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梯
上面的人踩著下面人的肩膀攀援而成梯,指為別人的成功而作自我犧牲的人。
事例
人梯精神,貫穿古今閃耀時代光芒
荊楚網訊息 (楚天都市報)
手與手緊握,身與身相依,永遠都是那么溫暖、有力。
10·24事件發生之後,對大學生結梯救人的行為,本報在第一時間提煉為“人梯精神”,如今這個詞已經被各大媒體廣為使用,在人們嘴邊傳唱。那么,什麼是“人梯精神”?它源自何處,又給我們怎樣的啟迪?在本月5日舉行的湖北省10·24大學生英雄集體先進事跡研討會上,這些問題引起了與會專家、學者的熱議。
江作蘇 湖北日報傳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社長、省記協主席
“10·24”英雄集體的出現,不僅以他們的先進事跡感動了千千萬萬的人民民眾,也引起社會各界更深的思考。他們留下的精神財富,迫切需要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加以深入挖掘和總結,化為我們民族共同的精神財富。
丁小強 共青團湖北省委書記
當代青年所表現出來的思想特點、行為方式的多元性、選擇性,都是由我們的時代所決定的。“10·24”結梯救人中,當代青年又一次在人民危難和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展現了這一代人的責任與擔當。
姜昌琪 荊州市委常委、市總工會主席
他們用青春和愛的力量連線出一條通往生命的天梯,用行動清晰地表達了生命不僅僅屬於自己,屬於家庭,還屬於他人,屬於社會。
劉俊彥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黨組成員、中國青年研究雜誌社社長
他們在關鍵時刻信仰生命的神聖,在獻出年輕生命的同時,詮釋了生命的價值和內涵,他們創造的“人梯精神”感動了中國人。
歐陽康 華中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教授、博導
從這15位大學生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人性教育的基本方向,也可以找到整個社會的生命理想、價值教育的基本方向。
梁必文 湖北省文聯副主席、作協副主席
英雄和平常人有什麼區別?就是在關鍵時刻他能不能站出來。如果不能站出來,他就是一個平常人,站出來了就是一個英雄。
馮桂林 湖北省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10·24大學生英雄集體,給我們展示了正義塑造的一條人生價值鏈。
生命之梯綿延古今
這是一架以血肉之軀鑄成的生命之梯,承載的也是血肉之軀。歷史上,這架“人梯”曾經佇立於城牆下,佇立於洪水中,佇立於危崖、絕壁、險灘,如今,它又佇立在湍流洶湧的一抹沙洲,每一次佇立,都樹起一座豐碑。“在古代,人們向上攀高、翻山越嶺、攻城拔寨,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把同伴推上高處,這種集體配合的奉獻行為,就是‘人梯’。”荊州市委常委、市總工會主席姜昌琪,在大學生們心手相牽的身影中,讀出了古老“人梯”的時代深意——“10·24大學生英雄集體的英雄壯舉,用一種全新的方式為這種精神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這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深刻剖析‘人梯精神’,深入學習和弘揚‘人梯精神’,對於進一步引導社會形成正確的價值導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湖北省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馮桂林,從“人梯精神”中解讀出人類大無畏的英雄氣概——“這種氣概貫穿著人類社會發展史。有這樣的信心、勇氣和力量,是磨難之中的民族發展壯大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這些學生身上,展示出了這種精神,這是優良傳統和人類高尚品德的發揚。”
群體之梯心手相結
一架梯子,離不開各個部件的咬合結構;一架“人梯”,則更不可能由一個人構築而起。研討會上,專家學者們把目光聚集到了築成“人梯”的大學生英雄群體身上,盛讚這個群體帶來的感動。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這個英雄群體,以他們平凡而又非常偉大的獻身精神,從多個角度昭示了我們祖國青年一代新的風貌。”湖北日報傳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社長、省記協主席江作蘇盛讚道。
