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托馬斯

亨利·托馬斯·赫胥黎(Thoma Henry Huxley,1825—1895),英國博物學家、教育家。

《斜塔上的實驗》
亨利·托馬斯·赫胥黎(Thoma Henry Huxley,1825—1895),英國博物學家、教育家。1846—1850年以海軍軍醫身份航行澳大利亞,研究海洋動物;1854年擔任倫敦礦業學院教授;1871—1885年任英國皇家學會秘書、會長,同時被至少53個海外科學團體授予榮譽稱號。他在比較解剖學、海洋生物學、人類形態學和古生物學等方面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在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一書後,他竭力傳播進化學說,是第一個提出人類起源問題的學者。他還首次提出“不可知論”一詞,認為人們只能認識感覺現象,“物質實體”和上帝、靈魂一樣,都是不可知的。但在解決一些具體的自然科學問題時,卻站在唯物主義的立場上。因此,“他的‘不可知論’實質上掩藏著唯物主義”(《列寧選集》第2卷第88—89頁)。作為教育家,赫胥黎對於19世紀後半期的英國教育改革具有決定性影響。他積極提倡科學教育,尖銳批判傳統的古典教育,他一生追求促進自然科學知識的發展,推動科學研究方法在生活諸多方面的套用,以及普及科學知識,發展和組織科學教育。主要著作有《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進化論與倫理學》、《論有機界現象的起因》等。
早在1898年,我國學者嚴復將他的著作《進化論與倫理學》的一部分,翻譯成中文,出版了《天演論》,隨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及“優勝劣汰”等幾成人們的警句。為了充分肯定他在科學史上的地位,在倫敦南肯辛頓博物館內的達爾文的大理石像旁,人們同樣樹立了一座赫胥黎的的大理石像,供後人瞻仰。
英國著名博物學家,達爾文進化論最傑出的代表,托馬斯·赫胥黎(1825-1895),1825年7月16日出生在英國一個教師的家庭。早年的赫胥黎因為家境貧寒而過早的離開了學校。但他憑藉自己的勤奮,靠自學考進了醫學院。1845年,赫胥黎在倫敦大學獲得了醫學學位。畢業後,他曾作為隨船的外科醫生去澳大利亞旅行。也許是因為職業的緣故,赫胥黎酷愛博物學,並堅信只有事實才可以作為說明問題的證據。
從《物種起源》一問世,牛津大主教威爾伯福斯與“達爾文的鬥犬”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那一場熱熱鬧鬧的攻訐,到現代進化論者和神創論者在立法及教育體系中的一系列鬥爭,都強化了科學與宗教兵戎相見的印象。
1868年,赫胥黎在一次晚宴中突然發現,盤子裡吃剩的火雞骨骼,竟和早上實驗室里研究的恐龍骨骼如此神似。回家以後,他很仔細地比對恐龍與鳥類的骨骼,結果發現35個相似之處,於是提出「恐龍和鳥類之間存在一定親源關係」的假說。可惜,這個想法未被當時的主流科學意見所接受。一直到1996年,中國遼寧帶有羽毛印痕的恐龍化石陸續出現。這些介於恐龍和鳥類之間的中間型證物,使赫胥黎的假說變成當代主流看法,更讓長久以來吵嚷不休的鳥類起源與飛行起源之謎逐漸清晰起來。
赫胥黎是一個著作等身的科學家。他的主要著作有《人類在自然界的位置》、《脊椎動物解剖學手冊》、《無脊椎動物解剖學手冊》、《進化論和倫理學》等。《進化論和倫理學》被我國清朝學者嚴復譯為《天演論》,對中國影響很大,成為了五四前後,中國新青年追求科學、真理的必讀書籍。
達納·李·托馬斯是夫妻:美國傳記文學作家 著有 《大畫家傳》 《偉大科學家的生活傳記》 《斜塔上的實驗》 《伽利略不輕信權威》等.
《斜塔上的實驗》陳仁炳譯 被選入蘇教版語文七年級教材

