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作 者:張顥瀚 編
出 版 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2-09-01
內容簡介
《人文社會科學通識文叢:關於美學的100個故事》由馮慧編著,們常常為看到的自然美景感到開心,對他人創作的偉大藝術品發出由衷的讚嘆。為此有些人就會思考:為什麼美景會令人賞心悅目?那些偉大的藝術品究竟美在哪裡?人們為什麼會創作這些作品?其中蘊含著怎樣的規律?如果想破解這些謎團,那就請踏上這段探索美的旅程吧!相信本書通俗易懂的介紹,會使你豁然開朗,令你發現美學蘊含的無窮寶藏。
目錄
第一篇 美麗的世界,美學的生活――美學的基本原理
魯本斯找模特兒揭示了美學的定義
牧師的玫瑰展示了美學的研究對象
愛因斯坦教人欣賞樂曲教出了美學研究的任務
哲學家痛苦於美學的研究方法
小鎮的唱片唱出美學思想的發展史
歌唱家的愛情詮釋了美學存在的意義
無言的相助展現了美學學科的人文品格
大師之戰為的是美的本質
浪子歸鄉讓人看到美的特性
阿佩利斯的繪畫展現出美的特徵
貝多芬修改音符體現了審美發生理論的辨析
卡拉揚閉目指揮暴露了審美發生的條件和契機
海登“製造”風暴展示了審美發生的原初形態
美麗的綠洲代表了自然美
畢卡索的偶然失誤揭示了形式美的重要性
席勒的潛心研究促成了《審美教育書簡・gt;的問世
拉斐爾的愛情本身就是藝術品
飛燕舞蹈堪比美學中的人化自然
尋找真愛的故事揭示了宗教與美學的關係
音樂家學畫畫混淆了美學學科之間的關係
第二篇 美的發現,美的散步――美學的發展
琴聲保護下的古希臘美學
討要舊報紙的孩子發現了美在和諧
朱庇特的神話體現了賀拉斯的古典主義美學思想
聖誕夜之歌證明神才是美的起源
伯牙操琴彈奏出先秦美學
曹操對酒當歌唱出了魏晉美學的風韻
白居易寫詩顯露出隋唐美學的端倪
倫勃朗在貧民窟里等待人文主義萌芽
三把石灰粉塗抹出文藝復興時期的美學
待月西廂等待明代美學的輝煌
蒙特威爾第的藝術創作表現了經驗主義美學的特點
巴赫追求著十八世紀啟蒙主義美學
施特勞斯保護頭髮就是保護現實主義美學
浮士德下凡為了德國古典主義美學
歌德讓路使美學新論複雜多變
《文心雕龍》展示了和諧統一的中國古典美學
羅西尼即興演奏體現了非理性美學的嬗變
獻出一生的薩維奇也獻出了二十世紀美學
做自己才能看到美學的未來發展
第三篇 借你一雙尋找美的眼睛――美學方法
莫扎特用鼻子找到了琴鍵上的黃金比例
科爾的律師夢表達的是移情美學
李煜的《虞美人》講述了悲情思想觀
蔡邕制琴體現了心靈是審美因素
李清照的詩詞表現了美學的虛實意境
莊子和惠子論爭是審美差異性的表現
尤利西斯拒絕誘惑論證了審美無利害
禪宗機鋒揭示了語言中的符號美學
畢達哥拉斯用數學原理證明了美的結構
雨果用浪漫的故事演繹悲劇的力量
何滿子用傳說傳遞喜劇的效果
缺口的餐具表現了分延與美的關係
音樂的魔力與完美自的關係
桑塔納的成功展示了美育的力量
孟子晉見魏惠王表現了審美中的完美人格
彈奏一弦嵇琴激發出人們審美欣賞的雅興
觀畫醫病體現了審美愉悅
買跛腳小狗是審美超越的表現
巴爾扎克惜時如命是審美趣味所致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表達了反思判斷力的作用
第四篇 美的,更美些――美學分類
馬克・吐溫做廣告傳達了非理性美學原理
鏇風和細雨揭示了悲劇之後的寧靜
站著安葬的遺囑揭示了美就是生活
自信的女孩推開了實驗美學的門扉
莫扎特告別美女追尋著移情美學
芭蕾舞演員貪吃冰淇淋證實了美學的特徵說
王國維之死是中西美學融合史上的遺憾
巴爾扎克寫作揭示了表現主義美學精神
芝諾的悖論和圓圈論體現了美學中有知與無知
單相思的蕭邦注重形式主義美學
自殺的海明威為精神分析美學出了一個難題
珠光禪師論茶道表現了分析美學的語言風格
割草男孩打電話求證屬於現象學美學的範疇
雨果和歌德用書信驗證符號論美學
小提琴的故事體現了海德格爾存在主義美學的觀點
托爾斯泰玩單槓玩出的社會批判美學
海中救援暗含著結構主義美學的原理
羅梅爾擁有的不是馬克,是藝術美學
爵士樂歌手擊打出暴力美學
牛仔褲的發明體現了印象主義美學
第五篇 讓人生更美的使者――一睹歷代美學大師的風采
蘇格拉底對美學的初探
柏拉圖建構第一個美學體系
