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為什麼要攝影

他們為什麼要攝影

人類學是攝影的第一高度——王剛訪談 中國的人文攝影之路——石寶琇訪談 攝影不撒謊——劉雷訪談

圖書信息

他們為什麼要攝影他們為什麼要攝影
作者:陳小波(作者)
出版社: 文化藝術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7月1日)
平裝: 517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03951084, 7503951087
條形碼: 9787503951084
產品尺寸及重量: 25.6 x 17.6 x 3.6 cm ; 1 Kg

內容簡介

《他們為什麼要攝影:中國當代攝影家訪談錄(紀實卷)》收入的23位攝影家是中國變革時代的記錄者,也是當代最重要的攝影家。他們記錄中國的獨特視角組成了中國當代攝影史最重要的一段。他們每個人身後都有一段歷史、一個人群、一種場景。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對攝影充滿熱忱,更對國家充滿熱忱;用手中的相機為這個國家留下至關重要的影像,並用圖像喚起人們的思考;知曉記錄和傳播的責任,緊接地氣,觸摸人間煙火的靈魂。
《他們為什麼要攝影:中國當代攝影家訪談錄(紀實卷)》作者陳小波,新華社高級編輯,中國攝影家協會理事、理論委員會委員,從事攝影編輯工作長達二十餘年。這是第一次對當代中國攝影家話語的大規模採集,談話內容已遠遠超出攝影本身。作者要傳達的是視覺文化而不僅僅是攝影,她試圖透過攝影者的人生軌跡以及更大的社會背景,梳理出一條中國攝影的發展史,勾勒出30年來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脈胳。

編輯推薦

他們是一群什麼樣的攝影人?他們如何享受著攝影的孤獨和堅持?他們從自己的鏡頭裡看到了怎樣的大地和人群?他們手中的相機是工具還是內心對世界的觀照?他們對攝影的敬畏之心從何時開始?他們按動快門時的靈感和稟賦來自哪裡?《他們為什麼要攝影:中國當代攝影家訪談錄(紀實卷)》中的這些在中國當代攝影界舉足輕重的人物的機遇和成功也許不能複製,但你一定能從他們身上看到自己前進的方向,哪怕一點點,都會終身受益。
《他們為什麼要攝影:中國當代攝影家訪談錄(紀實卷)》配有攝影家作品每人10幅,既有幾十年攝影生涯的代表作,也有新近拍攝作品。這些作品表明了攝影家勞動的價值及其在攝影史上的位置,同時也展現出中國攝影的現狀。每個訪談之後,還薈萃了歷史學、哲學、社會學、人類學、民族學、影像學、藝術史學等學科專家、學者對該攝影家的學術評價與定位。

作者簡介

陳小波,新華社高級編輯,從事攝影編輯工作長達二十餘年。
20世紀90年代開始在攝影領域廣泛地寫作、策展、編輯書籍並把研究當代視覺藝術現狀作為興趣。研究方向為中國紀實、新聞攝影中的個案。
2004年起,主持撰寫《人民攝影》報“小波與影人對話”專欄,6年時間先後對四十餘位重要攝影家做了訪談;2006年,參與《中國攝影50年》編輯工作,為書中“新華社”、“新聞攝影”、“報導攝影”、“體育攝影”部分的策展人和撰稿者;2007年,主編《中國攝影家》叢書(10本);2008年至今,為《攝影世界》撰寫“口述新華——老攝影家訪談”專欄,已採訪40位新華社老攝影記者;2011年,出版《攝影感受中國》(英文)。
2008年7月,在日本札幌策展“觀看中國”攝影展;2009年8月、9月,大理國際攝影節和法國佩皮尼昂維薩攝影節《年輕的眼睛》攝影展覽執行人;2010年1月,比利時歐羅巴利亞藝術節《中國:從五十年代到現在》展覽執行人。2009年,獲中國攝影個人成就最高獎——“金像獎”。

目錄

民間萬歲——於德水訪談
東北大工業——王玉文訪談
人類學是攝影的第一高度——王剛訪談
送人玫瑰心有餘香——王苗訪談
這個談話對我來講是一個反思——王征訪談
中國的人文攝影之路——石寶琇訪談
真理之眼,永遠向著生活——朱憲民訪談
攝影不撒謊——劉雷訪談
我不想在太喧鬧的環境裡完成藝術與生命——李傑訪談
生命是一個感恩的過程——李媚訪談
這段歷史,不僅留在我心裡,也留在我的膠片上——李楠訪談
為藝術磕長頭——楊延康訪談
我行我道,我用我法——吳家林訪談
以圖像的語言——余海波訪談
航天的第八系統——張桐勝訪談
我的照片,是我親歷過的那個時代的視覺記憶——張新民訪談
我拍攝的上海人都是我的朋友——陸元敏訪談
不計較,不比較,一直向前——陳海汶訪談
一部文獻——陳錦訪談
畫兒的四年——畫兒訪談
士兵突擊——線雲強訪談
我只是一個願意和善於理解攝影的人——胡武功訪談
心靜能夠聽到更多的聲音——姜健訪談
自由地奔跑——黑明訪談
中國心靈——解海龍訪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