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商品描述編輯推薦
《什麼影響著新聞評論:觀點表達和說服方法的案例分析》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
名人推薦
少華老師的這本《什麼影響著新聞評論》,是求索者的自我設問,也是為關心公共問題討論的人們解惑;是對新聞系學生授評論寫作之業,也是對國人傳播匱乏的說理之道。他的論述有實例,有理論,從寫作到傳播到教學,論題廣泛,其生動與深入,對我這種“跟著感覺走”的資深寫手也很有啟發和教益。
——鄢烈山(雜文家、《南方周末》高級編輯)
具有長期的評論寫作經歷,又有豐富的媒體編輯經驗,還有多年的理論研究,更有名校評論課堂的教學實踐——像少華這樣“四位一體”的新聞評論人,幾乎國內僅有。少華把看到的、想到的、課堂上譴論的關於評論的成點滴滴記錄成文,自成一家。在“麥克風時代”,想表達的人多,會表達的人卻少。此書帶你走進少華的評論課堂,必會受益多多。
——王愛軍(《新京報》編委、評論部主編)
少華對評論寫作的問題意識非常敏銳,他總能在剮人停止思考、或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地方,發現問題,並以專業的分析做出令人信服的總結。書中的論文,都是他在評論教學、寫作過程、或與學生和網友互動中發現的,都是鮮活的真問題。
——曹林(《中國青年報》評論部副主任)
人人皆可臧否時政的微博時代,新聞評論的地位和前景如何,是很多職業媒體人心中的塊壘。少華兄的新著《仟么影響著新聞評論》雖然沒有直接作答,但釐清了“什麼影響著新聞評論”,也就不難知道什麼樣的寫作才可以叫做真正的評論。
事實上,少華多年來一直試圖為新聞評論的專業化寫作界定概念、樹立標準、探索方法。由於他不事張揚的個性,使其影響始終沒能超出專業圈子,但相信大多數新聞評論作者,都曾受惠於他的研究。對於一個真誠的研究者來說,這確是一筆豐厚的人生財富。
——張天蔚(《北京青年報》評論部主任)
作者介紹
馬少華,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曾長期擔任《中國青年報》評論員、中國新聞名專欄“冰點時評”編輯,並與同伴一起創辦了中國較早出現的報紙言論版“青年話題”。近年來在教學研究之餘,先後在《新民周刊》、《中國新聞周刊》、《法制日報》、《北京青年報》撰寫評論專欄,併兼職北京電視台新聞評論節目《今日話題》的主筆。著有21世紀新聞與傳播學專業系列教材《新聞評論》。作品目錄
一、什麼影響著論點的選擇普遍表達與專業判斷——當代中國新聞評論發展的一種描述
高遠的認識目標與近切的閱讀入口
評論由頭與論題的相關度
“評一個事,講一個理”的評論寫作追求
“批判的價值次序”與評論的選題問題
是“深入”還是“離題”?——評論中“由此及彼”的合理性問題
論點的選擇與論證的難易
論點之後是什麼
不要迷信評論的“角度”
批評不要虛設對象
輿論中的感性與評論中的理性
論新聞評論中事實判斷與價值判斷的關係
嚴肅媒體不必回應網路瑣屑議題
二、什麼影響著說服的力量
用形式邏輯檢驗日常論爭
有些問題不適合演繹推理
類比須防不同類,歸謬莫到不相干
烏木歸屬爭議中的類比論證
分析一篇表達“立法訴求”的評論
歸謬法中的類比思維與抽象思維
“活熊取膽”爭議中的媒體失誤
選言判斷中的論題迷失
訴諸無知的謬誤與舉證責任的規則
“正如”、“就像”起什麼作用?
哪一種修辭沒有論證性?
邏輯與修辭:誰在說服?——關於修辭是否有論證功能的思考
論媒介言論中具有論證性的修辭
評論語言中強化情感的修辭
報導和言論中的粗直語
三、什麼影響著具體的閱讀效果
辨識評論語句間的層次關係
評論中的過渡性語句
把握新聞評論中的語用傾向
從傳播效率的角度論新聞評論的開頭與結尾
可以呼應觀點不要扭曲事實——談新聞評論中的敘事成分
評論中人稱代詞的特殊效果
以“互文性”拓展評論標題的表意空間
一周新聞述評的相關性結構
衝突與寬容的言論生態——中美報紙言論版的比較研究
交流與爭議——國外報紙言論版評述
四、什麼影響著新聞評論表達形式的流變
探索更豐富的評論表達形式
時評的歷史與規範
早期的“時評”——論我國近代新聞評論發生髮展的形式規律
論時評的起源
論早期評論的發展對現代新聞周刊的貢獻
論我國早期新聞評論中的交流性因素——以梁啓超為例
論梁啓超後期評論風格的變化——兼論梁啓超對新聞評論形式演進的貢獻
“社評”的選擇——種評論史角度的觀察
新聞評論的倫理責任和倫理問題
五、什麼影響著評論的學習效果
再次面對“寫作能教嗎?”
通過分析練習,揣摩評論寫作
從謹守寫作規範到研究傳播效果——對評論寫作與評論教學的思考
眺望更開闊的評論教學範式——讀《批判性思維與傳播:論說中的推理套用》
簡論緘默知識與新聞評論的教學
說服傳播理論與新聞評論教學的距離
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