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變化就新加坡的工業化,從它的工業化的基礎條件,國家的工業化戰略著手,分析新加坡金融業的華人企業集團的崛起過程。在亞洲,香港和新加坡是華人人口和華人資本高度集中的地域,也是世界各國的華人企業集團進行對外直接投資的據點。很多亞洲國家的華人企業集團的總部都設立這兩個地區,特別是香港,集聚了世界各地對亞洲進行投資的公司。亞洲各國各地區的華人企業集團,在香港和新加坡還通過互相持有股票,形成了相互協作的網路關係。在這三章中,把香港的長江實業集團作為華人企業集團的典型代表進行案例分析。
第五章和第六章把研究的焦點放在東協國家中的馬來西亞和泰國。從第五章的分析中可以看到,馬來西亞的工業化與華人企業集團的生成和發展有著密切關係。1971年以後,儘管馬來西亞實施新經濟政策,即,政府強有力推進馬來人優先的政策,但在馬來西亞的華人企業集團大體上同亞洲各地的華人企業集團以同樣的步調迅速成長起來。政府實施新經濟政策後,馬來西亞的資本構成有了很大的變化,目前居於支配地位的外資的比例在資本構成中大幅度下降,經濟的統治權遷移到馬來西亞國內(地方)資本。可是,1975年以後,占馬來西亞國內資本很大比例的華人企業遇到了嚴峻考驗。華人企業在逆境中不得不採取各種各樣的應對策略(包括積極進行亞洲區域內直接投資)而尋求繼續發展和擴大。總的來說,馬來西亞的華人資本,在“亞洲新工業化”的第二波和第三波中,作為有代表性的本地資本,推進了馬來西亞的經濟發展,同時也在亞洲區域內直接投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亞洲各國相繼進入工業化階段,經濟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華人企業集團作為亞洲各國地方資本的代表之一,在亞洲經濟發展和亞洲工業化進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廈門大學世界經濟與國際貿易學術文庫:亞洲新工業化與華人企業》主要套用了亞洲新工業化理論分析亞洲新興工業化國家或地區、東協等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國家(地區)的華人企業集團的歷史發展歷程及其在亞洲經濟發展中的不可忽視的作用。
第一章主要闡述的是《廈門大學世界經濟與國際貿易學術文庫:亞洲新工業化與華人企業》的研究目的與研究主題,即亞洲各國的工業化與華人經濟問題;在這一章中還對“工業化”、“華人企業”、“華人經濟”等容易引起誤會的最為基本的重要概念進行說明闡述,同時
作者簡介
張開玫,女,1969年生於福建省漳平永福鎮。1 990年7月畢業於華僑大學外語系日語專業。1993年4月—1996年3月,日本長崎省立大學研究生院經濟學研究科碩士課程畢業,取得經濟學碩士學位。1996年4月至2001年3月,日本大阪市立大學研究生院經濟學研究科博士課程畢業,取得經濟學博士學位。1999年7月,應美國Wisconsin-Madison University SASE(TheSociety for the Advarice rnentc of SocioEconomics,Wisconsin—Madison Urliversity,U.S.A)學會的邀請,在年會上發表題為Overseas Chirlese Business Group and Hong Kong Economy《論香港華人企業集團和香港經濟》的論文,得到參會者的好評。1999年11月5日—6日應邀參加在馬來西亞的首都吉隆坡(Kuala Lumpur)召開的第十五屆世界客屬懇親大會和第五屆國際客家學研討會。會後受到馬哈蒂爾·穆罕默德總理的接見,作者就馬來人和原住民政策問題直接與總理討論。2001年4月至今,任大阪經濟法科大學亞洲研究所客座研究員。2002年至今,任廈門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國際經濟學、亞洲經濟、華僑華人經濟。
·查看全部>>
目錄
序
前言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問題意識和研究課題
第一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主題--亞洲各國的工業化與華人經濟問題
第二節 基本研究方法
第三節 相關基本概念的闡述
第二章 亞洲新工業化的理論和課題
第一節 亞洲工業化的特徵
第二節 亞洲經濟發展模式及其主要理論概述
第三章 亞洲新興工業經濟體企業集團的崛起--以香港工業化為例
第一節 香港的工業化
第二節 香港地方資本的代表:華人企業集團的崛起
第三節 香港企業集團的實像--長江實業集團的案例
第四章 亞洲新興工業國華人企業集團的崛起--以新加坡的工業化為例
第一節 新加坡的工業化
第二節 新加坡地方資本(私人企業集團)的代表:金融業華人企業集團的崛起
第五章 東協國家華人企業集團的崛起
第一節 殖民地時代的馬來西亞華僑企業的發展
第二節 1950-1970年的馬來西亞華人企業集
第三節 NEP政策下馬來西亞華人企業集團的發展
第四節 馬來西亞工業化中華人企業所發揮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第五節 總結
第六章 亞洲新工業化與國華人企業集團的崛起-以泰國的工業化為例
第一節 東南亞最大的農工聯合企業
第二節 CP集團跨國經營事業的展開
第三節 總結
第七章 亞洲新工業化與中國的新型工業化
補論
參考文獻
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