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本書整合了生物學、行為學和家庭系統理論,為減輕人格異常者的痛苦、提升關聯親屬的生活質量提供了充滿智慧而又全面的方法。本書的主要章節由經驗豐富的臨床家庭治療專家撰寫,容納了範圍極為廣泛的不同類型的人格異常,並對每一種類型都做了極為詳盡而準確的描述,同時考慮了人格異常對家庭動力結構以及夫妻關係的影響。
編輯推薦
本書整合了生物學、行為學和家庭系統理論,為減輕人格異常者的痛苦、提升關聯親屬的生活質量提供了充滿智慧而又全面的方法。本書的主要章節由經驗豐富的臨床家庭治療專家撰寫,容納了範圍極為廣泛的不同類型的人格異常,並對每一種類型都做了極為詳盡而準確的描述,同時考慮了人格異常對家庭動力結構以及夫妻關係的影響。
作者簡介
馬爾科姆·H·麥克法蘭(MalcolmMacFarlane),畢業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家庭研究中心(現為菲利普研究院),獲婚姻、家庭與兒童治療方面的文學碩士學位。作為一名臨床心理醫生,馬爾科姆在一線工作了20多年,目前就職於加拿大安大略省Lindsay的Ross紀念醫院社區諮詢服務中心。除了豐富、直接的臨床實踐外,他還為眾多專業雜誌撰稿,同時編撰了《家庭治療與心理健康:理論與實踐的創新》一書(霍沃斯出版社出版)。
目錄
第一部分梗概
第一章人格異常的家庭治療:過去與現在
第二章人格異常的家庭取向人際關係治療
第三章治療人格異常患者婚姻的客體關係策略
第二部分具體的人格異常類型
第四章邊緣型人格異常的婚姻家庭治療
……
書摘
第一部分 梗概
第一章 人格異常的家庭治療:過去與現在
1980年,美國精神病學會公布DSM—Ⅲ,首次將人格異常作為軸Ⅱ內的一個單獨類別列出來。從那時起,人們對這一領域的興趣開始萌發,有關人格異常的測驗及探究其病源與治療方式的期刊論文呈爆炸式增長。與此同時,人格理論與心理治療模式也有了很大發展。在這些背景下,很多以前被視為無法醫治的人格異常現在有了醫治的可能。
有許多理由可以解釋人們對探究人格異常問題的興趣。特別是這樣一些興趣:我們都有人格,我們渴望了解那些患人格異常的個體究竟失去了什麼。這對發現我們自己的潛能和弱點非常重要。在一個更為實際的層面上,事實更是如此:人格異常非常普遍,特別是在臨床病例中。然而,它們通常與對普通人際關係問題的治療或者對軸Ⅰ內病症的治療摻雜在一起,例如,焦慮症、抑鬱症以及其他臨床綜合病症等。絕大多數臨床醫生有過這樣的經歷:當著手治療那些看上去像是普通抑鬱症個案或者清晰明了的婚姻問題時,卻發現治療計畫被患者根深蒂固的人格特徵所阻斷,因為這種人格特徵妨礙了患者的轉變進程。對每一個臨床工作者而言,有效地了解與治療患者的異常人格是一項不可或缺的基本功。
直到最近,個體模型才開始在了解並治療人格異常這個領域顯示出優勢。在這種模型下,所有的家庭因素都會被考察到,但考察的重點通常會放在那些對病症的起因、發展有明顯影響的家庭變數方面,而不是人格異常對家庭的影響,或者家庭能夠幫助患者以及提高治療效率的途徑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