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出版社: 清華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3月1日)
平裝: 354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302171454
條形碼: 9787302171454
尺寸: 26.6 x 21.6 x 2 cm
重量: 739 g
內容簡介
《2008年世界發展報告:以農業促發展》闡述三個主要問題:對於發展,農業能夠做什麼?“以農業促發展”的有效措施有哪些?“以農業促發展”議程,怎樣才能貫徹得最好?進入21世紀,農業仍然是可持續發展和減少貧困的基本途徑。在開發中國家,每4個貧困人口中,就有3個生活在農村——21億人每天生活費不足2美元,8.8億人每天生活費不足1美元,他們大多數靠從事農業維生。實現《千年發展目標》的減貧構想——至2015年全球貧困和飢餓人口減半、後續幾十年內繼續減少貧困和飢餓,促進農業發展勢在必行。
雖然僅靠從事農業不能大規模脫貧,但是對於大多數開發中國家來說,農業是有效發展戰略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在機遇和挑戰殊異的新環境中,有必要重新確定如何利用農業來促進發展。
目錄
前言
致謝
譯校出版與致謝
縮略語與資料說明
概述
農業如何促進發展?
“以農業促發展”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怎樣才能最好地貫徹“以農業促發展”議程?
第Ⅰ部分 對於發展,農業能夠做什麼?
第1章 在三類不同國家中促進增長和減少貧困
結構轉變
三類不同國家的“以農業促發展”議程
農業的發展潛力受到削減
農業政策的政治經濟因素
農業在發展中的新作用
焦點A 降低農村貧困是整體減貧的關鍵因素
第2章 農業的績效、異質性與不確定性
開發中國家的增長促成了世界農業的成功
國家和地區間增長的不平衡
績效差異反映了基礎條件的差異
多元化經營帶來新農業的發展契機
前景:正視挑戰與攀升的不確定因素
結論:持久的生產挑戰
焦點B 生物燃料的前景與風險
第3章農戶及其脫貧途徑
農村脫貧的互補性途徑:農業耕作、勞動和移民
農戶收入戰略的變動
農村職業和收入來源
市場失靈和政府失效時的農戶行為:表象理性行為
農戶資產的一般狀況:少而不平等
蔓延肆虐的風險與巨大的反應成本
小農戶面臨著競爭的挑戰
結論
焦點C 農業生產與糧食安全之間的關係
第Ⅱ部分 以農業促發展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第4章 改革貿易、價格和補貼政策
已開發國家的農業保護與補貼
開發中國家的農業徵稅
貿易自由化的模擬收益
取得潛在收益的餘地
轉型期扶持
長期發展公共投資
結論
第5章 將農業引向市場
主要糧食市場:提高商品交易,加強風險管理
傳統主要出口商品:維護國際競爭力
高附加值城市市場:生產者與現代供應鏈的紐帶
高附加值產品出口:符合產品標準
結論
焦點D 農業企業促進發展
第6章 通過制度創新提高小農戶的競爭力
保證權利和分配資源的土地政策
給小農戶提供金融服務
啟動保險管理風險
明確政府在農業保險中的職能
發展有效的投入市場
價值鏈和全球化背景下的生產者組織
制度創新——仍然有待推進
第7章 通過科學技術促進創新
基因改良已相當成功.但並非到處如此
基因改良要求管理和系統技術作為配套措施
增加研發投資
進行制度改革,提高研發體系的效率和效果
更充分地利用現有技術:技術推廣和ICT創新
繼續前進
焦點E 幫助窮人獲得轉基鵠技術的好處
第8章 使農業系統更其環境可持續性
導致資源退化的因素
改善農業用水的管理
讓綠色革命更綠
管理集約型養殖業系統
扭轉劣勢地區的資源退化趨勢
環境服務功能支付機制
結論
焦點F 在農業中適應和緩解氣候變化
第9章 超越農業
農村就業問題:令人生畏的挑戰
農村雇用就業
增加農村非農就業機會
農村勞動力市場的工資和收入
勞動力供應:移民和城市經濟
針對勞動力市場需求的教育、培訓和轉化
提供安全網減少脆弱性
政策關注的必要性:針對農村勞動力市場和移民的結語
焦點G 利用教育和技能促進村發展
純點H 農業與健康之間的雙向聯繫
第Ⅲ部分 怎樣才能最好地貫徹“以農業促發展”議程?
第10章 為三類不同國家制訂“以農業促發展”議程
新的機遇與挑戰
建議方法
傳統農業國——加快發展、減少貧困和加強糧食安全
轉型中國家——縮小城鄉收入差距,減少農村貧困
城市化國家——聯繫小農戶和新的食品市場並提供良好的就業機會
政治、行政和財政上的可行性
承認政策窘境
第11章 從地方到全球加強治理
國家、私人部門和民間社會的角色轉變
農業政策的進程
改革治理,更有效地執行政策
權力下放和地方治理
社區主導型發展
農業計畫援助的效果
全球議程的進展
走向更好的農業治理
文獻注釋
章節附注
參考文獻
部分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