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簡介
亞洲藝術文獻庫是首個同類型的藝術中心及圖書館,擁有全球最全面的當代亞洲藝術第一手及第二手資料,合共超過二萬個項目,並透過實地圖書館及網站,全面免費開放予大眾。由創辦以來,亞洲藝術文獻庫已不只定位為一個有待發現的靜態資料藏庫。透過定期籌辦的教育及公開活動,文獻庫致力引發討論與反思,並將豐富的館藏資源介紹給更廣闊的客群群。
文獻庫設有董事會及由知名策展人、藝評人組成的學術諮詢委員會;並分別在中國內地、香港、印度、日本、韓國、巴基斯坦、菲律賓、台灣以及泰國設定研究職位。機構不只希望成為一個珍貴資源及思想集結地,更為當代亞洲藝術的領域充當網路作連繫。機構亦積極參與及出席有關亞洲藝術的重要展覽,擔當著實地記錄活動盛況的重要角色。
董事會成員
夏佳里金紫荊勳章太平紳士(Ronald ARCULLI, C.V.O., G.B.S., O.B.E., J.P.)
夏佳里現任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行政會議非官方成員及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主席,並為與中國內地最大的金杜律師事務所聯營的夏佳理、方和、吳正和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夏氏於1991起擔任愛丁堡獎勵計畫的國際信託人,並於2000年繼任英國愛丁堡公爵出任該國際協會的主席,該會在全球約一百個國家推行青年發展計畫。他亦是科羅拉多大學丹佛分校國際商學院及哈佛約翰肯尼斯高伯瑞政府學院的全球顧問,並為香港多間上市公司之董事,2005年11月,獲香港城市大學頒發社會科學榮譽博士。
夏氏一直以來積極參與社會公職事務,包括:1998至2000年出任香港立法會議成員;1992年起擔任香港賽馬會董事成員,2002至2006年出任主席;倫敦商學院理事會委員等。
裴容範
裴容範為Kohlberg Kravis Roberts集團合伙人及KKR亞洲的執行合伙人,負責公司的亞洲投資項目,同時擔任KKR國際管理委員會的成員。自1996年加入KKR,他分別管理公司有關媒體、零售及消費市場的投資。在2005年,他由紐約移居香港,領導KRR於亞洲的拓展。現時,裴氏負責一項價值四百萬美元的私人股票基金,並於香港、日本、北京、悉尼及孟買置辦公室。
裴氏為香港芭蕾舞團的董事,擔任該團的財務委員會的主席,又為北美歷史最悠久的非營利藝術機構Yaddo的諮詢委員會的成員。
裴氏於1994年於哈佛大學以優異學業成績畢業,現與作家妻子及四名子女於香港居住。
Monique BURGER
當代藝術收藏家。自90年代起,Burger開始收藏歐美及亞洲的藝術品,藉此推廣有關藝術的討論,並肩負起為未來建立及保存藏品的任務。
在2009年,Burger的藏品首次以聯展形式於柏林公開展出,稍後在四個不同的城市舉辦了四次展覽,讓更多觀眾接觸藏品,並引發他們探討有關主觀性、論述、歷史及語言與藏品之間的關係。
Monique Burger於瑞士出生及成長,在蘇黎世的KV Business School畢業後於美國生活兩年,及後回流瑞士參與私人銀行及獵頭工作。 Burger已婚並育有一子,於2005年起與丈夫移居香港。
查耀中( Benjamin CHA, B.A., M.B.A.)
為查氏集團核心家族成員之一。查氏集團為香港一家大型企業,主要業務包括地產發展、策略投資及製造業等。查耀中為集團多家公司,包括興勝創建集團及HKR Asia Pacific之董事,該兩公司均為香港上市公司──香港興業國際集團之主要附屬公司。 查氏醉心當代藝術,對創新的藝術媒介尤具濃厚興趣, 亦積極參予多項與文化或展覽相關的文物復修或重建項目。彼取得Middlebury College學士學位,主修國際政治及經濟、副修藝術;並取得美國史丹福大學商學院之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張頌仁(CHANG, Tsong-zung, B.A.)
