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風社區

【地名含義】:以駐地村命名。據傳說,宋代在泉州城的東門的護城河上建有一座吊橋,即稱:“仁風”橋,東門亦稱:“仁風”門,村民在此建宅居住,形成村落,遂把村莊命名:“仁風村”,故得名。由仁風河岸、東禪、城基路、漢唐、工業區等地域組成仁風社區居委會。
【歷史沿革】:清代屬晉江縣三十九都驛路鋪,民國稱東洛鎮,解放後仍屬晉江縣三區,1951年縣分治屬泉州市南台區東湖鄉管轄,1958年為東海公社仁風大隊,1984年屬東海鄉仁風村。村委會駐地仁風村。2001年撤村改居,成立東湖街道仁風居委會,2002年為東湖街道仁風社區居民委員會。
【經濟發展狀況】:仁風社區原是泉州市區最近郊的“農業村”。改革開放以來,仁風村村民在區、街道的直接領導下,大力弘揚“開拓、進取、務實、高效”精神,解放思想,抓住機遇,開拓進取,以“農為主”躍變成為“綜合開發,多種經濟,工農並舉、效益創新”的新興繁榮社區。年產值達3億多元,首獲“億元村”的先進殊榮。
人民生活從“溫飽”到“小康”,平均人口年收入達近9000元,實現鄉村級的老年人退休養老制度及計生、衛生、文化教育、旅遊等多項免費便民措施。建有頗具規模的老人活動中心,社區服務站、綜合市場、幼稚園、託兒所、體育活動場所等設施。現擁有製革、金屬、模具、汽配、服裝等多項工業基地,開拓了農貿市場、水果、百貨、建築、五金等多種經營市場。
【村風村貌】:仁風社區原是“泉州市鯉城區東海鎮仁風村”,是泉州市區最近郊的“農業村”。改革開放以來,仁風村居民在區、街道黨委、辦事處的直接領導下,大力弘揚“開拓、進取、務實、高效”精神,解放思想,抓住機遇,開拓進取,以“農為主”躍變成為“綜合開發、多種經濟、工農並舉、效益創新”的新興繁榮社區。年產值達3億多元,首獲“億元村”的先進殊榮。
【下級政區】:仁風河岸、東禪、漢唐天下、工業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