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亨利克·蓬托皮丹(Henrik Pontoppidan,1857年7月24日-1943年8月21日),丹麥現實主義作家。他和同胞卡爾·阿道夫·蓋勒魯普一起獲得了1917年諾貝爾文學獎。蓬托皮丹曾說:“最能引起我注意的是窮人的生活境況;我主要關切的是這世上財富分配不均的情形;我憎恨的是政治的腐敗和社會的黑暗。”對人民的同情和對社會弊端的抨擊,成了蓬托皮丹的創作主題。除此之外,他也是北歐文壇創作三部曲小說的鼻祖,著名的小說“希望之鄉”三部曲、“幸運的彼得”三部曲,以及〈死人之國〉,具強烈的社會批判性。“希望之鄉”與“幸運的彼得”三部曲的主人翁都是有抱負有作為的人,但在環境和精神的壓迫下,垮了;而《死人之國》則指斥當時的丹麥人沉醉於物質享樂,過著麻木、虛假的生活,整個國家像是“死人之國”。蓬托皮丹的小說,選詞簡潔考究,沒有閒字;人物個性鮮明,行文不直露作者的評論。
主要作品
相當著名的小說作品有“希望之鄉”三部曲、“幸運的彼得”三部曲,以及〈死人之國〉。此外,還有〈男人的天國〉、〈走向自我〉等長篇小說。 除了小說,還有回憶錄、散文、詩歌等多部作品。
作品的中譯
諾貝爾文學獎全集編譯委員會/編譯,《龐陶普丹(1917)/蓋萊羅普(1917)/韓德斯坦(1917)》,台北市:九華文化出版,198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