藝評人兼策展人。自1980年代末,張頌仁推廣中國當代藝術,不遺餘力。策劃的展覽包括:「後八九中國新藝術」(1993)、「追昔:中國當代繪畫」(愛丁堡, 1996)、「Faces and Bodies of the Middle Kingdom: Chinese Art of the 90\'s」(布拉格,1997)、「文字的力量」(台灣省立美術館及美國,1999), 「臨街的觀照:第49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香港館展覽」(2001) 等,亦曾為不少展覽場刊撰寫文章。
杜柏貞(Jane DeBEVOISE, B.A, M.A, Ph.D)
獨立藝術顧問及藝術史家,現駐香港及紐約。2002年赴港前,杜氏為古根漢美術館副董事,負責博物館的全球性運作及展覽。她於1996年加入古根漢,出任展覽《中國五千年》 (China: 5000 Years) 的計畫主任,該展覽於美國及西班牙畢爾包的古根漢美術館舉行,獲得空前的成功。1996年之前,杜氏為美國信孚銀行(Bankers Trust Company) 的常務董事,並於該公司之紐約丶倫敦丶東京及香港的分處工作達14年。杜氏擁有由美國塔夫茨大學頒發之文學學士學位丶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之中國藝術史碩士學位及香港大學之藝術史博士。杜氏分別於2004至2007年擔任香港民政事務博物館委員會成員及2006至2007年擔任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發展計畫諮詢委員會成員。杜氏現為紐約華美協進社(China Institute) 委託人以及香港亞洲藝術文獻庫董事會主席。
何慶基(HO Hing-kay Oscar B.A, M.F.A)
藝術家、藝評人、獨立策展人。香港藝術中心前任展覽總監(1988-1999)、策展總監(2000-2001)。除本地策展外,亦參與海外策展工作,如 Cities on the Move (1997-1999)、第二及第叄屆《亞太叄年展》(Asia-Pacific Triennial)、《貨櫃展96》 (哥本哈根) 和《HX藝術節》 (Halifax)等。為香港國際藝評人協會(Hong Kong branch of the International Art critics Association) 創會會員;多年來於不同藝術刊物發表藝術評論、 為展覽場刊撰寫文章。2001-2003年獲聘為香港民政事務局高級研究主任。 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文化管理碩士課程總監。
Pamela KEMBER, B.A, B.Lib
獨立策展人及藝術史學者,現居倫敦,現為倫敦Chelsea College的博士候選人,研究旅居海外的香港藝術家及其身份議題。她曾任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藝術史論及藝術書寫講師,又於香港藝術學院任教藝術史論及策展課程,並曾於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系兼任助理教授及策劃當中的藝術家講座活動。Kember 受藝術圖書館學及資訊管理的專業訓練。曾於牛津艾許莫林博物館(Ashmolean Museum) 的西方藝術圖書館及牛津大學藝術史系工作,及後任職於牛津現代藝術館。曾為多本期刊及書籍擔任特約編輯,亦撰寫書籍及藝術圖冊文章,其中包括《Asian Art News》, 《World Sculpture News》及《Art Asia Pacific》。
Anupam PODDAR
Anupam Poddar 於2000 年開始收藏印度年輕藝術家的作品,同時接管其母親的現代藝術珍藏。2008年成立名為Devi Art Foundation 的非牟利藝術基金,致力為印度年輕藝術家提供一個沒有施加商業策略的創作環境,讓他們實驗創新意念。現時為位於新德里的Devi Garh商業發展部總監,並建立The Devi Design Studio,專門設計既具印度傳統工藝特色又切合現代生活模式的金屬餐具。Poddar畢業於倫敦歐洲商學院商業管理系,其後於康乃爾大學完成酒店管理專業發展課程。
龐俊怡(David PONG Chun-Yee, B. Sc)
龐氏為紹榮鋼鐵有限公司總裁,是一位當代亞洲藝術收藏家。龐氏積極參與社區活動,現為香港藝術館之友信託基金受託人、香港演藝術學院與香港藝術中心董事會成員,以及亞洲文化協會成員。2003年起龐氏出任叄藩市亞洲美術館董事會成員,亦是香港水墨會副主席。1991年於美國賓州大學華頓學院取得經濟學士學位。
