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泡沫

人造泡沫

泡沫結構的人造材,這種特殊泡沫可以跟蹤氣候變化,吸收地球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並產生有望能夠轉換成生物燃料的糖物質。

簡介

人造泡沫人造泡沫

最近,“2010地球獎”獲得名單現已揭曉,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學的大衛-溫德爾(DavidWendell)和卡洛-莫內特馬格諾(CarloMonetmagno)設計的“人造泡沫”獲此殊榮。

設計背景

據悉,這種人造泡沫設計靈感源自南美洲泡蟾(Tungarafrog)的酥皮泡沫狀巢穴。自2007年設立的“地球獎”為缺乏資金的綠色創意發明家提供一個充分發揮才能的平台,在今年3月至5月,500多位設計師向評審團遞交了設計作品。

作用

這種特殊泡沫可以跟蹤氣候變化,吸收地球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並產生有望能夠轉換成生物燃料的糖物質。

這種泡沫安裝在燃煤發電廠的煙囪中,能夠捕獲二氧化碳,並將二氧化碳鎖定在其進入大氣層影響氣候之前轉化為糖物質。由於這種人造材料的泡沫結構,它轉化二氧化碳為糖物質的能力是普通發電廠減排裝置的5倍。

評價

溫德爾指出,人造泡沫可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工業糖物質,但目前他仍沒有方法將這種糖物質轉化為生物燃料。這項轉化為生物燃料的技術至關重要,它將減小製造生物燃料的農作物生產壓力,並能使穀物和水稻等主要農作物價格保持穩定。

溫德爾說:“這種人造泡沫的設計靈感源於生活在南美洲的泡蟾,泡蟾的巢穴可產生大量富含蛋白質的白色泡沫,這種蛋白質並不會對泡蟾卵細胞膜產生破壞作用。白色泡沫中含有11種不同的酶,這些酶成份來自於細菌、植物和真菌。該泡沫混合二氧化碳轉化為糖物質的速度遠超過普通發電廠的減排裝置。”

美國綠色建築委員會主席里克-費德里齊(RickFedrizzi)是地球獎評審委員之一,他說:“此次參賽的作品富有創新的設計理念,除獲獎的人造泡沫之外,還有幾項優秀的發明。”

費德里齊還十分欣賞“可持續殼(SustainableShell)”,這是一種生物降解房屋模型,建造材料來源於土壤,他說:“如果你在非洲塞倫蓋蒂平原生活,你可以除泥土和水之外無法獲得其它物質,但基於這一特徵聰明的設計師能夠設計出更加堅固、可持續性殼狀建築。”

另一位進入決賽的設計師是傑米-利姆(JamieLim),他是馬來西亞倫理設計師,他手工製作了多款竹質太陽鏡,這是一種快速生長可降解材料,也是相對於塑膠更可取的低碳材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