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膝關節

人工膝關節

人體膝關節是由大腿骨或叫股骨、小腿骨的脛骨和腓骨、髕骨構成的。在股骨和脛骨之間有軟骨盤,分別稱為內側半月板和外側半月板。股骨前下端有槽合適安放髕骨,這些關節的表面覆蓋軟骨,能吸收震動承受壓力。軟骨特別是半月板在運動時是人體最易受傷的部分,一旦關節受損,就會造成關節疼痛、功能障礙,人工關節置換能有效的重建關節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何謂人工膝關節

人體膝關節是由大腿骨或叫股骨、小腿骨的脛骨和腓骨、髕骨構成的。在股骨和脛骨之間有軟骨盤,分別稱為內側半月板和外側半月板。股骨前下端有槽合適安放髕骨,這些關節的表面覆蓋軟骨,能吸收震動承受壓力。軟骨特別是半月板在運動時是人體最易受傷的部分,一旦關節受損,就會造成關節疼痛、功能障礙,人工關節置換能有效的重建關節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人工全膝關節包括股骨假體、脛骨假體和髕骨假體,由金屬製成的股骨髁、脛骨托及UHMWPE製成的脛骨墊和髕骨假體幾部分組成。

人工膝關節含金屬和塑膠兩大部份,金屬部份包括鈦合金或鈷鉻合金所鑄成的股骨、脛骨及髕骨關節。塑膠部分系由高濃度聚乙烯製成,聚乙烯是最早被用於人工關節的高分子材料,以後又採用性能更好的超高分子聚乙烯,附著於脛骨及髕骨關節的金屬部份上,其目的是減少和股骨金屬關節面之摩擦。

人工膝關節的類型

人工膝關節的固定方式主要分骨水泥固定型和非骨水泥固定型兩類。套用最廣泛的是骨水泥固定型假體。在膝關節置換手術中,骨水泥的作用己不僅僅是固定假體,而更重要的作用是加強骨床的承載強度,尤其是在脛骨側。非骨水泥固定型假體,如各種微孔型或HA塗層假體在近期獲得了較好的隨訪結果,但缺乏遠期隨訪,尚無法與骨水泥型假體相比較,絕大多數醫生仍推薦使用骨水泥固定脛骨側假體。

人工膝關節 人工膝關節

人工膝關節置換術

膝關節置換包括單髁置換、膝關節表面置換和鉸鏈式全膝關節置換。對於單純的內側或外側間隔的病變,理論上可以選擇單髁置換。鉸鏈式全膝關節可套用於膝關節腫瘤截除術後以及膝關節穩定性喪失的全膝翻修術。根據患者情況,可訂做不同長度的假體,產品分為單純鉸鏈膝關節、股骨鉸鏈膝關節、脛骨鉸鏈膝關節、股脛骨鉸鏈膝關節。

哪些人適合換人工膝關節

人工關節置換術適用於嚴重的關節疼痛、不穩、畸形,日常生活及活動嚴重受限,經過保守治療無效或效果不顯著的病人。人工膝關節置換所能治療的疾病有多種,由創傷、骨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濕關節炎等疾病所致的膝關節破壞、膝內外翻或屈曲攣縮畸形等均可選用人工膝關節置換來治療。膝關節有活動性感染、結核、伴有肌肉及神經功能嚴重障礙者不適於行人工膝關節置換術。人工膝關節置換的最佳年齡應是60~70歲,隨著現代人工關節技術的不斷發展及手術技術的提高,關節置換的年齡有年輕化的趨勢。

人工膝關節能用多少年

人工膝關節材料的強度和耐磨性是經過上百次的磨損實驗的,一般可以滿足患者 10~15 年以上的需要,其使用壽命還和許多因素相關,如患者的運動量、人工假體的選擇、醫生的手術技術以及自身條件等。目前,骨科界正在與工程師和材料學家等一道,不斷改進人工關節材料、工藝和手術技術。

怎樣保護術後的人工關節

絕大多數病人經過全髖關節置換或全膝關節置換手術後,疼痛會明顯減輕,功能得到改善,可以恢復正常生活,但手術不會使髖關節或膝關節的功能比發病之前更好。

人工關節置換術後,需要養成良好的生活及活動習慣,以維護關節的穩定性。術後可以進行騎車、行走、跳舞、游泳、打高爾夫等運動,但不鼓勵進行跑、跳等劇烈運動以及長距離行走、爬山等運動,應禁止做高撞擊接觸性運動。過度的活動與負重,會加速假體磨損,導致假體鬆動。

人工膝關節一旦出現感染或無菌性鬆動,就需要進行關節翻修手術。翻修手術較初次手術複雜,可能需要植骨、更換關節假體類型或使用特製假體等。經過翻修術後,絕大部分病人可以獲得理想的手術結果。

人工膝關節技術的新進展

現在,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已經被成功引入人工膝關節臨床套用中。醫生在軟體幫助下,可以在電腦上模擬出與患者的膝關節完全相同的虛擬關節,並且利用該模型在關節假體資料庫中尋找適合該患者的最佳假體。

現在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中運用導航儀,就將整個關節在螢幕上完整地三維顯示出來,對其病變了解精確到0.3毫米,0.5度以內,並對手術進行提前量化評估,從術中截骨到組織松解,假體安裝均在導航系統精確定位下進行,而且對安裝後假體的力線、功能、畸形矯正情況進行化檢測評估。假體位置精確,固定牢固,功能良好。

“微創”同樣也是目前膝關節置換術的一個發展方向。微創手術不僅保證了對患者身體創傷小,恢復快,同時也滿足了患者對手術部位外觀美的要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