鄧永鏘爵士(Sir David TANG, K.B.E)
香港、新加坡及北京中國會之創辦人及主席,亦是香港、紐約、上海、倫敦上海灘精品店之創辦人,是商界出色人物。鄧氏一向熱心社會公職,為世界各地慈善團體之董事局成員。鄧氏集企業家、設計師及哲學家於一身,更為中國當代藝術收藏家。他曾為皇家藝術學院擔任信託人超過十年,最近出任泰特現代美術館亞太區購藏委員會主席。
韋仕華(John WADSWORTH, Jr)
摩根史坦利添惠亞洲有限公司榮譽主席。於1978年加入摩根史坦利,出任董事總經理。1987年出任摩根史坦利日本有限公司總裁暨行政及經營委員會主席及公司投資銀行亞洲業務主管。1992年出任摩根史坦利添惠亞洲有限公司主席。韋氏自 2001年起居於美國叄藩市,並為多間機構的董事會成員,其中包括亞洲協會及紐約古根漢博物館。韋氏於1961年畢業於美國麻省Williams College,取得學士學位;於1963年在芝加哥大學商學院取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職員簡介
總監及創辦人:徐文玠統籌及教育:鍾玉文
拓展及推廣:Amy WOOD
項目統籌及網站:鄭得恩
統籌:林家欣
圖書館
圖書館館長:危轉娣
圖書館助理:陳基寶,李綺華,李挽靈
兼職圖書館助理:小作尚美,朴義卿
研究
首席研究員及項目策劃:黃小燕
研究統籌:陳靜昕
項目統籌:翁子健
文獻庫研究員(中國):賀瀟
文獻庫研究員(日本):窪田隆之
文獻庫研究員(韓國):Sunghee LEE
文獻庫研究員(菲律賓):Ringo BUNOAN
文獻庫研究員(印度):MOHD Ahmad Sabih
文獻庫研究員(台灣):邵樂人
文獻庫研究員助理(珠江三角洲):林皓
文獻庫項目研究員:羅雅詠(魂游)
項目助理:方琛宇
網站及編輯
編輯統籌: 鄭得恩
文稿編輯: Clare MORIN
國際活動藝志:徐世琪
資訊科技
資訊科技系統管理:黎智德
資訊科技項目助理:譚婉珊
圖像資訊化專案統籌:許芳慈
義工
拓展及推廣: Daisley KRAMER
學術諮詢委員會
Rasheed ARAEEN,巴基斯坦,第三文本編輯
Tobias BERGER,韓國京畿道,白南準藝術館總館長
曹意強教授,中國杭州,中國美術學院美術史論系主任
陳育強教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副教授
蔡仰德, 香港, King Wood,合伙人
姜苦樂教授(John CLARK),澳大利亞悉尼,悉尼大學藝術史教授 (FAHA);亞洲藝術及考古學研究中心(澳大利亞)總監
大衛.艾略特 (David ELLIOTT),獨立策展人及藝術史家
Patrick FLORES博士,律賓奎松市,菲律賓大學藝術研究部教授
高士明博士,中國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展示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Gridthiya GAWEEWONG, 泰國清邁及曼谷, 策展人
長谷川佑子,日本東京,日本東京都現代美術館總館長
Salima HASHMI,巴基斯坦拉合爾,視覺藝術學院院長,Beaconhouse 國立大學
敖樹克 (Gérard HENRY) ,香港,香港法國文化協會會刊東西譚總編輯
侯瀚如,美國叄藩市,叄藩市藝術學院展覽及公共課程、展覽及博物館研究課程負責人
徐文瑞,台灣台北,獨立策展人及藝評人
Mella JAARSMA, 印度尼西亞爪哇日惹市,Cemeti Art House 總監
Geeta KAPUR, 印度新德里,獨立藝評人及策展人
KIM Hong Hee,韓國京畿道,京畿道藝術館總監
林紀達, 香港, 香港科技大學圖書館, 自然化系統部主任
李永財,新加坡,藝評人
栗憲庭,中國北京,藝評人及策展人
呂澎,中國成都,藝術史家及藝評人
Daravuth LY,高棉金邊,Reyum 藝術及文化協會負責人
伍穎瑜 ,美國紐約,Art AsiaPacific Magazine編輯及出版人
阿品南.坡西亞南達博士(Apinan POSHYANADA),泰國,文化部,當代藝術及文化部主任
Chaitanya SAMBRANI,澳大利亞坎培拉,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藝術學院講師
霜田誠二,日本長野,日本國際行為藝術節總監
Pooja SOOD,印度新德里,獨立策展人及藝術管理顧問