華中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博士導師歐陽康教授,推掉了一個重要會議趕來參加研討會,他深情地說:“10·24事件最大的特點,就是展現了英雄群體,而且是相當大的群體,十幾位大學生在那樣一個時候,一方面展示出他們的智慧,一方面展示出他們的精神,我非常敬佩。”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黨組成員、中國青年研究雜誌社社長劉俊彥回憶說,20多年前華山、太原和石家莊三地的“一山兩湖”英雄群體營救遇險民眾的事件,“時任團中央書記的胡錦濤同志,專門寫了一篇題為《英雄群體與當代青年》的文章,揭示了英雄群體的精神,現在看來,這種精神被青年們一代一代傳承著。”
在馮桂林看來,“人梯精神”展示了齊心協力的品格。他說:“現代社會主張個性的彰顯,但更加注重團體意識,也就是說注重個體利益,也注重集體利益。齊心的民族才能蒸蒸日上,齊心的國家才能繁榮富強。”
精神之梯美德澆鑄
“見義不為,無勇也。”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大義與大愛,與今天所提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交相輝映,在10·24大學生英雄構築的“人梯”上,閃爍出傳統美德與現代精神的燦爛光芒。
“這種‘人梯精神’源自何處?我認為,它源於傳統美德的感召力,源於當代教育的塑造力,源於社會風氣的感染力。”姜昌琪說,中華民族有捨己救人的傳統美德,當代社會教育、學校教育、親職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結合,以及荊州湧現的一批捨己救人的英雄人物,都對這個大學生英雄集體有深遠的影響。
“他們的壯舉實際上是中國傳統文化在時代的更高層面的回歸。”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博導項久雨教授說,“這種行為高揚了崇高的道德風尚,形成了正義的氛圍,它對活著的人有積極影響,促進了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而大學生們在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的同時,又將這種價值融入社會價值的實現當中,實現了個體價值和社會價值的有機統一。”
無價之梯 不可交換
“為救兩名小學生,犧牲了三名大學生的生命,值得嗎?”面對這樣的爭議,與會專家給予了有力的反駁——生命不是等價交換。
會場播放歌頌英雄群體的MTV《生命》時,省文聯副主席、作協副主席梁必文數度拭淚。他說,“這18位英雄結成‘人梯’救人的精神讓我感動。他們都是自發的,都是一瞬間爆發出來的,這是他們深藏在內心深處人性光輝的閃現。英雄和平常人有什麼區分?就是看關鍵時刻他能不能站出來。”
歐陽康說,珍惜生命是每個人的本能,但人性的崇高之處在於追求和創造理想,捨身救人的幾位大學生,用自己的生命實現了生命的道德價值;華中師大政法學院副院長、博士導師龍靜雲教授認為,拿市場經濟的規則去衡量大學生英勇救人的行為,是混淆了兩個領域的行為規則,“道德領域不能用等價交換。”
時代之梯熠熠閃光
結在激流之中的“人梯”,注定在這個時代熠熠閃光。3個多小時的研討會上,與會代表認為,大學生們構築的“人梯精神”,必將長久地感動整個社會。“一個人只是一根絲,三個人便搓成股。”江作蘇說,3位青年和他們的12位同學,以“人梯”的方式,以最平凡、樸實的方式,表現出了崇高的時代精神,體現了人間的真與愛。他說,“人梯精神”是英雄群體留給我們的一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需要更加深入、系統、全面地加以總結和挖掘,化為中華民族共同的財富,為我們祖國的未來增光添彩。“時代的風采醞釀出當代青年人的風采。”共青團湖北省委書記丁小強說,在“10·24”英雄群體身上,集中體現了當代青年胸懷祖國、心繫人民的崇高理想,不懼艱險、捨生忘死的英雄氣概,團結互助、眾志成城的高尚情操,展現了這一代人的責任與擔當。他表示,一方面要正確看待和充分相信當代青年,為他們提供健康成長的環境,另一方面要進一步深入挖掘“人梯精神”的時代內涵和社會價值,更好地弘揚“人梯精神”。 (zly摘自 荊楚網-楚天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