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包括京劇的傳承與發展、京劇藝術人才培養的創新之舉——中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創辦十年回眸、三思京劇現代戲、“新編京戲”三題、歐陽予倩的戲曲改革觀、創作觀念的悄然變革等等。
目錄
京劇的傳承與發展
京劇藝術人才培養的創新之舉——中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創辦十年回眸
三思京劇現代戲
“新編京戲”三題
歐陽予倩的戲曲改革觀
創作觀念的悄然變革
顧頡剛與京劇
新時期京劇得失平議
抗日戰爭時期根據地京劇發展的現代化因素——以延安地區為中心
京劇藝術元素在現代戲創作中的重新整合
京劇傳統戲衣研究
尋找和春班的足跡
從懷疑到教化:懷疑義美學視野下的“尚長榮三部曲”研究——紀念中國戲劇改革開放三十周年
要研究“青京賽”的副作用
京劇進中、國小課堂研究
上海新式舞台的出現與海派京劇的確立
從新舞台到更新舞台:《申報》、《梨園公報》中窺見的京劇新式布景
真實與虛構:第五屆京劇節所呈現的台灣人形象
他來自歐洲——淺談程硯秋《關於改良戲劇的十九項建議》
京劇劇目傳承的數量與質量——由一份簡單的劇目統計想到的程硯秋戲曲革新的民族精神
略論京劇現代戲的歷史定位、現狀分析與未來發展
從“育種”到“成才——富連成科班對於現代戲曲藝術教育的啟示”
淺議京劇現狀
余叔岩的聲腔藝術與20世紀中國社會轉型
京劇的傳播
民國時期梅蘭芳訪日公演的思考
全方位的傳播——改革開放以來京劇走向世界的特點
跨文化,還是“忘我”文化?——從京劇《中國公主杜蘭朵》與謝喜納版《奧瑞斯提亞》談起
“跨文化”探索的現代戲曲——以吳興國的“當代傳奇劇場”創作為依據
生民之道,樂為大焉——再從媒介的角度看京劇
王瑤9即——戲曲教育的偉大先驅
梅蘭芳的觀眾意識
京劇在國外——海外教學、演出側記
京劇在夏威夷大學的創造和接受過程
京劇理論探討
京劇改良運動百年紀念
我們為什麼要注意京劇?
從自覺到迷失——京劇文化追求與現代中國的社會轉型
流派的誕生與不同體制下演員的心理分析
關於京劇文化傳統性與現代性的粗淺思考
京劇:面對全球化語境的個性強化
“新”、“舊”劇之爭的歷史回視與學術反思
關於京劇現代化的方針與步驟的思考
從知性認識京劇
京劇流派芻議
“名角制”京劇班社結構初探
社會轉型期京劇的定位與選擇
呼喚京劇藝術以表演為本體的新時代——在第五屆京劇藝術節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
戲曲的語言體系——程式
劇院與銀幕——20世紀早期京劇兩種新的感觸結構
把玩的意趣與情致——對京劇傳統表演藝術特徵的一種別樣觀瞧
論京劇藝術生態的文化建構
“國劇”名義小考
一橋飛架越時空——京劇藝術是現代中國社會不可缺少的文化坐標
京劇文學雅俗共賞特色的生成
——以曲詞為例
京劇的創新傳統與當代立場
“移步不換形”理論原則的實質
20世紀初京劇流派理論研究解讀
舞蹈——戲曲美感的重要元素
論京劇行話中的戲諺
《申報》京劇評論家的自我建構
當下戲曲行業中的“潛規則”
京劇的劇目、表演與音樂
我編撰京劇《鄭成功與台灣》等四種劇本
普及性——楊派老生藝術的重要特徵
《車王府曲本》的流失與鄂公府本事考
新善本《辛亥庚戌劇目》考論
《戲考》在民國初年的文化地位
清抄本二簧腔工尺譜及道光時期的二簧腔研究
成大器者,常為第——從《曹操與楊修》看尚長榮藝術價值
“戲膽”阿慶嫂:從“紅色經典”看“京劇革命”
漫說“從容”
層層枷鎖重沉沉——《金鎖記》從小說到京劇的嬗變
我的《文昭關》“情結”及編創闡述——兼談京劇傳統折子戲的整理改編
戲曲表演教學之我見
淺談戲曲聲樂教學的基本原則
情系國粹意雋永樂載皮簧唱英雄——記著名京劇作曲家、上海京劇院國家一級作曲高一鳴
白登雲京劇板鼓藝術實踐與教學初探
附錄一 白登云為程硯秋司鼓活動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