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由來
“亞洲四小龍”在英文裡的翻譯是"Newly Industrial Economics",簡稱“NIE”,即“新興工業經濟體”,特別是在學術類期刊書籍中一般都譯為NIE,很少用直譯。
但英文中也有用“East Asian Tigers(東亞老虎)”、“Four Asian Tigers(亞洲四虎)”、“Asia's Four Little Dragons(亞洲四小龍)”指代亞洲四小龍的說法。
地區介紹
中國香港
香港現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特別行政區,繁華的國際化大都市。1842年至1997年,香港是英國的殖民地;1997年7月1日,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地處珠江口以東,北接廣東深圳市,南望廣東珠海市的萬山群島,西迎澳門特別行政區。香港是國際重要的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也是繼紐約、倫敦之後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香港是中西文化交融的地方,同時為全球最安全、富裕、繁榮和生活高水平的城市之一,有“東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購物天堂”等美譽。香港把華人的智慧與西方社會制度的優勢合二為一,以廉潔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系以及完善的法治聞名於世,特別回歸中國後,得利於開放的內陸往港的旅遊業,大大增加了收入,解決金融風暴下的失業率,使其在原四小龍之中其它三地受衝擊帶來的持續不振,而獨豎一帆。
香港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人口約713萬(2012年),總面積1104平方公里,是全球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之一。香港可分為四個部份:香港島、新界、九龍和離島。九龍是位於北邊港口的半島,香港島的面積78平方公里,是香港主要的金融商業區,但只占全香港陸地面積的7%,新界的面積約980平方公里,相當於香港陸地面積的91%。離島共包括262個島嶼,最大的離島大嶼山幾乎是香港島的兩倍大。1997年7月1日,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以來。香港實行資本主義制度、“港人治港”的政策,享有獨立立法、司法、行政權及免向中央繳納關貿稅等政策,以廉潔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系及完善的法治聞名於世。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也是國際和亞太地區重要的航運樞紐和最具競爭力的城市之一,經濟自由度指數位居世界首位。
大韓民國
大韓民國,簡稱韓國。位於東北亞,是一個新興的已開發國家。憲法領土範圍為整個朝鮮半島及附屬島嶼,實際領土約占朝鮮半島總面積的4/9。位於亞洲大陸東北韓半島南部,東、南、西三面環海,面積9.96萬平方公里,半島海岸線全長約1.7萬公里(包括島嶼海岸線)。自60年代以來,韓國政府實行了“出口主導型”開發經濟戰略,推動了本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在短短几十年里,一躍成為中等已開發國家,締造了令世界矚目的“漢江奇蹟”,韓國的人類發展指數2012年達到了0.909(極高),韓國在06年人均GDP達到2萬美元大關,在2013年人均gdp跨入世界30強。
韓國是亞洲四小龍之一,也是未來11國中唯一一個已開發國家,是世界上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韓國經濟被稱為漢江奇蹟。1963年韓國人均GDP只有100美元,到2005年卻超過16,000美元,增長高達160倍。截至2005年韓國的資訊科技產業多年來一直執業界之牛耳,除高速網際網路服務聞名世界外,記憶體、液晶顯示器及等離子顯示屏等平面顯示裝置和行動電話都在世界市場中具領導地位。此外韓國造船業亦是全球第二、輪胎業全球第三、合成纖維生產及紡織業居全球第四、汽車生產全球第五、鋼鐵生產全球第六。
