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瑞克·彭托皮丹

亨瑞克·彭托皮丹

亨瑞克·彭托皮丹(Henrik Pontoppidan,1857~1943),丹麥現實主義作家,1917年與丹麥的另一位作家卡爾·耶勒魯普共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基本信息

人物介紹

丹麥作家。1857年7月24日生於日德蘭半島腓特烈西亞的一個牧師家庭,1943年8月21日卒於哥本哈根。曾在哥本哈根技術大學學習 ,當過數學和物理教師。19世紀80年代初開始發表作品。小說《農村景象》、《農舍》和《雲》等反映了農村生活和窮苦人民受剝削蹂躪的情景。三部曲《天國》寫一個出身富裕家庭的青年牧師甘願到窮鄉僻壤當牧師,最後被送進瘋人院的故事。《幸福的彼爾》是一部自傳體長篇小說。《死人的王國》反映人民悲觀失望的情緒。晚年創作小說《男人的天堂》和自傳《尋找自己》。彭托皮丹是丹麥布蘭代斯所倡導的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其作品真實生動地描繪了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丹麥社會的現實,展示了丹麥人民的內心世界,抨擊了自私虛偽和因循守舊等惡習。由於他的作品“真實地描寫了當代丹麥的生活”,1917年他與丹麥另一位作家卡爾·耶勒魯普同獲諾貝爾文學獎。

作品列表

《剪掉的翅膀》(1881)

《農村景象》(1883)

《農舍》(1887)

《雲》(1890)

《桑丁厄教民》(1883)

《天國》(1891一1895)

《幸福的彼爾》(1898—1904)

《死人的王國》(1912一1916)

《男人的天堂》(1927)

《尋找自己》(1943)

作品賞析

《天國》(1891—1895)
這是一部彭托皮丹花了長達10年之久的時間精心構思創作的作品。在這部鴻篇巨製中,作者的才華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小說的主人公埃曼紐爾出生於一個富裕的資產階級家庭。他受到進步思潮的影響,不滿於優閒舒適的資產階級生活,立志深入農村進行改革。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他離開了家庭和未婚妻來到農村。
在農村,他和農家女漢西諾結了婚,生了3個孩子。他和富裕的家庭斷絕了關係,完全過著農民的生活。但他在農事方面是外行,故種下的莊稼總無法豐收,一家人過著貧困的生活。他的改革社會的計畫也始終得不到農民的理解。埃曼紐爾積極參加了為農民謀福利的人民黨活動,可是人民黨在議會裡被保守黨擊敗,失望的農民對埃曼紐爾產生了懷疑和不滿。
他的兒子得了耳炎。由於他阻止妻子請醫生,孩子的病急劇惡化,終於不治而死。兒子的死使得他們夫妻間產生了隔閡。
一天下午,埃曼紐爾外出散步,偶遇一群來自哥本哈根的客人,其中便有他過去的未婚妻。當他同他們相聚時,他禁不住又懷戀起往日優雅的生活。
不久,村裡有位中學校長逝世了。這位校長曾經為農民做過不少好事。在葬禮上,埃曼紐爾登台發表演說,抨擊農村的落後面貌以及農民的惰性和偏見。結果,他被轟下了台。村民中有人叫他滾回城裡去。心灰意冷的埃曼紐爾終於放棄了農村生活,離別妻子,回到了哥本哈根……
在三部曲《天國》中,作者以準確而又細膩的筆調塑造了埃曼紐爾這個富有典型意義的丹麥青年的複雜形象,從而使作品達到了一定的深度。而埃曼紐爾的故事又是在一幅丹麥農村的巨大畫面中展開的。在這幅巨畫中,讀者既可以目睹民眾集會、宗教節目、聖誕慶祝等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場景,也可以觀賞如詩如畫、極具特色的鄉村景色和大自然風光,還能夠結識那一個個心態各異、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作品又因此具有了相當的廣度。深度和廣度的有機結合使《天國》成為一部現實主義的傑作。《幸福的彼爾》(1898—1904)
這部長篇小說帶有濃厚的自傳色彩。主人公彼爾和作者一樣,出生於牧師家庭,卻破壞了家庭的傳統,不願當牧師,動身到哥本哈根去,渴望當一名工程師。精明強悍、富有才華的彼爾以他具有創造性的的技術設計引起了金融資本家的興趣,他在哥本哈根的“上流”社會中取得了榮譽和光輝的成就。但是在和一個百萬富翁的女兒結婚的前夕,彼爾卻感到空虛,於是決定回到自己的故鄉去。但是農村中寧靜的生活、和牧師女兒的婚事都未能給具有創造天性的彼爾帶來幸福。晚年他過著樸素的勞動者的生活,可那時候已有許多人由於利用他的設計而名利雙收。
彭托皮丹長篇小說中的主人公大都有一個特點:喜歡用理想的目光看待一切,因而當理想與現實發生巨大衝突時,他們內心的平衡也就永遠被打破了。彼爾也是這么一個人物。藉助於這種類型的人物,作者既表達了自己對理想的嚮往,也有力地批判了宗教以及黑暗的社會現實,從而使作品充滿了批判現實主義的力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