《斜塔上的實驗》原文

比薩城一個年輕的醫科大學生,正在大教堂里跪著祈禱。除了一條鏈條擾人的擦碰聲,大廳里一片寂靜。一個教堂司事,剛注滿一盞從教堂頂上懸掛下來的油燈,漫不經心地讓它在空中來回擺動。擺動著的掛燈鏈條的前喀聲驚擾了這個學生,引起他一連串的思考。
突然,他跳起身來,這一舉動使其他禮拜者大為驚訝。在擺動著的油燈的節奏中,他仿佛遭到了閃光的突然襲擊。他覺得鏈條的節奏似乎是有規律的,那盞前喀作響的掛燈每往返擺一次用的時間似乎一樣長,儘管往返的距離越來越小。
他的感覺正確嗎?如果正確,那他就是發現了奇蹟。他決定立刻回家,馬上去弄明白究竟是看花了眼,還是發現了大自然的一個偉大真理。
他一到家,就找來兩根同樣長的繩索,各墜上一塊重量相同的鉛塊,將兩條繩索分別系在不同的廳柱上,準備做他的實驗。他請他的教父穆契柯·鐵達迪幫助他進行這個實驗:"你數這條繩索的擺動次數,我數那一條。"
老頭子聳一聳肩。"又是伽利略一個發瘋的念頭。"他咕噥著,但是他同意幫忙。
伽利略手拿兩個鉛擺,將一個拉到距垂直線四手掌寬的位置,另一個拉到兩手掌寬的位置,然後同時放開手。兩個人分別數了兩條繩索的來回次數,然後加以比較。總數是一樣的,各為100次。兩條繩索的起點雖大不相同,但在同樣時間內到達同樣的點上。
就這樣,從教堂的油燈的擺動中,伽利略發現了自然的節奏原則。今天,這項原則已套用於時鐘計時、計數脈搏。計算日食和推算星辰的運動等方面。
伽利略不停地搞實驗。甚至當他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就不輕易相信權威。他將每一事物都放在自己的感官和思索的考察之下。他是一個音樂師的兒子,但從小就對"天空的音樂"有興趣。他父親提到他時說,他是一個心不在焉的小星象家,說他常常眼裡看見奇象,耳朵里聽見異音。在學校里,當老師試圖解說拉丁文的介詞或義大利文的動詞的重要性時,小伽利略的心已經隨著他父親買給他作為生日禮物的那個小氣球而飛到天外去了。在遊戲時,他製作了各式各樣粗糙的像車、船、風車之類的小玩意兒。這些也就是他在每天步行中以異常敏銳的感官觀察到的各種東西。
他父親有自己的主意,他要側利略去做一個服裝商人。可伽利略也有自己的打算,他決定以科學為終身事業。在那不講科學的年代裡,從事這一行,意味著一輩子的貧困和默默無聞。最後,父子兩人妥協,伽利略進入了比薩大學學醫。
背著別人,他仍一心一意地鑽研他的數學,藏在他的希波克拉底和蓋侖的醫學教科書下面的,是歐幾里德和阿基米德的著作。空閒時,他用自製的儀器進行實驗。
他的教授們很快就風聞他的學習動向和實驗活動了。他們很不贊成,認為一個學生要獨立思考,這簡直是不折不扣的異端。教授們宣布說,所有科學上的問題最後都被亞里士多德一勞永逸地解決了。無論何時,如果一個學生敢於對一條教條式的說法提出異議,教授只需引用亞里士多德的一句話就可以結束爭論:導師已經指示過了。那就等因奉此,再沒有什麼可說的了。可是這兒卻偏有一個青年學生,倔強到敢於用自己的實際觀察來檢驗他的教授們的那些教條。這種狂妄行為必須加以制裁--為了大學的聲名,也為了有益於他的靈魂。可是伽利略並不理會,他已經發現"數理科學是大自然的語言"。為了學好這種語言,他決意獻出自己的一生。
伽利略的教授們拒絕發給他醫生文憑,因此他就離開了比薩大學。這樣,他成了一個人所共知的學醫失敗的人,一個"玩弄無用的數學的精神病患者"。可是,他玩弄數學的技巧,卻在義大利一些知名的數學家,如基烏塞比·莫列提、克里土多浮若·克拉菲阿教父以及基烏杜巴多·德爾·蒙地等人中間,贏得了赫赫英名。伽利略曾經把自己的一些科學見解告訴他們,而他們也送給他一個"當代的亞里土多德"的光榮稱號。
比薩大學的數學教授席位空出了,伽利略總算得到了這個位置--主要是由於別人不屑要它,因為年薪只有60土庫提(約合65美元)。
教學之餘,伽利略更忙於實驗。他說,他的目的是重新檢驗亞里土多德有關科學的學說,而不是把這些學說當做福音真理來接受。他發現真理的道路,不是靠背誦亞里士多德的著作,而是通過學習"大自然這本寶書"。
學生們聽了他的講課,不客氣地嘲笑他。有些教授也罵得他狗血噴頭。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後生小子想要乾什麼?他居然把亞里土多德的神聖的卷帙從書架上搬走,而代之以繩索、錫塊、槓桿,圓形的、多角形的、平面的這樣那樣滑稽的玩意兒。不是嗎,這些都是小孩子的玩具,是不可以作為嚴肅地研究宇宙秘密的工具的。"制止這種胡鬧!"他們威脅說,否則,他們就將給他一頓教訓,叫他永不會忘記。
伽利略拒絕停止他的實驗,因此他們就決定將威脅付諸行動。與亞里土多德的教導相反,伽利略認為,如果兩個不同重量的物體同時從同一高度落下,就會同時落地。這幫教授認為,這完全是胡說八道。"除了傻瓜,沒有人會相信一根羽毛同一顆炮彈能以同樣速度通過空間下降。"現在正是揭穿伽利略的荒唐,叫他永世不得翻身的時候了。他們要讓他在大學的全體教授和學生面前當場出醜,使他愚笨的學說當場被揭穿。
伽利略很樂於接受這個挑戰。為這次"表演"選定的地點是比薩斜塔。指定的日期到了,教授們穿著他們的紫色絲絨長袍,整隊走到塔前。學生們和鎮上的很多人則走在這些人的前面。大家吵吵嚷嚷,興高采烈,準備看伽利略出洋相,對他的人品宣判死刑。
當伽利略一步一步爬上斜塔時,大家都噓他。他一隻手拿著一個10磅重的鉛球,另一隻手拿著一個 1磅重的鉛球。時間到了,伽利略讓兩個鉛球從塔頂同時落下。大家先是一陣嘲弄的鬨笑--然後隨之是大吃一驚的竊竊私語。難以相信的事情真的發生了!兩個重量不同的鉛球,同時從塔頂下落,同時越過空中,同時落到地上。
伽利略用實驗證明了他的理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