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口簡介
亭口鄉位於長武縣東南部,東臨涇河與彬縣水簾鄉車家莊相望,西鄰巨家鎮,北靠冉店鄉,南與彬縣永坪鄉、甘肅省靈台縣邵寨鎮以地權為界,面積118.7平方公里。全鄉轄25個行政村,4965戶,2.1萬人,是長武縣人口和面積第一大鄉。鄉政府駐地亭北村,西距縣城20公里。據考證,亭口因涇、黑兩河在此交匯,是漢以來出使西域的必經渡口;又因距彬州(現在彬縣)、甘肅靈台縣邵寨鎮、彬縣北極鎮、長武縣城各40里,古代40里為一亭,故取名為亭口。境內四季分明,光熱、水力、煤炭資源豐富,已探明煤炭儲量35.3億噸,占彬長煤田的56%。2002年山東淄博煤業有限集團開發亭南煤礦。地形以溝壑山坡為主,西南少數村為平坦塬面,形成了川塬坡咀相間,溝壑縱橫的地貌。2001年11月撤鄉並鎮時,將原路家鄉併入亭口鄉。全鄉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完備,312國道穿越東北部,交通便利,1999年修建的黑河大橋高89米,長962米,為西北橋樑之最。糧食生產以小麥、玉米、大豆、高粱為主,經濟作物以蘋果、酥梨、核桃、柿子、大棗為主,尤以盛產柿餅遠近聞名。境內有縣辦安華苗圃,鄉駐地有中國小、醫院、獸醫院、農技站、供銷社、農業銀行營業所、信用社、稅務所等企事業單位。糧、果、畜為其主導產業。為新時期長武縣重點發展的鄉鎮,亭口工業園區的建成,將帶動第二、第三產業的蓬勃發展。 2004年全鄉國民生產總值5802萬元,工農業總產值達到4408萬元,財政收入6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69元;全鄉果樹面積達到8204畝,糧食總產量達到了8800噸。畜牧業逐步形成規模,全鄉黃牛存欄2780頭、羊存欄3294隻、生豬存欄2259頭、兔存欄1083隻。完成招商引資項目6個,引進資金610萬元。全鄉多項工作受到縣委、縣政府表彰獎勵,招商引資、黨管武裝、創建“五個好”黨委、計畫生育省級綜合服務縣創建、紀檢、監察被評為先進單位,還有多項工作走在了全縣的前列。
亭口風味小吃
【長面】長面多為待客家常上等便飯。講究巧婦擀麵,“擀成紙,切成線,下到鍋里蓮花轉;撈到碗裡挑不斷”。尤以支村、路家“刀剺面”為最好。做飯時,前鍋下面,後鍋煎湯,臊子為葷,酸湯為素,佐料不同,風味各異。農家長面,具有薄、細、長、筋、光、煎、汪、酸、辣、香的特點。
【血條湯】亭口人紅白喜事,生日滿月,逢年過節,招待客人的頭一頓上等飯是血條湯。煎湯時加臊子、蔥花、豆腐、木耳、黃花、辣子等,形成血條紅,豆腐白,辣而不嗆,油而不膩的特點,為地方風味吃食一絕。血條湯的關鍵在血條上,它的製作方法是:把白面用鮮豬血或鮮雞血拌勻,擀成或用壓面機壓成細條,切短蒸熟,拌上清油曬乾儲存。做湯的時候,把乾血條放入滾水鍋里,煮泡5—10分鐘,然後放進大油,加上調料佐菜,燒開即可。吃血條湯,一般要泡上白蒸饃,配上涼拌豆芽或冬粉等冷盤,這樣、饃香湯熱,菜涼味鮮,準保叫人解饞滿意。
【淤面】搓洗麥面,濾淀分離麵皮、麵筋,將過濾淤積的面水煉蒸或攤擀薄餅,切條或壓餄餎,配擇骨肉,加鹽、醋、蔥、蒜、姜、辣子,涼調入席。
【燒雞】支村燒雞色澤鮮亮,肉質細爛,味道香美,為長武名吃,深受人們的歡迎。地道的支村燒雞需宰鮮嫩肥雞,以陳年原汁雞汤滷煮,及時下醬上油而成,雞形完整,金黃絳紅,油明發亮,肉爛骨離,為長武設宴擺席時的佳肴,走朋訪友時的佳品,風味獨特,遠近聞名,供不應求.
手工工藝
【刺繡】亭口鄉婦女熱愛刺繡,成品圖案精美,針腳細密,配色協調,絢麗多彩。刺繡物品有帽、鞋、鞋墊、裹肚、襪底、被單、床圍、枕頭、枕套以及菸袋、香包,還有貓、狗、虎等小巧玲瓏的布玩具。刺繡圖案有並蒂蓮花、鴛鴦戲水、魚兒鬧蓮、蓮生桂(貴)枝(子)、花好月圓,還有五毒(蛇、蠍子、壁虎、蟾蜍、蜈蚣)等,取吉祥如意、驅邪避毒之意,手工精妙,美觀大方,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亭口鎮
亭口鎮是山東省棲霞市的一個鎮,總面積151.2平方公里,68個村,3.64萬人口。全鎮農業耕地面積4.48萬畝。其中:糧田面積3.74萬畝,果園面積3萬畝,大櫻桃面積8000畝,全鎮果品總產量8000萬公斤。全鎮現有小(一)型水庫2座,小(二)型水庫11座,塘壩54個,蓄水量1000多萬立方米。全鎮主要河流4條:山東河、棗林河、占疃河、大楊家河。
亭口鎮是省級生態示範鎮,生態資源豐富,全鎮山嵐總面積8.6平方公里,共有林業用地12萬畝,經濟林4萬畝,防護林8萬畝,其中:國家級公益林6.5萬畝,省級公益林1萬畝,市級公益林0.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64%。建有大川旅遊、臥虎山莊、大眾賓館等一批設施完備的生態旅遊山莊,是休閒度假、觀光旅遊的理想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