Nora TAYLOR 教授,美國芝加哥,芝加哥藝術學院,藝術史、理論及評論系,南亞及東南亞藝術 Alsdorf 教授
華立強博士 (Eric Otto WEAR), 中國上海, 藝評人及策展人
巫鴻教授,美國芝加哥,芝加哥大學,執「斯德本特殊貢獻教授」講席,主持亞洲藝術教學
鄭勝天,加拿大溫哥華,典藏國際版總策劃
資源共享
亞洲藝術文獻庫相信,跟業內宗旨相近的機構共享資訊和資源是重要的。過去幾年間,亞洲藝術文獻庫與不同機構如香港藝術中心、藝術學院、香港中文大學、Para/Site藝術空間、現代藝術館(紐約)、古根漢藝術館(紐約)等合作,籌辦工作坊、講座及研討會,亦與昆士蘭藝廊(布里斯本)、維他命藝術空間(廣州)、 IVAA(印度尼西亞)、當代藝術中心(新加坡)、A Little Blah Blah(何志明市)建立聯繫,相互交換資料。
2005年,文獻庫籌辦了亞洲首個探討有關記錄當代藝術議題的工作坊,以建立一個共享及管理區內相關知識的平台。
當前,機構的其中之一個目標,是與區內宗旨相近的文獻庫及機構發展一個正式的網路,從而促進共享資訊,以確保有效地發揮現有的資源。
館藏
簡介亞洲藝術文獻庫自2000年成立以來,一直收集與當代亞洲藝術有關的資料。目前超過26,000項之館藏,是為同類型最齊全的收藏之一,公眾可親臨圖書館瀏覽資料,或透過網上目錄搜查藏品紀錄。
收藏範圍及發展
文獻庫致力建立最齊全的館藏,惟當代亞洲藝術所涉甚廣並非單一個文獻庫所能慨括,故此鼓勵區內其他的文獻庫成立,亦會與現存的文獻庫緊密合作。機構對「亞洲」和「亞洲藝術」的定義,不只局限於地理區域,亦包括了居於世界各地的亞洲裔藝術家,以及居於亞洲的非亞洲裔藝術家。
至今,主要館藏側重關於中國內地、香港及台灣當代藝術的資料。不過,在過去叄年來,機構已分配資源建立東南亞的藏品。自2007起已擴展重點至南亞地區。
作為一個圖書館及文獻庫,機構同時收集第一手資料、出版刊物及未經發表的研究資料。
文獻庫主要目標,是要保存第一手藝術參考資料,以鼓勵有關領域內之新研究。這些都有賴於「研究+」部門的重點項目的發掘,還有賴各界人士之捐贈館藏(見下文之「特選館藏」)。
文獻庫現正研究建立數點陣圖像庫,以便處理已收藏的大量圖像。文獻庫亦會將特選館藏數位化,好讓更多人更容易閱覽相關資料。
收集方法
文獻庫從不同渠道收取資料。部份藏品由博物館、藝廊、書店及各界人士所捐贈或購入,而文獻庫駐亞洲不同城市(包括香港、北京、台北、首爾、馬尼拉、曼谷、東京、拉合爾、新德里)的研究員,會在當地蒐集藏品,然後送到香港進行編目。同時文獻庫會儘量親赴藝術活動現場作實地紀錄,加入館藏;此外,文獻庫亦訂閱部份最新的期刊雜誌,讓文獻庫館藏不斷更新。特選館藏
亞洲藝術文獻庫之「特選館藏」包括了個別人士捐贈之個人物資,還有稀有期刊及刊物,個人、活動及團體檔案,以及文獻庫製作之材料,如圖像及影音資料等。文獻庫特藏存放於防火及有溫度及濕度調節之房間內,以延緩藏品變質。
此外,文獻庫亦點選具特質的藏品置於接待處旁的陳列箱展覽,如欲查看,可與圖書館職員聯絡。
毛旭輝藏品
居於昆明的畫家毛旭輝,被視為中國西南部前衛藝術圈中的「精神領袖」。毛氏建立了一個全面收錄他超過二十年藝術生涯的個人收藏庫,亞洲藝術文獻庫自2004年起將之數位化,其中包括毛氏與其他藝術家、策展人及藝評人的通信,以及速寫簿、記事簿、手稿及展覽的宣傳品與紀錄。
金馬倫藏品
金馬倫居於香港,是一位歷史家、策展人及藝評人。70至90年代期間,金氏為《南華早報》及《Orientations》 雜誌撰寫大量有關亞洲藝術與文化之文章。2005 年,金氏捐贈了他於1972年至1994年間合共1655篇打字稿及剪報。
呂澎藏品
現居成都的藝術歷史家呂澎,自文獻庫成立以來一直慷慨捐贈資料,當中包括的珍貴資料有:
80年代至今的個人檔案,包括與藝術家之往來書信及其計畫方案、 手稿、剪報、幻燈片、相片和展覽宣傳品 呂氏於1992年出版、關於中國80年代藝壇之重要著作《中國現代藝術史 1979-1989》一書中所選用之視像圖片籌辦「廣州首屆九十年代藝術雙年展」之完整檔案紀錄 吳山專藏品
1960年出生的吳山專,二十多年來從事繪畫、裝置、行為、攝影及圖畫創作。吳氏於2003年將個人收藏之藝術家文章、草稿及圖畫存放於文獻庫進行數位化計畫。2005年,文獻庫出版其個人專集《吳山專國際紅色幽默(與英格-斯瓦拉.托斯朵蒂爾)》,將其他從未出版的豐富作品展現人前。
張曉剛藏品
2007年,文獻庫與以《大家庭》系列作品馳名的中國藝術家張曉剛合作,為其個人收藏進行數位化計畫。張氏的收藏包括70年代末至2007年間個人收藏之整全作品、繪圖、草圖、往來書信、相片、手稿、剪報、書目及展覽宣傳品。
查閱有關資料前需先得到捐贈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