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期貨市場

人才現貨市場的交易雙方為現實的求職者和用人單位,而人才期貨市場的交易雙方為未來的求職者(現在的求學者)和用人單位。 我們上面所討論的正是在求學階段尚未畢業的學生選擇合適的崗位和用人單位,這正是人才期貨市場的建設問題。 可見,由學生、學業規劃公司、用人單位簽訂三方協定的人才期貨市場不僅有著迫切的必要性,也有著相當大的可行性。

人才期貨市場

。人才現貨市場實際上就是現實中正在進行的人才交易活動的總稱。人才期貨市場則是為了未來所要進行的交割而在現在就進行選擇、洽談及簽約等活動的總稱。可見,人才現貨即目前在市場上求職或找工作的各類勞動者,而人才期貨則是現處於求學階段,未來將要進行人才市場的各類預備勞動者,實際上就是學生或其他各類求學者。人才現貨市場的交易雙方為現實的求職者和用人單位,而人才期貨市場的交易雙方為未來的求職者(現在的求學者)和用人單位。

人才期貨市場的意義與價值

求學者通過人才期貨市場與未來的用人單位簽訂協定,在協定中用人單位根據自己未來的人才需求計畫列出具體的崗位,並對崗位的具體要求進行明確而具體的描述,學生根據協定中用人單位對人才的具體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和提高,從而確保自己畢業後達到協定所規定的要求,進而實現順利地高質量就業。用人單位也能找到真正適合於本崗位具體要求的高素質人才,進而實現最佳的人職匹配。

人才期貨市場產生的背景

上世紀末以來,中國實行了市場化的升學就業體制,即自費上學,自主擇業。學生自己對自身未來的就業問題負責。這時學生在升學時的專業、學校選擇及在大學期間的專業學習都會對畢業時的就業有著巨大的影響。這種形勢下,不僅要求學生在高中畢業填報志願時能選擇到合適的專業、學校,並且能夠在大學期間學到真正適應人才市場需要的能力和素質。據此,我國學業規劃研究專家張恆亮先生提出了“瞄準就業升學求學”的觀點。指出學生應當根據自己的特點及未來人才市場的需要有針對性地選擇與學習。但對於學生來講,要了解未來人才市場的需要是什麼,並把它明確具體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預測未來專業的冷熱。這是一個相當有難度的工作。針對此項難題,張恆亮先生提出了人才期貨市場的概念。即在學生進入下一階段學習時,先應當做一個科學的學業規劃,確定自己初步大致的就業目標,然後到人才期貨市場上了解未來對此崗位有需求的用人單位未來的人才規劃與具體要求;接下來,再與用人單位洽談,簽訂人才期貨協定。這樣,學生在大學學習期間因為有了明確而具體的就業目標就會充實地度過,並且按照用人單位的要求學到真正適應市場的能力。也就確保了畢業後的優質就業。人才期貨市場概念的提出,也是張恆亮瞄準就業升學求學思想的延伸,把這一思想真正地落實下來了。

