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王維江山雪霽圖

仿王維江山雪霽圖

《仿王維江山雪霽圖》是清代畫家王時敏創作的紙本設色畫,現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圖繪峰巒層疊,長松雜樹,瀑布由山腰奔騰而下,隱入林中。中景山腳平陂,古木聳立,房舍寺院;左側白雪覆山,小徑曲折通向遠處,農夫相間往來,石岩之前溪流潺緩,注入冬湖,近岸又有板橋一座。近景高樹參天,坡石伏岸,竹籬房舍隱見。 此圖構思成熟,筆法謹嚴認真,多以細秀圓潤筆作皴畫石,一絲不苟,再加以平襯染渲,點綴勾提。顯示出一種清靜、純潔、寒意襲人的氣氛。細微處,可見籬柵圈地,旅人穿山而行,更是增添了一種盎然生機。

畫作內容

仿王維江山雪霽圖 仿王維江山雪霽圖

此圖正中,巨峰突起,峭拔雄偉。倚山有路,山石錯落有致,峰石皆覆雪。在一片寒林中,寺院隱現,山村自成。林立的松柏和枯樹,亦為銀裝素裹,更顯得挺拔精神。

此圖右上方作者自題識:“右丞江山雪霽圖,用筆運思所謂迥出天機,參乎造化,非後人所能企及。後於京邸見江千雪意長卷,其筆致亦略相同,余屏跡村莊,追憶其意,點染此圖,惜老眼昏旺,未能仿佛,殊自愧耳:戊申秋日西廬老人王時敏書並識:”

創作背景

王時敏酷愛搜羅鑑別古書古畫,天啟四年(1624)他升尚寶卿時,長年寓居京城,曾借鄰舍程季白所藏王維《江山雪霽圖》來觀。大約崇禎五年(1632),董其昌收藏王維的《雪溪圖》亦歸入其囊中。可以想見,於此二圖,王時敏必定細摹精研,待其作《仿王維江山雪霽圖》,已是胸有成竹,水到渠成。

《仿王維江山雪霽圖》作於1668年,那年王時敏77歲。 《仿王維江山雪霽圖》自識中提及“江山雪霽圖”及“江千雪意”二圖,原是《江山霽雪圖》的前半段及後半段;前半段與後半段在一起為《江山霽雪圖》之全貌,作者以後半段之追憶其前半段:故名《仿王維江山雪霽圖》。

藝術鑑賞

形象

《仿王維江山雪霽圖》局部 《仿王維江山雪霽圖》局部

此圖遠景畫山巒重疊,主峰聳立,插入雲霄,山巔迷霧茫茫,山勢上部如雲聚卷,山坳處雜木叢生。山形稍加皴擦,尤以重色墨渲染,色以赭絳為主,敷染山陰處,陽面用白粉,以示積雪,山間山腰叢樹寒柯,參落有致,梵宮屋寧掩映於叢樹山麓間,隱現可見。

技法

從此圖看,布置整肅工整,結構妥貼,畫面充實,用筆渾厚古雅:雖不是墨筆畫雪景,山峰礬頭眾多,但坡石漬染而無勾皴,苔點細密,皴筆乾濕、濃淡相間,皴擦點染兼施,蒼渾而又清潤,確王維的畫風。這是作者77歲時的作品。仍保持著早期用筆的細潤,用色清淡,而改變其意境疏簡,保持“形”似而有“意”的發揮。

名家點評

旅美畫家勞繼雄:王時敏對古畫的摹仿功力極深,從他仿王維的《江山雪霽圖》、《仿黃鶴山樵山水》等來看,除流露出自己獨特的筆墨情調,也保持了摹仿對象的筆墨風規,兩者融會一體。

重要展覽

2016年4月,台北故宮博物院舉辦“明清山水畫選粹”展覽,《仿王維江山雪霽圖》在其中展出。

作者簡介

王時敏(1592—1680年),字遜之,號煙客,晚號西廬老人,江蘇太倉人。其祖父是明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王錫爵,父親是明翰林編修王衡。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舉進士,崇禎初以蔭仕至太常寺卿,崇禎十三年(1640年)辭官隱居,入清不仕。工隸書,善畫山水,以元黃公望、倪瓚為宗,又受董其昌影響。他極力主張恢復古法,反對自出新意,是清初畫壇正統派的領袖,後世稱“婁東派”,與王鑑、王石谷、王原祁合稱“四王”,位列“清初四王”之首,在當時有很大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