經營者薪酬制度的多次變革
(三)經營者激勵機制中存在的三大問題
(四)經營者需新建三條約束機制
二、經營者與勞動者的利益關係
(一)經營者與勞動者“昨天”的分配差距
(二)經營者與勞動者“今日”的分配差距
(三)勞動者的“三不足”與經營者的“四脫節”
(四)勞動者與經營者亟需遵循“利益共享原則”
三、勞動者與勞動者的利益關係
(一)企業內部的“勞動二元結構”
(二)勞動者之間的關係主要表現為與農民工的關係
(三)正確處理勞動者之間的利益關係意義重大
(四)實行“同工同酬”是處理勞動者之間利益關係的基本原則
四、核心是正確處理與國家的利益關係
(一)“機制”是否適應是正確處理的前提
(二)“分配”是否合理是正確處理的實質
(三)衡量是否正確處理的三條標準
(四)合理確定分紅率的三點構想
第五章 私營企業的內部利益關係
一、所有者與“血緣者”的利益關係
(一)“家庭制”、“家族制”是私營企業的普遍狀況
(二)所有者與“血緣者”的四大矛盾
(三)突破家族經營是“致勝之路”
二、所有者與經營者的利益關係
(一)所有者與經營者角色的變化
(二)所有者與經營者的“親疏”與“失信”
(三)所有者與經營者利益矛盾的治理
三、所有者與勞動者的利益關係
(一)所有者來自企業負責人的占近三分之二
(二)勞動者幾乎全是農民工
(三)所有者與勞動者利益關係的三種類型
(四)所有者與勞動者並沒有擺脫資本與僱傭勞動的關係
四、核心是正確處理勞資利益關係
(一)由僱傭勞動引起的五大問題
(二)從“勞資兩利”出發需抓住兩個環節
(三)完善“三方機制”,著重解決“三勞”問題
第六章 上市公司的內部利益關係
一、上市公司發展的歷程
(一)上市公司的萌芽
(二)上市公司的發展
(三)上市公司的特點
二、上市公司內部矛盾的表現
(一)大股東的出現引起內部矛盾的轉移
(二)大股東損害小股東利益的三個方面
三、核心是正確處理大股東與小股東的利益關係
(一)改造公司治理結構,抑制大股東的“無限權力”
(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抑制大股東長期占資
(三)建立融資新法規,抑制大股東惡意圈錢
(四)實行分配“三掛鈎”,抑制大股東“厚臉薪酬”
第七章 中外合資企業的內部利益關係
一、中外合資企業的演變
(一)中外合資的法律導向
(二)中外合資的利益基礎
(三)中外合資企業的發展
二、中外合資企業的矛盾
(一)外商“獨資化”趨勢
(二)外商“獨資化”措施
三、核心是正確處理外商的“獨資”與“壟斷”
(一)抓大放小,明確合資企業的對象和程度
(二)合分自由,給合資企業以充分的自主權
(三)完善服務,健全合資企業的協調機構
(四)依法行事,嚴防外資借併購搞壟斷
第三編 企業之間的利益關係
第八章 集團公司內部企業之間的利益關係
一、企業集團母子公司的基本情況
(一)企業集團組建的四種模式
(二)企業集團的兩種基本類型
二、企業集團母子公司利益關係的矛盾
(一)角色轉換與角色定位上的矛盾
(二)集權與分權上的矛盾
(三)激勵與約束上的矛盾
三、企業集團母子公司矛盾的治理
(一)把握治理的基本出發點
(二)明確母公司的角色定位
(三)規範子公司的企業行為
(四)集中強化“三大管理”
第九章 同行企業之間的利益關係
一、同行企業的歷史演變
(一)中國歷史上“同行”的起源
(二)改革開放前同行的劃分
(三)1978年後同行的情況
二、同行企業之間的矛盾
(一)偷竊創新產品的不擇手段
(二)搶占銷售市場的明爭暗鬥
(三)爭奪交易機會的商業賄賂
(四)詆毀競爭對手的造謠中傷
三、同行企業矛盾的治理
(一)“因品利導”,組建“聯合艦隊”