人才期貨市場的相關文章

建設人才期貨市場有效緩解就業難張恆亮我們知道,目前許多國家和地區的就業難問題並不是經濟發展的原因造成的,因為相對於就業問題,經濟發展更具有客觀性和基礎性。這時的就業難問題很大程度上表現為結構性的矛盾,即人才無法滿足用人單位的具體要求,因而出現了有人無法就業,有單位找不到合適的人才的現象。對於此類問題,筆者已經找到了解決方案,這就是加強學生(即未來人才)的學業規劃教育,促使其根據市場的需要進行升學決策和學業管理,從而在畢業後順利地實現人職匹配。正是基於這樣的理念,筆者先後編寫了《瞄準就業填志願》、《瞄準就業讀大學》(《大學生學業規劃與管理》)兩本圖書。在此,我要強調的是,“瞄準就業”的意思決不是瞄準現在或將來某個時段某個專業的就業率,而是瞄準自己具體的就業目標。即根據自己具體的就業目標選擇最合適的專業和學校。但這時,如果只是學生自己構想就業目標,即就是再加上學業規劃機構的幫助,他們所設定的就業目標也只僅限於某個行業中某個抽象的崗位,無法具體化。於是,在實踐領域,我們就一定要加上影響就業問題的另一個直接因素:人才的需求方:用人單位。即通過學業規劃機構的工作,將學生與用人單位聯繫起來。一方面,學業規劃機構與用人單位協調,明確它們未來時間段(比如四年後)的用人計畫,即某個崗位在若干年後計畫招收多少人才?然後要求用人單位明確該崗位對人才的具體要求,包括德智體等方面,一般為必須是什麼學校的什麼專業畢業?專業分數一般要達到怎樣的水平?要考怎樣的職業資格證書?要參加怎樣的職業培訓?要參加怎樣實習工作等。身體條件如何?等等。另一方面,學業規劃機構在對學生進行諮詢和輔導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確立目標行業和目標職業。然後由學業規劃機構對未來人才(學生)與用人單位進行初步的匹配工作,即由學生(家長)與用人單位建立聯繫後進行雙向選擇,然後雙方簽訂未來用工協定,協定中用人單位將崗位要求具體化,在學生畢業後滿足用人單位崗位的具體要求的情況下,用人單位承諾錄用該學生。如此,學生就會在以後的求學階段具備了非常明確而具體的目標與任務,就是按照用人單位的具體要求進行各方面的學習與提高,也再沒有了大學期間的迷茫與畢業後就業難的憂慮,從而專心致志地從事各方面的學習的素質的提高。如果把目前的各類畢業生找工作稱為人才的現貨市場,那么未畢業的學生找工作則可稱為人才的期貨市場。我們上面所討論的正是在求學階段尚未畢業的學生選擇合適的崗位和用人單位,這正是人才期貨市場的建設問題。由於學生在專業教育階段的求學之前,就來選擇合適的崗位和用人單位,然後再根據用人單位的具體要求有針對性地求學,並且在達到要求後可以確保就業。顯然,人才期貨市場對於解決大學生求學階段的迷茫與畢業後的失業等問題有著非常關鍵的作用。但人才期貨市場也存在很多問題,第一,雖然學生與用人單位簽訂了人才期貨契約(未來用工契約),但在以後的求學階段,學生的志向發生變化後,即他找到了更適合自己的工作單位或者更好的發展方向時,他若要解除契約,要承擔什麼樣的責任?用人單位要找到另一個合適的人才需要更大的成本。第二,用人單位由於市場或社會風險或者經營等問題倒閉,學生畢業後無法找到履約的單位。也就是說,對於雙方無法履約的風險如何規避呢?筆者提出兩種解決方案,其一把人才期貨契約變成人才期權契約,即以人才(學生)為主,建立就業期權契約。所謂就業期權,是指學生畢業後在滿足用人單位要求的前提下,有到用人單位的具體崗位就業的權利,當然如果在求學期間學生髮現了更好的去向,他可以放棄此就業期權。也就是說,當學生畢業時,如果滿足了用人單位的要求,他既可以選擇在該單位就業,也可以選擇去另一個更適合自己的單位或發展去向。當然學生需要為這一權利的獲得為用人單位支付經濟報酬。另外,對於用人單位而言,這就需要人才現貨市場的配合,當它的期權人才選擇了其他去向,則崗位上空缺的人才由現貨市場上獲得。當然招聘需要的成本已經由原來期權人才(學生)支付的就業期權報酬彌補。第二種解決方案是建設人才期貨的二級市場。在一般的期貨市場,除了一級市場而外,還有二級市場。即對期貨契約的交易。那么可否構想再建設人才期貨的二級市場呢?即當學生與用人單位雙方無法或無意履約時,他們可以通過二級市場的對沖交易解除雙方原來的契約關係。這當然就需要大量的學生與用人單位都參與進來,如果只是數量很少的幾家公司或者幾百甚至上千個學生是無法實現這一點的。另外,人才期貨與商品期貨有著很大的不同,人才期貨的特點是變動性和差異性,不像商品期貨有相應的標準,期貨契約也比較簡單一致。我們首先從人才供應方面的風險來分析,比如,學生與單位簽訂人才期貨契約一年以後,學生在大二期間發現了更好的去向,他想解除這份期貨契約,他可以到二級市場把這份契約轉讓給另一個學生,即由另一個學生代他來履行這份契約,但該學生則必須是大二的學生才行,否則,契約上籤訂的是四年後履行,但現在已經過了一年了,因此,必須由與他同年級的學生來完成,而且還至少必須同專業。當他找到了這個學生後,需要與人才期貨經紀公司(學業規劃公司)聯繫,由學業規劃公司再與用人單位聯繫,徵得用人單位同意後,再進行協定變更。確保用人單位履約時能夠獲得合適的人才。如果又從用人單位方面來分析,當單位與學生簽訂人才期貨契約後,因故無法或無意在到期時履約,這時用人單位可以在二級市場上找另一家對此崗位有相同或相近要求的單位,該單位承諾在無法履約單位必須履約時接收契約中的未來人才(學生)。當兩個單位達到一致意見後,再來聯繫學業規劃公司,由學業規劃公司與學生聯繫並溝通,最後經學生同意,進行契約變更,將原單位改為現單位。可見,由學生、學業規劃公司、用人單位簽訂三方協定的人才期貨市場不僅有著迫切的必要性,也有著相當大的可行性。當然,以上只是筆者在理論上的分析和論證而已,在具體建設人才期貨市場的過程中,依然會有許多的問題出現,但只要我們基於認真踏實地解決就業問題這一基本觀念,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作者系我國學業規劃與升學決策研究專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