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根深

2000冬小麥新品種平涼39號選育.甘肅農業科技.專輯17.任根深. 2003.冬小麥新品種平涼41號選育報告.甘肅農業科技.第6期.22.任根深. 2010.冬小麥新品種平涼45號選育.甘肅農業科技.第5期.30.任根深.

簡介:

任根深,男,漢族,1962年出生於甘肅莊浪, 1987年7月畢業於甘肅農業大學農學系,大學本科,學士學位,推廣研究員。現任平涼市農科所小麥育種室主任,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第二十一屆委員、國家及省作物學會和遺傳學會會員。甘農大作物遺傳育種碩士生導師,甘肅省評標專家庫工商領域分庫專家,甘肅省農業專家諮詢團成員,國家“十二五”農村領域專家。

經歷:

1983—1987年甘肅農業大學農學系;大學本科,農學學士學位
1987—1988年平涼地區農科所農業技術員
1988—1994年平涼地區農科所助理農藝師
1995—1999年任平涼地區農科所小麥室主任,農藝師
2000—2008年任平涼地區農科所小麥室主任,高級農藝師
1989年在中國農科院作物所,太谷核不育小麥培訓學習;成績優異
2000年在中共平涼地委黨校,第二期優秀中青年知識分子班學習,成績合格
2009年至今,任平涼市農科所小麥室主任,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

專業:

1.從事小麥遺傳理論及新品種選育研究,專長於本領域的輪迴選擇和染色體工程育種技術的套用
2.農作物良種繁育;作物抗旱節水高產栽培技術研究
3.新品種示範推廣及產業化開發

成果:

主持完成科研項目23項,獲國家、省、地(市)廳級科技進步獎17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特等、一等獎各1項,中國農業科學院科學技術成果特等獎1項。省農業技術成果二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3項,地(市)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二等獎6項,通過省級技術鑑定驗收的6項。堅持小麥育種20多年,主持育成了平涼39、40、41、42、43、44、45號等七個冬小麥新品種,累計示範推廣1747.99萬畝,增產糧食59576.22萬公斤,獲96622.34萬元經濟效益,為隴東小麥生產、糧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貢獻。
1.曾多年多次評為本單位先進科技工作者
2.2005年入選甘肅省跨世紀學術帶頭人“555創新人才工程”
3.2006年入選平涼市“222創新人才”
4.2006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5.2009年被平涼市委市人民政府評為第四批“平涼市優秀科技人才”
6.“抗寒耐旱類型藍單體及其缺體小麥轉育研究”,1992年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三主持人
7.“冬小麥抗黃矮病兼抗條鏽病染色體工程育種”,1995年平涼地區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二主持人
8.“冬小麥顯性核不育基因轉育及其利用研究”,1998年平涼地區科技進步一等獎,第一主持人
9.“中草藥引種與開發”,1998年平涼地區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一主持人
10.“冬小麥輪迴選擇育種”課題,2000年獲平涼地區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一主持人
11.“高蛋白冬小麥新品種平涼39號選育”,2000年獲平涼地區科技進步一等獎,第一主持人
12.“高產優質冬小麥新品種平涼40號選育”,2001年獲平涼地區科技進步一等獎、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一主持人
13.“中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收集保存與利用”,2003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參加人
14.“冬小麥新品種平涼41號選育”,2004年獲平涼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一主持人
15.“冬小麥新品種平涼38號選育”,1987年獲平涼市科技進步二等獎,本人第9參加人
16.“冬小麥新品種洛麥8918的推廣”,2005年獲陝西省農業技術推廣成果二等獎,參加人
17.“高產優質冬小麥新品種平涼42號選育及套用”,2006年獲平涼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本人第一主持人
18.“隴東主要農作物優質品種選育及產業化開發研究”,2003年12月通過省科技廳組織的鑑定驗收,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第2主持人
19.“優質冬小麥染色體工程育種技術研究”,2008年獲平涼市科技進步一等獎,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第1主持人
20.“高產優質多抗冬小麥新品種平涼43號選育及套用”,2008年獲平涼市科技進步二等獎,本人第一主持人
21.“豐產多抗冬小麥新品種平涼44號選育及套用”,2009年獲平涼市科技進步一等獎,本人第一主持人
22.“矮敗小麥創製與高效育種技術體系建立及套用”,2009年獲中國農業科學院科學技術成果特等獎,參加人
23.“冬小麥新品系90平7選育”,1994通過市科技局鑑定驗收,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第一主持人
24.“冬小麥新品系隴麥977選育”,2009年12月通過省科技廳鑑定驗收,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第一主持人
25.“高產優質多抗冬小麥平涼42號示範推廣及產業化開發研究”國家星火計畫項目,2009年12月通過省科技廳鑑定驗收,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第一主持人
26.“矮敗小麥及其高效育種方法創建與套用”,2010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參加人

項目:

1.甘肅省農牧廳生物技術項目:優質冬小麥染色體工程育種技術研究(2004-2007,主持人)
2.甘肅省重大科技攻關專項:抗旱節水高產小麥新品種選育及高產田創建
3.甘肅省平涼市科技局項目:高產優質多抗冬小麥新品種選育(2000-2006,主持人)
4.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所項目:矮敗小麥轉育及高效育種技術套用研究
5.甘肅省平涼市科技局項目:優質保健黑小麥新品種選育及產業體系研發
發表論文:
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學術論文32篇,其中4篇獲《甘肅農業科技》優秀論文獎。著作一部,《中國小麥品種改良及系譜分析》一書中,撰寫了北方冬麥區小麥品種改良及系譜分析;編寫隴東優質冬小麥栽培技術規程一項。
1.劉萬成,吳景科,任根深. 1989.平涼西部冬小麥越冬死因淺析.甘肅農業科技. (10):8-9
2.吳景科,劉萬成,任根深,鮑國軍,丁志遠.1991.寒旱生態型藍單體及其缺體小麥轉育研究,甘肅農業科技. 2002年獲《甘肅農業科技》第三屆優秀論文評選三等獎
3.任根深.1991.平涼地區冬小麥品種演變及其主要育成品種系譜分析.甘肅農業科技. (5):2-4
4.任根深. 1993.小麥高效雜交技術初探.甘肅農業科技.第8期
5.任根深,吳景科,劉萬成,雒杼.1993.冬小麥農藝性狀遺傳模型、選擇適宜世代及育種潛力預測.甘肅農業科技.(3)
6.任根深. 2005.高產優質冬小麥新品種——平涼42號.麥類作物學報.25(3)
7.任根深. 2005.利用矮敗基因源育成冬小麥新品系隴麥108的實踐.甘肅農業科技.(5):12-15,2007年獲《甘肅農業科技》第七屆優秀論文評選一等獎
8.王亞翠,任根深,於清賢,童乃鵬.2008.高產水地冬小麥新品種平涼43號選育報告.甘肅農業科技. (4)
9.任根深. 2007.利用矮敗基因源育成抗旱冬小麥平涼42號.乾旱地區農業研究. (4)
10.張國宏,任根深. 2005.冬性自交結實缺體小麥選育及利用研究.甘肅科學. (1):12-15
11.任根深,柴強. 2008.限量補灌冬小麥套作玉米土壤水分的時空分布及利用效率.水土保持通報. (1)
12.任根深,劉玉祥,姚麗鳳. 2008.從美國態勢看我國的玉米產業現狀與發展.世界農業. (7)
13.任根深,李德明. 2000.冬小麥新品種平涼39號綜合表現及利用前景.甘肅農業科技. (4)
14.任根深,張國宏. 2000.冬小麥數量性狀遺傳模型分析.甘肅農業科技.第11期,該論文被評為《甘肅農業科技》第4次優秀論文評選三等獎
15.任根深. 2000.冬小麥染色體工程育種.甘肅農業科技. 專輯
16.任根深. 2000冬小麥新品種平涼39號選育.甘肅農業科技.專輯
17.任根深. 2000.隴東地區冬小麥顯性核不育利用研究進展.甘肅農業科技.專輯
18.任根深. 1996.套用缺體回交法選育冬小麥異代換系.甘肅農業科技. (10),被評為.甘肅農業科技》優秀論文評選一等獎
19.張國宏,任根深. 2004.套用染色體工程技術創新小麥抗病資源研究.甘肅農業科技 (9)
20.任根深. 2000.冬小麥顯性雄性核不育基因轉育.甘肅農業科技.專輯
21.任根深. 2003.冬小麥新品種平涼41號選育報告.甘肅農業科技.第6期.
22.任根深. 2001.高產優質冬小麥新品種平涼40號選育報告.甘肅農業科技.第七期
23.任根深. 2004.平涼市冬小麥生產可持續發展措施.甘肅農業科技.第4期
24.任根深. 1999.冬小麥染色體工程育種進展與前景.中國農業科學.學術年報
25.任根深. 2005.平涼41號、平涼42號小麥品種.中國農村科技.專刊
26.任根深.2008.隴中半乾旱區現代節水農業技術研究.世界農業. (9):53-54
27.李森,任根深. 2008.隴東小麥染色體工程育種技術研究.甘肅農業科技.第5期
28.任根深,於清賢,王亞翠等. 2009.隴東旱地豐產多抗冬小麥平涼44號選育研究.世界農業. (7)
29.任根深,王偉. 2010.冬小麥新品種平涼45號選育.甘肅農業科技.第5期.
30.任根深. 2007.豐產多抗冬小麥新品系隴麥157報告.甘肅農業科技.年第5期
31.任根深. 2009.冬小麥主要農藝性狀遺傳模型、選擇適宜世代及育種潛力研究.中國作物學會學術年會.交流
32.任根深. 2010.隴東寒旱生態區冬小麥抗旱育種實踐與思考.第六屆全國小麥遺傳育種學術研討會.交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