(二)先易後難,統一產品標準
(三)圍繞創新產品健全法制
(四)提高經營者素質,構建“和諧同行”
第十章 供應鏈企業之間的利益關係
一、供應鏈的概念與供應鏈企業的現狀
(一)供應鏈的概念與變化
(二)組建供應鏈的動因與條件
二、供應鏈企業間存在的矛盾
(一)供應鏈聯結的基礎最為薄弱
(二)供應商與渠道商的矛盾最為突出
(三)企業間不良債務的拖欠最為嚴重
三、供應鏈企業間矛盾的治理
(一)抓住信用建設是治理的基礎
(二)發揮行業協會作用是治理的保證
(三)構建“和諧價值鏈”是治理的關鍵
第十一章 壟斷企業與非壟斷企業之間的利益關係
一、中國壟斷企業的現狀
(一)中國壟斷企業的五個特點
(二)中國壟斷企業改革的結果
二、中國壟斷企業的問題
(一)治理壟斷缺乏統一的思想認識
(二)自然壟斷中行政壟斷的因素還太濃
(三)分拆改革尚未建立起積極的競爭機制
(四)市場進入僅是稍有鬆動
(五)反對壟斷價格和分配差距的呼聲最高
三、中國壟斷企業問題的治理
(一)治理壟斷先要明確五個問題
(二)治理壟斷以打造“龍頭企業”為目標
第四編 企業與社會的利益關係
第十二章 企業與消費者的利益關係
一、企業與消費者利益關係的分析
(一)企業與消費者利益矛盾的根源
(二)企業與消費者利益矛盾的環境
(三)企業應是矛盾的主要責任者
二、企業與消費者利益矛盾的表現
(一)生產領域主要是“毒污”、“假冒”與“質量”問題
(二)流通領域主要是“價格欺騙”與“商品歧視”
(三)服務領域主要是“質量低劣”、“宰客”與“拐騙”
三、企業與消費者利益矛盾的治理
(一)思想上要進行行銷倫理教育
(二)法制上要擴大消費者協會的權力
(三)組織上要探索維護消費者權益的有效形式
(四)網路上要完善“線上消費”的各項條件
第十三章 企業與政府的利益關係
一、企業與政府利益關係的特點分析
(一)企業與政府的“角色”特點
(二)企業與政府的“關係”特點
(三)企業與政府的“利益”特點
二、企業與政府利益關係的矛盾解剖
(一)企業要求輕稅賦與政府要求保財政
(二)企業要求市場開放與政府的地方保護
(三)企業追求利益的非理性與政府監管的非規制
三、企業與政府利益矛盾的治理對策
(一)治理前提是轉變政府職能
(二)治理核心是節約政府開支
(三)治理基礎是提高企業素質
(四)治理目標是重塑政企關係
第十四章 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利益
一、企業社會責任的發展
(一)從亞當·斯密的認知到安南“全球契約”的提出
(二)企業社會責任從“法律”、“道德”到“奉獻”的三條邊界
(三)企業社會責任的四個方面
二、企業社會責任的現狀
(一)聯合國推進企業社會責任的舉措
(二)中國掀起企業社會責任熱的緣由
(三)中外先見者對企業社會責任的推動
三、企業社會責任的問題
(一)企業社會責任認知程度較低
(二)企業社會責任標準“政出多門”
(三)企業社會責任缺失嚴重
(四)企業社會責任條件懸殊
四、企業社會責任的實施
(一)企業社會責任認識目標要遠
(二)企業社會責任實施應分階段推進
(三)企業社會責任的落實既需激勵也需監督
(四)積極參與企業社會責任國際標準的制定
五、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利益
(一)企業邁向新時代的通行證
(二)企業由單一“經濟人”融入“道德人”的一場革命
(三)企業新的可持續發展的“生命源”
(四)企業進入優秀行列的戰略選擇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