亞里士多德奠定了希臘美學的根基
“上帝之友”奧古斯丁開創了基督教美學
堅信上帝的托馬斯・阿奎那成為了中世紀美學的集大成者
《神曲》宣告了但丁人文主義美學精神的萌芽
心靈感悟激發了達・芬奇偉大的畫論
沒有成為神學家的笛卡爾成了理性主義美學的奠基人
夏夫茲博里對美學的貢獻
懷疑論者休謨的審美趣味
盧梭的戀情驗證了音樂美學的觀點
狄德羅效應引爆現實主義美學
以己度人的隱喻使維柯發現了形象思維規律
準時的康德成為德國古典主義美學奠基人
與歌德的友誼使席勒在美學史上發揮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叔本華餐館收回金幣開啟了存在主義美學的先河
尼採用悲劇揭示了美的所在
為思想而生活的泰納堅信特徵說
被墨索里尼罷免的克羅齊反對美學中的“模仿說”和“聯想說”
小漢娜用自身經歷驗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說
部分內容
魯本斯找模特兒揭示了美學的定義 美學是從人對現實的審美關係出發,以藝術作為主要對象,研究美、 醜、崇高等審美範疇和人的審美意識、美感經驗,以及美的創造、發展及 其規律的科學。 在十七世紀的佛蘭德斯,有一位非常傑出的畫家叫魯本斯。他是歐洲 第一個巴洛克式的畫家,其肖像畫最為著名。他畫的肖像之所以引人人勝 ,不僅緣於繪畫技巧的完美,同時還緣於他在作品裡表現出了脈搏在熱烈 地跳動、目光中充滿了生命力、皮膚富有彈性的栩栩如生的人物。2002年 ,他的一幅名為《對無辜者的大屠殺》的作品曾在英國蘇富比拍賣行拍出 了4950萬英鎊的天價。所以,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魯本斯的畫不僅代表了 佛蘭德斯,還代表了十七世紀西歐的繪畫藝術。 魯本斯出生在德國錫根,由於父親過早地離世,他一直跟著母親生活 。少年時代的魯本斯曾在一個伯爵家裡做侍童,在那種高雅的環境裡,他 不僅有機會接受了許多正統的教育,還學會了多種語言,為他日後的繪畫 生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母親希望魯本斯將來能夠成為一名畫家,所以請了當時幾位著名的畫 家來為兒子指點畫技。自身的聰穎好學再加上名師的指點,令魯本斯的畫 技有了長足的進步,二十一歲時他便獲得安特衛普畫家公會的承認,成為 一名正式的畫家。 1600年,魯本斯來到義大利的威尼斯。在那裡,他一邊潛心研究繪畫 ,一邊精心研究臨摹古代藝術精品和文藝復興時期大師們的畫跡。這一階 段的繪畫給魯本斯帶來的不僅是名利和地位,而且還帶來了無盡的藝術享 受。他對繪畫的痴迷已到了在大街上一見到體態豐盈的女子都會拉去做模 特兒的地步。被貿然拉去做模特兒是一件很令人難為情的事情,更何況魯 本斯畫的大多數都是裸體畫。可是當這些美麗的女子知道了魯本斯對繪畫 的熱愛以及他的人品以後,非但不計較,甚至還很願意配合。 《三美神》是魯本斯的繪畫代表作。在他的筆下,這些女神都有著健 壯豐滿、充滿生命力的形體,有著秀麗俊美的面孔,整個形象充溢著激情 與藝術魅力。 魯本斯善於運用健康豐滿、生機勃勃的形象以及洋溢著樂觀與激情的 性格,去表現自己的審美理想與趣味。由於他所處的是上流社會環境,所 畫的女子基本上都是貴婦人,體態豐滿,皮膚細嫩,時而端莊,時而可愛 ;而他所畫的男子也是以風流浪蕩的官宦子弟為題材,生動刻畫了佛蘭德 斯貴族資產者追求享樂和驕奢淫逸的生活情趣。 魯本斯最初的繪畫題材來自於基督教信仰,可是這樣的題材難免會受 到宗教的制約。為了能夠淋漓盡致地發揮自己的構思,他就改以神話為題 材。在那些神話故事裡,他的藝術個性得到了完美而毫無阻礙的發揮,進 而使他的繪畫藝術達到了更高層次的升華。 自從能夠直立行走,人類就開始了對美的創造與欣賞。原始人把顏色 各異的石珠、獸齒、海蚶殼等飾品佩戴在脖頸和腰問,就顯示了人類已經 開始了對美的創造和認識。 以藝術作為主要對象,從現實的審美角度出發,來辨別其善、惡、美 、醜的一種審美意識,就叫做美學。 人類研究美學的方式是多元化的,既可以用哲學的方式去研究,也可 以從生活經驗的角度去探索,還可以從心理分析的角度、人類學以及社會 學的角度等進行研究。 最早把美學納入科學行列來做研究的是德國哲學家鮑姆加登。