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時刻
在奪占法國小鎮馬爾寬渡口的戰鬥中,英國戰報五次提到坦迪的英勇表現。1918年9月28日這天,坦迪所在的步兵團一度被德軍猛烈的重機槍火力所壓制。二等兵坦迪躍出戰壕,隻身一人匍匐靠近德軍陣地並成功地消滅了德軍槍手。抵達渡口時,他再次冒著密集的炮火率先鋪設起木板,使英軍衝鋒部隊得以順利沖入敵軍陣地,最終迫使人數占優的德軍退出戰鬥。
兩軍的血腥廝殺漸漸平息下來,突然,坦迪的視線中出現了一個德軍傷兵。這個一瘸一拐走出陣地的德軍士兵也看到了不遠處坦迪的槍口正死死地指著他。然而,這個傷兵顯然已經精疲力竭,他既沒有舉槍也沒有驚慌失措,只是毫無表情地盯著坦迪,似乎在等待已無可避免的最後時刻。“我當時的確瞄準了,但我從來不射殺傷兵,”坦迪日後回憶起當時戲劇性的一刻,“我讓他走掉了。”這個年輕的德國傷兵略略點了點頭,然後就慢慢走遠了。
歷史在這一刻忽然轉向了。這個名叫希特勒的德軍下士與德軍殘部順利撤回後方,而坦迪很快也淡忘了這個戰鬥結束時刻的小插曲。1919年12月17日,他獲得了“維多利亞十字勳章”。義大利藝術家福蒂尼諾·馬塔尼亞專門創作了一幅以伊普爾戰役為背景的油畫,坦迪在畫中背著一個傷兵,以示這些勇敢的士兵是在為“結束一切戰爭”而戰鬥。1926年,35歲的坦迪榮歸故里,娶妻生子,過起了平靜的生活。
往事成新恨
1938年的歐洲風雲緊急。當時的英國首相張伯倫同意前往德國與元首希特勒會談。雙方商定在巴伐利亞貝希特斯加登希特勒新近修成的私人別墅見面。
9月15日,張伯倫終於到達建在山頭的希特勒的別墅。令首相大感驚奇的是,這位德國元首的客廳里赫然掛著一幅馬塔尼亞當年為坦迪所作畫像的複製品。希特勒解釋說:“畫中的這個人差點要了我的命,當時我甚至覺得自己再也見不到德國了,上帝將我從英國士兵瞄準我的槍口下救了出來。”張伯倫當時心中有何感想已不得而知。或許他心裡在暗想,坦迪要是扣動了扳機,歐洲的這場災難可能也就無從而起了。無論如何,希特勒希望首相回國後向他的這位英國“救命恩人”轉達最衷心的感謝。首相表示會設法轉告。然而,這個突如其來的祝福對坦迪無疑是命運的一記重重的耳光。
訊息傳到英國國內,舉國震驚。一些歷史學家對如此戲劇性的一戰軼事深表懷疑。然而,誰又會如此無聊地編造這樣一個故事呢?希特勒所屬的李斯特團1918年9月的確駐防在馬爾寬渡口地區,由於德國的大批官方歷史檔案毀於戰火,希特勒本人的回憶錄又以混亂和前後矛盾著稱,因此9月28日這一天,希特勒在這場混戰中的確切位置已無從考證。儘管如此,希特勒本人對坦迪的興趣卻是有據可查的。
1937年,格林·霍華茲步兵團公報曾有一段記載,稱厄爾上校從一個自稱施瓦德博士的人那裡聽說德國元首非常想要一幅馬塔尼亞創作的英軍油畫。厄爾上校不久就送去了這幅畫,希特勒的副官魏德曼上尉專門致信表示感謝。對於坦迪來說,這則往事卻是他不得不接受的殘酷現實。不幸的是,這張具有歷史意義的油畫在盟軍攻入貝希特斯加登“鷹穴”後不知去向。
值得注意的是,希特勒早年的經歷與坦迪頗有相似之處。大戰爆發時,希特勒加入了德國巴伐利亞第16步兵團。此後,他也參加了1914年第一次伊普爾會戰。希特勒在戰鬥中也有英勇過人的表現。為此他兩次受傷, 兩次獲“鐵十字勳章”。這個政治狂人此時已深受華格納戲劇的影響,認定自己就是德意志民族的救世主。他認為二等兵坦迪當時之所以沒有扣動扳機,完全是上天的安排。因此,他決不會忘記在那個命運時刻指著他的那個槍口和坦迪的那張臉。此後,希特勒在報紙上看到了坦迪被英王親自授勳的訊息。對這件事,希特勒顯然牢記在心。上台之後,他仍然沒有忘記設法搞到一張馬塔尼亞為坦迪創作的畫像,以標榜上天對他的刻意關照。
此恨綿綿
再說坦迪,昔日的榮譽與征戰往事突然間成了最折磨人的記憶。由於他的“善行”,整個世界陷入了一場劫難,數以千萬計的生靈遭到塗炭。1940年,坦迪移居考文垂,他目睹德國空軍將這座城市炸成平地。此後,他在倫敦再次親歷納粹空軍的狂轟濫炸。他對一位新聞記者痛苦地感慨道:“要知道這個傢伙會是這樣一個人,我真該一槍斃了他。那么多人,那么多老弱婦孺被他殺害,我真是有愧於上帝啊!”
時年49歲的坦迪再次報名參軍,但他在索姆河會戰中所受的重傷使他已不能重返戰場。雖然這位老兵此後忘我地投入到國內志願工作之中,但對往事的記憶卻時時折磨著他。1977年,坦迪在考文垂去世,享年86歲。根據他的遺願,他的骨灰被安放在馬爾寬渡口英軍陣亡將士墓中。3年後,坦迪的遺孀將他所有的軍功章以2.7萬英鎊的天價出售。1997年停戰紀念日,幾經轉手的軍功章被贈予坦迪當年曾服役的步兵團。今天,這些寶貴的勳章被陳列在格林·霍華茲步兵團團史紀念館,它們將永遠提醒人們記住人類的這個命運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