韓國是世界上網路通訊發達的國家之一。韓國是全球網速最快的國家,美國《財富》2011年報導說,2010年韓國網速每秒流量為14Mbps,是全球平均網速(1.9Mbps)的約7倍,而美國50個州中網速最快的德拉瓦州(7.1Mbps)也只有韓國的一半水平,證明韓國在網路硬體環境方面的領先地位。2012年,在一份來自網路服務提供商 Akamai製作的報告中稱,韓國在2011年第四季度平均網速為17.5Mbps,繼續蟬聯全球網速第一。網際網路、寬頻、移動通信、3G等也有一定成果。韓國政府也很致力於發展數位化。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韓國政府、企業和科研機構致力於套用生物工程技術提高應對疾病的醫療技術。到2010年,韓國在生物工程上的投入達65億美元。首爾大學已經成功克隆世界上第一隻克隆狗史納比和兩隻瀕危物種的狼。
韓國航空宇宙研究院是韓國從事航天科研的主要機構。1992年8月11日,韓國第一顆科學實驗衛星“韓國星1號”進入太陽同步軌道,成為世界航天俱樂部的第22個成員。自1992年起,韓國至今已連續成功開發了8顆人造衛星。出於防止朝鮮半島軍備競賽的考慮,韓國的盟友美國長期以來一直試圖阻止韓國發展自主的飛彈和火箭技術。因此韓國與俄國合作發展航天技術。2008年4月,俄國成功將韓國首位太空人李素妍送至國際空間站。 2013年1月,經過兩次失敗後,韓國與俄國共同研製的羅老號運載火箭成功將科學衛星送至指定軌道,使韓國成為世界上第10個能發射衛星的國家。
新加坡共和國
新加坡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也是一個城市國家。該國位於馬來半島南端,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峽與印尼相隔,北面有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相望,並以長堤相連於新馬之間。新加坡是全球最為富裕的國家之一,其經濟模式被稱作為“國家資本主義”,並以穩定的政局、廉潔高效的政府而著稱。新加坡是亞洲最重要的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根據2014最新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的排名,新加坡是繼紐約、倫敦和香港之後的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新加坡在城市保潔方面成效顯著,綠化效果良好,走在新加坡,猶如徜徉於綠葉紅花之海,故有“花園城市”之美稱。
中國台灣
中國台灣地區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國大陸與太平洋地區各國海上聯繫的重要交通樞紐。台灣在經貿方面以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優先,於1970和1980年代與香港、新加坡及韓國並列為亞洲四小龍,經濟發展迅速,於90年代躋身發達地區之列;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與世界其他先進國家及地區齊平。2017年,台灣的GDP總量折合人民幣約39072億元,台灣過去7年的年平均GDP增速為3.36%。就台灣的經濟總量而言,台灣省剛好可以排在大陸河南省(44988.16億元)的後面,四川省(36980.22億元)的前面,位列中國各省第6位。
在1990年,經濟總量占比曾達到大陸的43%。如今隨著大陸的崛起和台灣經濟的放緩,台灣當年的地位不在。就台北人均GDP來看,2017年台北常住人口275萬人,按常住人口算,人均GDP為19.682萬元,在台灣排名第一,在全中國的話,僅排在深圳(20.45萬元)後面,排名第二。不過,由於台灣經濟增速放緩,人均GDP從2016年開始就負增長,在曾經的亞洲四小龍中墊底。在產業方面,台北集中了全台灣科技、工業等大部分優秀企業,台積電、統一、明基等等。
形成模式
外在環境
儒家文化背景基礎:英屬香港、大韓民國、新加坡共和國和中國台灣都位於“儒家文化圈”內,有相當類似的文化背景,而勤勞、節儉、重視教育這些傳統觀念都有助於經濟發展。
西方價值觀影響:韓國和台灣是在1950年代至1960年代美利堅合眾國的影響和援助之下,能夠和西方價值體系及經濟體系接軌;而新加坡與香港皆曾受到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殖民統治,在法治、教育、經濟各方面都深受影響。英格蘭人奠定的基礎建設也成為日後工業化與經濟發展的基礎。
政治高度穩定:韓國、台灣與新加坡當時是在威權政體之下,香港是由殖民政府一手主控,穩定的政治環境有助於刺激經濟發展,政策也相對具有高度一致性與延續性。
經濟特點
香港、台灣、新加坡、韓國都屬於幅員不大、工礦資源很少,但地理位置優越且同西方已開發國家有特殊關係的國家(或地區),並均為東亞或東南亞強國(或地區),政治中心也都是亞洲數一數二的大城市。它們的經濟發展具有一些鮮明的特點:
①增長速度快。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 ,國民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速度都接近或超過10%。
