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壽山[甘肅隴西縣仁壽山]

仁壽山[甘肅隴西縣仁壽山]

仁壽山位於甘肅省隴西縣城西南一華里處,占地882畝,東西走向,海拔2057米,是隴西境內一座聞名遐邇、頗負盛譽、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山,素有“天邊仁壽”美傳。每年農曆四月初八日的“李氏祭祖節”、“朝山會”在這裡舉行。仁壽山原為一片原始森林,後來雖然多次損毀,但直至明代還是林草復蓋,鬱鬱蔥蔥。

基本信息

景點簡介

吧仁壽山

仁壽山森林公園位於甘肅省隴西縣城西南一華里處,占地882畝,東西走向,海拔2057米,是隴西境內一座聞名遐邇、頗負盛譽、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山,素有“天邊仁壽”美傳。

主要景點

仁壽山森林公園前身為仁壽山公園,1997年晉升為甘肅省省級森林公園。仁壽山公園樹木蔥籠、殿堂林立、涼亭巧布,成為遊人踏青遊覽、逢節聚會的旅遊勝地,每年農曆四月初八日的“李氏祭祖節”、“朝山會”在這裡舉行。漫長的戰禍,使佳仁壽山風景區遭到破壞;受極“左”路線的影響,樹木、古建築破壞殆盡,仁壽山成為一座禿山。黨的十一屆三中會會後,中共隴西縣委、縣人民政府決定修復仁壽山公園。

重新規劃建設的仁壽山公園,依山附勢,隨峰就險,以綠為主,點綴景觀,分為園前區、科普區、文娛活動區、文化古蹟區、森林遊覽區、生態區、遊樂區等7區。園前區,巍然屹立的仁壽山大門牌坊,一展隴西古建雄風,門前的漢白玉拱橋,再現了黃土地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藝。

歷史沿革

吧仁壽山

仁壽山是隴西的一座風景山,是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於一身的旅遊勝地。1997年4月,仁壽山公園被甘肅省林業廳公布為省級森林公園;1999年8月,仁壽山被省政府列為省級自然保護區。

據史載,古時的隴西 “山多林木”。仁壽山原為一片原始森林,後來雖然多次損毀,但直至明代還是林草復蓋,鬱鬱蔥蔥。嘉靖時著名詩人胡纘宗讚美道:“隴西林密,流水其內,赤根絲絲,白根濊濊,隴泉漱玉,隴木到天。”

吧仁壽山

仁壽山名得於何時,史無記載。清康熙歲貢楊其忠《重修仁壽山古寺碑記》稱:孔子有"仁者壽"一語,故此山取此嘉名。唐太宗貞觀年間(627年-649年)在山麓構築牌樓,山巔構築佛殿、道觀和僧寮梵舍。蒙古太宗二年(1230年),鞏昌便宜都總帥府總帥汪世顯大興土木,重建十方古剎,重塑十方佛金身(因有十方古剎,仁壽山又名"十方山")。山之西原有佛殿、道觀建築,因年久失修,只留殘垣斷壁,湮沒於荒草荊棘之中。於是披荊斬棘,修通明殿、文昌閣、武宿閣、百祿閣……一時盛況空前。元惠宗至正十二年(1352年),隴西大地震,山崩地裂,仁壽山建築物多數傾毀,其後雖有修葺,但仍未恢復原狀。明初,天下太平,地方官員、紳士又倡修,除廟宇殿堂外,繼承前志,建一花宮。明世宗嘉靖元年(1522年),張相國移建先師廟(孔廟),恭請先師塑像于山之嶺,一時"人文蔚起,日月重光",拜祭者絡繹不絕。嘉靖十四年(1535年),隴右分巡僉憲、鞏昌府知府紀元重修文昌閣,復建奎星閣。後因長期戰亂,失修近百年。清康熙元年(1662年),財力充沛,首修先師遺冢、新亭和先師豐碑。其後增建式廊,改修無上殿,新建羅斗室(又名羅漢殿),重修式廊涼亭,遊人賞心悅目。雍正四年(1726年),新修通明殿、文昌閣、武宿閣、百祿閣等。此一時期的仁壽山是最為繁盛的時期。山之西有通明殿、先師廟、十方古剎,古剎旁有"張侯墜淚碑",右有懸泉如疋練;山之東有武安王廟、妙光寺、月香台。所有堂、洞、橋、坊、廊廡、台榭,均丹塗彩繪,美輪美奐。有詩吟唱登其山"收天下春於肺腑,收大地風光注入抔土"。同治年間兵火焚燒,僅存數座殘破廟堂。光緒元年(1875年)軍門周瑞卿重修仁壽古剎、紫霄觀、十區僧寮梵室,恢復原來盛況。每年四月初八日"浴佛節",善男信女朝山進香,萬人空巷,熱鬧非凡。

吧仁壽山

隴西解放後,山的西邊佛殿、樓閣多有保存。1957年至1960年拆毀。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隨著經濟建設的迅速發展,中共隴西縣委、縣人民政府決定修復仁壽山,規劃建設仁壽山公園。自1984年開始,按照"依山附勢,隨峰就險,以綠化為主,點綴景觀"的構想,分步實施。公園規劃分園前區、科普區、遊樂區、古蹟區、森林瀏覽區。園前區已建起巍峨的仁壽山門牌坊和玲瓏剔透的漢白玉拱橋,312台拾級道直通山腰八角亭。山麓右側兒童樂園中屹立著少年英雄張新龍塑像,是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之一。山上遊樂區東有南山寺,中有三清殿,西有十方寺。十方寺新建占地882平方米的大雄寶殿氣勢恢宏,4尊漢白玉佛像蒞位其間。隴西李氏文化的象徵"隴西堂"座落東院,是海內外李姓族人尋根祭祖的一處場所。中院為曲徑遊廊,有當代名人、李姓後裔的書畫供遊人觀賞。雄踞山巔的八角樓古樸典雅,登上樓頂,隴西川塬盡收眼底,古城新貌一覽無餘。三壽園、碑林、如一閣、樂壽堂、迎賓樓、大佛殿、西進亭、瑞亭、烈士陵園、中華名醫隴西紀念館和飛龍賽鴿公棚、動物園等景點各具特色。目前5萬多株側柏、雲杉、國槐鋪天蓋地,滿園蔥蘢;千百株牡丹、芍藥、月季、大麗花、唐昌蒲、荷花四季競相怒放,味芬氣馥。還有那高雅的百餘盆景,點綴得景色更加宜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