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類詞條編輯指南

內容篩選按照上述的方式將內容分類以後,就要面臨的是內容的整理。 這一句話的本意,按照”起因、經過、結果“的要素去歸納,就是”為了塑造溥儀這個形象,姜文花了不少功夫,最後塑造成功。 首先,認識並認可”謝晉“的人,最後一句話是無意義的。

總述

人物詞條是百科詞條中最龐大的類型之一,活躍在各個領域的人物都可能被百科收錄。許多人物事跡眾多、資料龐雜,在編寫詞條時很容易出現無從下手的局面。遇到此類問題,請閱讀該指南獲取幫助,該指南會隨著問題的出現而隨時更新。

主要結構

人物詞條的主要內容一般分為以下三部分:生平、影響、評價,任何的內容都可以歸納到上面三個主題下。由此,可以把可見的資料按照這樣的方式先簡單分類,客觀按照人的成長發展歷程整理的生平內容,以及由這個人的所作所為產生的影響以及後世對其的評價。
一級目錄 詳細介紹

人物經歷

以時間為軸線描述,一個事件最多一段描述

主要作品/榮譽/成就

三者必選一,如存在多個目錄,注意勿重複

外界評價

儘量使用對人物的客觀綜合評價

內容篩選

按照上述的方式將內容分類以後,就要面臨的是內容的整理。

去除重複內容

一般資料的收集可能會來自各處,這些資料往往都會圍繞主題各自成文,難免會存在對同一內容的類似描述。此時就要詳細閱讀這些資料,去除相同的內容。

合併矛盾內容

如果不同的資料之間對某一個內容的表述不一致,甚至是矛盾。說明該觀點可能在寫入資料的時候存在一些疑點(筆誤、矛盾觀點),有必要進行初步的查證。如果可以確認某來源有錯誤,可以將其的相關表述排除;如果不一致的觀點都有其可靠的來源,那么詞條就要在表述時保持中立,照顧到不同的觀點。

篩除無關內容

百科詞條不應該是戶口本、檔案薄或者八卦小報,應對內容作出一些取捨。對於人物詞條,不應事無巨細的去撰寫,例如明星詞條中,一般都會存在”喜歡XX顏色、喜歡吃XXX口味的火鍋、喜歡哆啦A夢、”代言了某品牌的優酪乳、代言了某品牌的飲料、參加了某品牌發布會、出席某雜誌的活動“這類內容。這種內容會讓詞條變成一個冗長的時間表格,進而陷入“所有內容都重要”→“所有內容都一樣重要”→“所有內容都不重要”的怪圈。
應選取人物生平中具有較高影響力或者轉折點的事件進行描述,其他的瑣碎的內容,應使用一筆帶過的方式,突出一個人異於他人的經歷和影響,避免變成千篇一律的“檔案袋"。

語言要求

百科詞條的語言要求基本類似。其核心的技能就是我們中學語文的技能“提鍊句子主幹”。拿到一段內容的時候,先按照”主謂賓“或者”起因、經過、結果“的方式,提煉主旨,然後適當的補充細節,避免過度描述即可。
舉例說明,姜文詞條中”職業生涯“的第一段有這樣一句話:
為了這個角色,他全身心投入去準備,找資料、看紀錄片,專門去找溥傑,甚至晚上躺在了床上也要跟弟弟說溥儀,最終得以塑造一個可恨可悲、可笑可憐的“末代皇帝”形象。
這一句話的本意,按照”起因、經過、結果“的要素去歸納,就是”為了塑造溥儀這個形象,姜文花了不少功夫,最後塑造成功。“然後,把一些細節適當的加進去,注意這些細節必須經過處理,避免過度修飾,以免造成不客觀。最後修改的結果大致是:
為了這個角色,他查找了很多溥儀的歷史資料,還去拜訪溥儀的弟弟溥傑,最後成功塑造了這一形象。
再舉一例,同樣是姜文詞條,”職業生涯“的第二段,原文是這樣:
1986年,謝晉拍攝《芙蓉鎮》,年齡顯小的姜文和劉曉慶大量精彩的對手戲,23歲的姜文就能與在當時最有號召力的“第三代”導演謝晉合作的確是件不簡單的事情。
這一句話,可以試試按照”主謂賓“去提煉,結果就是”謝晉於1986年拍攝了《芙蓉鎮》,姜文與劉曉慶在其中演對手戲,姜文與謝晉合作是件事情。“很明顯,這句話的主旨就是,姜文在電影《芙蓉鎮》中能夠與劉曉慶和謝晉進行合作。從側面表現他的受認可程度,那么最後一個分句,實際上就是一個額外的強調。
這種做法實際上帶有傾向性,並且意義有限。首先,認識並認可”謝晉“的人,最後一句話是無意義的。不認識、不認可謝晉的人,寫這句話也達不到目的,同時人為強調它的”號召力“也有主觀之嫌。這裡還有另外一個細節,詞條後面提到,姜文通過參演這一部電影,獲得了大眾電影百花獎的最佳男演員,這個內容點就比通過”謝晉的號召力“去強調這次合作的意義更具有客觀的價值,同時還將兩個內容有效整合了起來。最後這段內容大致可以寫成這樣:
1986年,姜文與劉曉慶搭檔,在謝晉導演的電影《芙蓉鎮》中飾演男主角秦書田,並憑藉這部作品獲得了1987年的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
當然,這裡只是舉例,這句話未必一定就這樣改,但是方向應該是差不多的。即“準確提煉核心內容,避免過度修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