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愛社區

仁愛社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賓陽縣黎塘鎮,耕地總面積有125.29畝,主要種植甘蔗、蠶桑等作物;擁有林地228畝,主要種植芒果等作物。社區內基礎設施完善,截止2010年底,已實現通水 、通電 、通路 ,無路燈。

基本概況

仁愛社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賓陽縣黎塘鎮,黨支部成立於2004年,共有黨員17名,其中10名在職黨員,6名流動黨員,6名退休黨員,入黨積極分子2名。女性黨員8人,占48%;少數民族黨員2名,占20%。黨支部設委員6人,在黎塘鎮黨委的正確領導和上級有關部門的精心指導下,仁愛社區黨支部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認真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和科學發展觀,按照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圍繞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紮實開展黨員教育管理、黨風廉政建設、創先爭優活動、特色黨建項目、黨建帶工建團建婦建等工作,較好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領導班子的戰鬥力不斷增強,黨總支戰鬥堡壘作用發揮明顯,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更加突出。2008年黨總支榮獲“八桂先鋒行”活動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黨支部黃海波等幾名黨員分別獲得先進黨務工作者和優秀共產黨員等多種榮譽稱號。2008年年以來,社區先後榮獲賓陽縣文明社區、計畫生育達標社區等獎譽,2009年黨支部楊美蘭、鄧麗芬等多名黨員榮獲優秀黨務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自然資源

截至2010年底,仁愛社區耕地總面積125.29畝,(其中地104.29畝、田21畝)人均耕地1.2畝,主要種植甘蔗、蠶桑等作物,擁有林地228畝,,主要種植芒果等作物。

基礎設施

截止2010年底,仁愛社區已實現通水 、通電 、通路 ,無路燈。全社區有 0戶通自來水,有 15 戶飲用井水,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 100 %)。有 15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15戶;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 15戶。
該社區到金塘鄉道路為通路;進社區道路為土路面;社區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3 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 13 公里,全社區共擁有汽車0輛,拖拉機 1 輛,機車6輛。
全社區建有沼氣池農戶11 戶;裝有太陽能農戶 4戶;建有小水窖 6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 0 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 162畝,有效灌溉率為 90 %,其中有高穩高產農田地面積 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0 畝。
該社區到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為主,其中有 0 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 5 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0 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 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社區單位

仁愛社區內有三個市級單位(無線電研究所、民航幼稚園、房修二公司)及交道口辦事處、交道口房管所、東城綜合高中等單位,還有修理腳踏車、美容美髮、餐廳等大小商家共26個。其中近兩年建成並投入運營的東不壓橋菜市場給社區及周圍居民的生活帶來許多方便。設在雨兒胡同及東不壓橋胡同的街道紅十字會主辦的衛生站,為社區居民預防疾病及健康保健帶來一定的保證。社區內民宅大多是明、清時代的四合院建築,文革後,尤其是1976年唐山地震前後,院內翻建、改建、臨建的大量增加,使大部分四合院格局受到破壞。目前保存較完整的所剩無幾,現有雨兒13號、乙10號、福祥5號、地東大街84號等院保存完好。其餘多數院內主房仍以明清建築為主體。胡同經幾年街道的進行整治(粉刷牆面、油漆街門、改造公廁等),外觀較為整潔,街面乾淨,使古都風貌重放光彩。

社區工作

仁愛社區堅持每月一次社區工作者政治、業務學習。成立了社區志願者隊伍,有義務巡邏隊、義務護綠隊、義務宣傳隊等,社區黨員參與社區活動率超過85%。 社區有文化團體,下轄3支社區文體骨幹隊伍,包括腰鼓隊、興趣愛好小組、高蹺獅子隊等,豐富民眾的業餘文化生活。社區通過開展多種形式,多層次的民眾性文化活動,凝聚社區民心,引導社區民眾追求高尚道德和文明行為社區本著“管理並舉,重在服務”的原則,社區積極拓展服務功能,現有55平方米左右的社區服務站,開設便民利民的腳踏車維修、家政服務、家電修理、美發、補鞋等為民服務攤點10個。全年開展志願者大型活動4次,如學雷鋒為民服務活動、黨員為民服務活動、助殘日為民服務活動等等。特別重視對社區孤寡老人殘疾人優撫對象特困戶和確有困難的統戰對象的服務,經常走訪他們,盡一切所能為其解決實際困難.每逢重大節日,社區對優撫、特困對象或高齡老人進行上門慰問,全年慰問活動已達2次以上,慰問人數100多人。我們還積極發動全社區居民奉獻愛心,互幫互助,在社區內進行結對幫困,幫撫率達100%,通過一系列的優撫幫困活動,讓每一位居民感受到社區大家庭的溫暖。將服務型社區貫穿於其他各項工作中,使社區居民有口皆碑,充分體現新時代、新形勢下的社區水平,真正實現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