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鬧花燈,一般要從正月十三紮彩燈開始。歌謠云:“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燈棚,十三人開燈,十四燈正明……”也就是說,正月十三日為“上燈”;十四日為“試燈”;十五日為“正燈”;十七日為“罷燈”。從正月十三這天起,人們就開始張燈結彩扎彩燈啦!鬧花燈,除人們自製燈籠外,還有許多專制燈籠的作坊和出售燈籠的山貨鋪,其中最熱鬧的自然是燈市。過去每逢元宵夜,街道兩旁列市,各鋪戶俱張掛紗絹、燒珠、明角、麥秸、通草製成的各式花燈,供人觀賞。
元宵節又被稱為“燈節”、“上元節”、“元夜”、“元夕”,最早是先秦時期楚國人的習俗,楚國人要在這一天祭祀他們心目中主宰宇宙一切的神“太一神”。即屈原所著《九歌東皇太一》裡面的“東皇太一”,也叫“泰皇”。作為楚國人的後裔,漢文帝的時候,正式下令將祭祀“太一神”的正月十五命名為元宵節。此後,元宵節逐漸流行了起來。
自元宵張燈之俗形成以後,歷朝歷代都將張燈觀燈為一大盛事。唐玄宗時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唐代是實行宵禁的,夜晚禁鼓一響就禁止出行,犯夜要受處罰;唯獨在上元節,皇帝特許開禁三天,稱為“放夜”。沿至宋朝,張燈由三夜延長至五夜,燈彩以外還放焰火,表演各種雜耍,情景更加熱鬧。到了明代,朱元璋又規定正月初八上燈,十七落燈,連張十夜,家家戶戶都懸掛五色燈彩,花燈焰火照耀通宵。清代之後,雖然宮廷不再辦燈會,但日期縮短為五天的民間燈會卻仍然壯觀。
正月十三還是“楊公忌日”。傳說古時有一戶姓楊的人家有13個兒子,而他的鄰居卻沒有兒子。於是,他常常在鄰居面前擺出志得意滿的樣子。鄰居很生氣,就咒他:“不要囂張顯擺!生老病死各自有命,誰知道你的兒子就會長命百歲呢?”楊公仰天大笑:“哈哈!我有13個兒子呢!即使碰上三災六禍我也不怕!就算老天妒忌我,一個月收去我一個兒子,也會留一個兒子為我送終的!”
沒想到,真是事有湊巧,有一年發生了瘟疫,剛好又湊巧這年有閏月,楊公的兒子得了疫病,第一個兒子就死於正月十三那天。緊接著,兒子一個個都死去了。到了年關十二月,楊公的十三個兒子全部死掉,只剩下他自己,晚景十分淒涼。人們都說,楊公的遭遇全部都是應在他自己說的大話上。而同時,十三這個數也被認為是個不祥之數。凡婚姻嫁娶的喜事,都不用農曆十三這一天。
但是後來,相傳唐代風水宗師楊筠松又根據“二十八星宿”順數,訂定了“楊公十三忌”。這十三個“忌日”分別是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七月廿九、八月廿七、九月廿五、十月廿三、十一月廿一、十二月十九。“楊公十三忌”自古以來即受到玄空家的重視,在玄空家的眼裡,這十三個日子決不能被選來做為開張、動工、嫁娶、簽訂契約等等。
相關詞條
-
開燈睡眠癖
開燈睡眠癖是指在夜晚睡覺時必須開燈才能入睡的癖好,且在睡眠狀態下也不能熄燈,已形成身心對燈光的依賴。
簡介 心理誘因 治療方法 開燈睡眠的副作用 -
贈人玫瑰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千年傳頌的故事。一個發自內心的小小的善行,也會鑄就大愛的人生舞台。
解釋 相關故事 -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讓大家明白了付出了也會使自己快樂。只懂得收穫的快樂,並不是真正的快樂。 生活中也常有這樣的情況,如:方便了別人的同時也會給自己帶來方...
詞語解釋 相關故事 -
保加利亞人
1.具有保加利亞國籍的人。 2.保加利亞的主體民族。 保加利亞人屬於歐羅巴人種巴爾幹類型。使用保加利亞語,屬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族,有以斯拉夫字母為基礎的拼...
歷史沿革 起源研究 風俗習慣 -
守屍人
《守屍人》是麥子在酷讀網連載的一部靈異小說。太平間,是生與死的交界點,在生死界上,需要注意的忌諱有很多,我是個在醫院太平間旁邊長大的孩子,用不一樣的視角...
守屍人 目錄: 作者簡介: 本書賣點: -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是指一件很平凡微小的事情,哪怕如同贈人一支玫瑰般微不足道,但它帶來的溫馨都會在贈花人和愛花人的心底慢慢升騰、瀰漫、復蓋。贈人玫瑰,...
解釋 相關故事 -
人血啟動燈泡
人血啟動燈泡是由美國設計師邁克·湯普森發明研製的一種用人血啟動的化學燈,只有當鮮血和燈泡裡面的化學物質發生反應才能使其發光。這種燈泡只能用一次,其設計目...
簡介 發明者 設計目的 使用說明 -
黃波[龍州縣人]
黃波,一家自稱廣州西點職業培訓機構的創辦人,社會背景模糊,自稱為心理諮詢師、公益人士、創業導師等,是廣州很多大學生心目中的成功人士,2011年8月,幾名...
個人簡介 公開身份 身份質疑 欺詐手段 真實背景 -
鐵甲人[麥浚龍演唱歌曲]
基本信息鐵甲人(粵)作曲:徐繼宗填詞:林若寧編曲:at 17監製:王雙駿演唱:麥浚龍歌曲歌詞麥浚龍-鐵甲人(粵)熱鬧亦沒有聲音寂寞亦沒有開燈自道別後我開始喜歡昏暗患病亦沒看醫生...
基本信息 歌曲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