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3月,江南鐵路開工,1934年11月25日,南京中華門到宣城孫家埠通車。江南鐵路繼續延伸接通浙贛鐵路形成了京贛鐵路的規劃。
1936年5月,京贛鐵路工程局成立,開始全線勘測設計。此次將皖境鐵路與贛境鐵路分為兩段,分別於1936年9月和1937年2月先後開工,1937年7月和10月相繼鋪軌。1937年11月,南京、宣城相繼淪陷,即將建成的皖贛鐵路被迫停工。淪陷時全線路基橋涵已基本完成,南北兩端已部分鋪軌。1938年夏,日軍逼進中原,國民黨政府命令當地駐軍破壞路基橋涵、隧道,拆除軌道,此後,初具規模的皖贛鐵路只留下了一條殘缺不全的路基。
新中國成立後,國務院即把重新修建皖贛鐵路列入國民經濟發展規劃。1958年9月至1961年7月,先後兩次開建,時間不長即停止修建。1971年至1973年,南昌鐵路局管段自建通車。安徽境內則由安徽省組建皖贛鐵路建設總指揮部,各地縣成立指揮部,組織民兵團和部分專業隊伍施工。不久,由於國家壓縮基建投資規模,省指撤銷,民兵返鄉,皖贛線再次停建。
1973年,交通部(當時鐵道部與交通部已合併)決定,蕪湖至景德鎮的修建任務交給四局完成(註:1970年底,第四工程局和第四設計院合併為交通部第四鐵路工程局,原鐵道部基建總局局長閻海青任局長,由武漢軍區軍管,局機關設在武漢四院原址)。為了保證皖贛線及時開工,經軍管會和局領導研究決定,全線施工隊伍由三個工程處組成,並成立以副局長劉漢東為指揮長、政治部副主任王志進為政委的皖贛鐵路建設指揮部。三個處分別為第五工程處和1973年5月與1974年7月分別從昆明鐵路局歸建的第四、第六工程處。
1974年7月1日,皖贛線正式開工。萬萬沒有想到,這條歷盡滄桑的鐵路又會遇到新的挫折和嚴重干擾。開工不到一年,由於國家壓縮投資規模,而建路需要的鋼鐵水泥木材等供應不足,只好削減施工隊伍,停止隧道橋樑等重大工程項目,留下部分人員肩負起路基土石方的施工任務。1975年,負責皖贛北段施工任務的第四工程處調往河北靜海,參加津浦鐵路北段的改造,留下的任務則由第六工程處承擔。從此,皖贛線打破了線、橋、隧齊頭並進的常規,放慢了施工速度。這是鐵四局進駐皖贛線後遇到的第一次挫折。
1975年10月,正當全國人民開始扭轉十年動亂造成的社會動盪、經濟停滯的局面,各項事業出現新氣象的時刻, “四人幫”打著批林批孔的旗號,掀起“反擊右傾翻案風”高潮。此時的六處造反派也活躍起來,使全處管段的施工生產基本處在於停工狀態。
1976年10月,隨著“四人幫”的垮台,六處的造反派也垂頭喪氣地沉默下來。為了使一度癱瘓的六處重新振作起來,安徽省委聯絡組和局工作組以舉辦學習班的形式,把近200名造反骨幹集中起來,用三個月時間進行學習,分清是非,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與此同時,對處段領導班子再次做了調整,對個別造反派骨幹給予適當處分,將參加學習班的部分人員調離六處,到其它工程處另行分配工作。動亂了十年的六處終於平靜下來。
1977年1月,皖贛鐵路恢復施工建設。景德鎮南至貴溪段132公里,於1980年7月1日建成並投入運營。蕪湖至景德鎮南段407公里,1981年12月臨管運營。1982年10月1日,皖贛鐵路全線通 車,第一列旅客列車於中午12時50分到達景德鎮站。當日,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和新華社均播發了皖贛鐵路通車 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