他首次 給美學的定義是“來自感官的感受”,他認為美首先是從感覺上獲得的。 到了十九世紀,現代的美學家們將美定義為從藝術、科學和哲學中感知認 知的一種理論哲學。對於審美對象來說,審美的標準不只是停留在觀察美 醜的表面,而是從更深一層的角度去觀察和認識它潛在的本質。 小知識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中國古代偉大的 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他的言 行及思想主要載於語錄體散文集《論語》及《史記・孔子世家》中。 牧師的玫瑰展示了美學的研究對象 美學是一個多元化的學科,它所研究的對象包括美的發現、美的創造 、美的發展及美的規律等。同時,美學作為哲學的一個分支,還研究藝術 里的哲學問題,這些問題包括美的本質、審美意識以及審美對象的關係等 。 約翰每個禮拜天都會去附近的教堂講道。那個教堂不大,但是環境布 置得很好,尤其是四周的牆角,都是用石頭砌成的一個個花壇,一年四季 都開著各種顏色的鮮花。約翰講道的那段時問,正好是玫瑰花開放的季節 。當他每次講完道的時候,都會有人拿著剛采的花朵別在他的領子上,然 後再圍著他問東問西。 有一天,約翰講完道的時候,周圍人群中有一個個子矮小、年齡不到 十歲的小男孩對約翰說:“先生,你衣服上的那朵花真好看。” “你喜歡嗎?喜歡的話,可以送給你。”約翰親切地說。 小男孩點了點頭。 約翰把花拿下來,別在小男孩那皺巴巴的衣服上,問道:“你要它做 什麼?” “給祖母。” “為什麼要送給你的祖母呢?難道她生病了?” “沒有,爸爸媽媽離婚了,他們都不要,只能跟著祖母一起生 活。祖母每天給做最好吃的土豆餅,教唱歌,聖誕節的時候還帶去 看馬戲團表演。什麼忙都幫不上祖母,她說年齡太小,什麼也不用做 ,所以想把這朵花拿回家送給她,她一定會很高興的。” 原來是這樣,眼前這個小男孩竟然如此感恩!小男孩的話使約翰心裡 泛起了一種酸楚,他想起了自己的那些親人,想起了他們溫暖的臉。其實 很多時候,們對別人給予的愛都習以為常,而忽略了怎樣去回報。 教堂里的花有很多,每個禮拜天都會有人買花送給教堂。約翰蹲下身 告訴男孩說:“孩子,你做得很對。如果你想要感謝祖母的話,僅這一朵 花太少了。你看外面那花壇里有很多玫瑰花,你再去摘幾朵其他顏色的花 來,然後放在一起,會更好看的。”“謝謝先生,原來只想要・朵,可 是現在卻有了一大束鮮花。” 過了一會兒,小男孩抱著大把的玫瑰花走了,留下了一路芳香。約翰 仿佛看到那些鮮花從男孩小手上遞到祖母手上的時候,祖母那滿是皺紋卻 又無比開心的笑臉。 對於美學研究對象的定義,學術界一直以來都眾說紛紜,缺乏一個最 準確、最直觀的概念。鮑姆加登曾經闡述過美學所針對的就是感官方面的 研究,美學就是感性學,但是這個說法並不全面。後來經過了大量的論證 ,整個學術界形成了三種觀點: 1。美學應該針對美本身進行研究。這裡所謂的美本身,不是某種事物 單獨具有的美,而是所有此類事物普遍存在的美,也就是定義事物審美意 義的參考值。 2。美學所研究的對象應該是藝術。美學就是從哲學的角度上來分析藝 術,這在西方是被普遍認可的一種見解。 3。應該把審美過程中產生的經驗和心理作為美學研究的對象。學術界 把經驗和心理列為審美對象,緣於十九世紀心理學的興起。心理學是研究 人類心理活動和行為表現的一門學科,從心理學的角度上來研究和解釋一 切審美活動,進而把審美經驗和審美心理推向美學研究的中間地帶。 對於以上三種觀點,各個時期都有不同的理解和認識。傳統觀念認為 ,第一種最符合美學研究的本質,外界所有的審美活動和審美現象最後都 依賴於美的本質上的詮釋,因此對美的本質的研究是最基礎,也是最根本 的。但是現代學者更傾向於第二種,美就是對藝術的闡述和解釋,美學等 同於藝術哲學。如果一種事物或一件藝術作品不能用哲學的角度來審視的 話,就無法判定其美學價值。 小知識 老子(約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名李耳,字伯陽,又稱老聃。 中國古代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為教祖,著有《道德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