②出口擴張迅速 。台灣1970年出口總值是1960年的9倍,1980年為1970年的13倍;韓國1980年出口總值是1960年的534倍;新加坡1980年出口總值是1965年的20多倍。其間中國大陸在1972年後,海上貿易逐漸得到解封,急需補充工業產品,從這時起陸續有四小龍產品開始進軍中國大陸,使其工業產品更加日益猛增,它們長期的繁榮實質與開始擁有中國這個市場密不可分。
③經濟結構發生重大變化。韓國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從1961年的47.4%降為1985年的15% ,工礦業從16.5%上升為33.4% ;中國台灣農業比重從1952年的35.7%降為1978年12.1%,工業比重從17.9%上升為40.3%。香港與新加坡也從轉口港變為工業城市。
④人均國民收入水平迅速提高。
⑤失業人數減少,收入分配相對平均。80年代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失業率都降到4%以下,收入分配與歐美等國相比較為平均。
促進因素
對亞洲四小龍的經濟發展起促進作用的有以下因素:
①外部世界比較有利的發展環境:20世紀50~70年代,世界主要已開發國家經濟高速發展,為亞洲四小龍的出口導向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科學技術革命使已開發國家生產轉向技術和資本密集工業,亞洲四小龍擁有質高價廉的勞動力資源,正好發展勞動密集工業。東亞地區的穩定也使它們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經濟發展上。
②實行正確的經濟政策:台灣從20世紀50年代後期開始,放棄凱恩斯主義政策,採用貨幣貶值以利出口,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貨膨脹,並刺激居民儲蓄以增加投資來源等政策。韓國也仿效台灣貨幣貶值提高利率等方法。新加坡與香港則抓住有利時機,將消費城市轉變為工業城市。
③發揮政府的積極作用:亞洲四小龍的政府都為經濟發展創造各方面的有利條件,並積極參與投資,適當進行經濟管理。
④中華優良的文化傳統:亞洲四小龍同屬中華文化區,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都注意發揚了注重教育、甘於吃苦、勤儉節約等傳統。
⑤西方價值觀影響:香港與新加坡受到英格蘭殖民統治,在法律、教育、經濟各方面都深受影響;而台灣和韓國則是在1950年代以後深受美國影響,能夠和西方價值體系及經濟體系接軌。
影響範圍
亞洲四小龍的發展歷程,後來被亞洲許多國家如亞洲四小虎等借鑑,這些國家在10餘年後經濟得到大幅度的發展。但是由於過於依賴國際資本及偶有政治衝突、種族衝突,而成為當地經濟層面的一些隱憂,也是亞洲金融危機造成巨大損失的原因之一。
統計數據
國家/地區 | 首都/首府 | 人口 | 面積 (km) | 人口密度 (km) | 人類發展指數 |
韓國 | 首爾 | 5147萬 | 100,284 | 528 | 0.909 |
台灣 | 台北 | 2350萬 | 36,193 | 649 | 0.907 |
香港 | 香港 | 741萬 | 1,106 | 7039 | 0.913 |
新加坡 | 新加坡 | 561萬 | 719 | 7916 | 0.901 |
國家/地區 | GDP (購買力平價百萬美元) | GDP (國際匯率百萬美元) | 人均GDP (國際匯率美元) |
韓國 | $ 2026650 | $ 1531000 | $ 29743 |
中國台灣 | $1175310 | $ 571453 | $ 24227 |
中國香港 | $ 453019 | $ 341449 | $46310 |
新加坡 | $513744 | $323907 | $57714 |
世界排名 | 國家/地區 | 貿易額(百萬美元) |
8 | 韓國 | $ 1,084,000 |
11 | 香港 | $ 944,800 |
12 | 新加坡 | $ 818,800 |
18 | 台灣 | $ 623,700 |
世界排名 | 國家/地區 | 外匯儲備(百萬美元) |
6 | 台灣 | $ 403,170 |
8 | 韓國 | $ 328,799 |
9 | 香港 | $ 306,504 |
11 | 新加坡 | $ 261,678 |
國家/地區 | WTO | OECD | APEC | ADB | SEACEN | G20 | 東亞峰會 | ASEAN | AAEA |
韓國 | ○ | ○ | ○ | ○ | ○ | ○ | ○ | ○(APT) | ○ |
新加坡 | ○ | × | ○ | ○ | ○ | × | ○ | ○ | × |
台灣 | ○ | × | ○ | ○ | ○ | × | × | × | ○ |
香港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