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湖水庫

正常水位庫容2725萬立方米,死庫容225萬立方米,水庫水面面積2500畝。 1979年12月完成保壩工程,1982年元月建成梅花引水渠道(流量3立方米/秒)及電站,1985年5月建成壩後二級電站。 水庫大壩水庫大壩為均質土壩,最大壩高36.6米,壩頂長225米,副壩長105米。

概況

庫水源於烏山“十八間”一帶,集雨面積33.3平方公里,加上梅花引水渠集雨面積703平方公里(區間集雨面積247平方公里)。工程由龍溪地區水電局設計,主壩高36.6米,長325米,頂寬5米;副壩高28米,長105米,總庫容量3850萬立方米,系縣內最大水庫。正常水位庫容2725萬立方米,死庫容225萬立方米,水庫水面面積2500畝。建左右乾渠,乾、支渠總長62.5公里,左乾渠20.8公里,有茂林和新安兩個渡槽,長分別為400米和202米;右乾渠7公里,有龍潭東跨溪渡槽,長260米(已毀)。該工程共投入勞力180萬工日,完成土石方113萬立方米,總投資290.2萬元。西潭、白洋、深橋、南詔、橋東、金星和梅嶺7個鄉鎮60多個行政村受益,總灌溉面積6萬畝。

建設歷史

壩區工程於1967年1月動工,1969年冬開始大壩清基,1972年7月基本建成。渠道工程於1970年5月動工,兩個半月基本開通;1973年繼續進行配套掃尾。1979年12月完成保壩工程,1982年元月建成梅花引水渠道(流量3立方米/秒)及電站,1985年5月建成壩後二級電站。工程總投資894萬元(其中壩區及渠道430萬元),國家補助293.2萬元(其中壩區及渠道209萬元)。

水庫大壩

水庫大壩為均質土壩,最大壩高36.6米,壩頂長225米,副壩長105米。溢洪道為無閘矩形寬頂堰,堰頂淨寬20米,最大泄洪流量409立方米/秒。輸水涵洞設於副壩底部,為圓形鋼筋混凝土結構,直徑1.5米、長135米,修建壩後電站時加套6毫米鋼管,直徑1.4米,最大輸水流量8.4立方米/秒。

灌區渠道

灌區渠道總長62.5公里,其中左乾渠20.8公里,流量3.5立方米/秒;右乾渠14.7公里,流量0.8立方米/秒;支渠2條27公里。有渡槽5座,1976年2月全線通水。

壩後電站

壩後電站共2處,總裝機2台700千瓦,安裝在2個廠房,裝機分別為200千瓦和500千瓦。1985年建成,縣水電局辦,址在亞湖水庫壩後。集雨面積280.3平方公里,水頭高23米,裝機2台分別為200千瓦(後毀)和500千瓦。

保壩加固

該水庫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施工的,質量較差。1972年底至1973年冬,壩身出現嚴重縱橫向裂縫。1974年進行粘土斜牆和灌漿處理。1979年再進行保壩加固。1981年9月22日,橫跨東溪的龍潭東、新安2座渡槽被洪水沖跨,1984年修復新安渡槽。

水庫效益

水庫受益區有西潭、城關、金星、深橋、橋東5個鄉(鎮)。設計灌溉面積5.97萬畝,已實現有效灌溉面積3.6萬畝;並供應花墩糖廠和沿渠居民生活用水,還可減輕下游內澇災害。壩後電站已併入電網。水庫養魚水面達2600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