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波波夫[物理學家]

亞歷山大·波波夫[物理學家]

亞歷山大·波波夫(1859年3月16日-1906年1月13日,АлександрСтепановичΠопов),俄國物理學家,無線電通信的創始人之一。1906年1月13日卒於彼得堡,終年47歲。

基本信息

生平

Александр Степанович ПоповАлександр Степанович Попов

1859年3月16日波波夫出生於烏拉爾山區的一個小村莊,父親是一位神父,1877年進入彼得堡大學學習,1882年畢業於彼得堡大學,在那裡,他研究出了用電線遙控炸藥爆炸。研究成功以後,同學們都叫他“炸藥專家”。

1892年畢業後留校在實驗室工作,1893年到俄國海軍喀琅施塔得魚雷學校任教。

波波夫於1894年發明了第一架無線電接收器,一個金屬檢波器,1895年改進成接收閃電發出的電磁波裝置,同年5月7日他在俄羅斯物理和化學學會演示了他的接收裝置,這一天后來被俄羅斯定為“無線電日”慶祝。7月將這個裝置安裝在聖彼得堡林學院的氣象站中,幾個月後發表了一篇論文說明這種裝置可以接收人工震盪源的信號。

1896年3月在彼得堡物理學年會時,在彼得堡大學的兩座建築物之間進行了傳送和接收電磁波信號的實驗,這比義大利物理學家馬可尼於1896年6月取得專利的裝置要早。

1897年在琅施塔得建立無線電台,同年夏在相隔5公里的兩艘軍艦非洲號和歐洲號之間實現了通信。

1898年他和俄國海軍一起進行了10 千米距離的海岸和軍艦之間的通信實驗,1899年實現了50千米通信。但由於馬可尼先取得了專利,國際上一般認為是馬可尼發明的無線電通信,可是俄羅斯人一致尊波波夫為無線電發明人。

1900年俄國海軍在波波夫的指導下在波羅的海中的高戈蘭島設立了無線電站,和芬蘭沿海城市科特卡之間實現了無線電通訊。(當時芬蘭屬於沙皇俄國),2月5日發出第一條信息,到了4月份,破冰船愛爾馬克號前往高戈蘭島解救被冰困住的戰艦,同時解救出50名芬蘭漁民,無線電站已經成功地傳送了440條信息,這時馬可尼剛開始第一次通信實驗。

1901年波波夫被任命為電技術研究所的教授,1905年被選為研究所所長,年底健康狀況惡化,翌年初即死於腦溢血。

貢獻

亞歷山大·波波夫亞歷山大·波波夫

1888年H.R.赫茲的實驗、法國E.E.布冉利和英國O.J.洛奇關於金屬粉末檢波器的研究報告,啟發波波夫建立電磁波可以傳輸信號的信念,於1894年製成了一台無線電接收機,他第一次在接收機上使用了天線。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根天線。接收機使用了經他改進的金屬粉末檢波器,並首次在接收機上使用天線,提高了機器的靈敏度。這台機器主要用於檢測雷電,故稱雷電記錄儀。

1895年5月7日波波夫發表論文《金屬粉末與電振盪的關係》。不久,波波夫用電報機代替電鈴作接收機的終端,形成比較完整的無線電收發報系統。

1896年3月24日,波波夫及其助手在相隔250米的建築物之間傳送了一份簡短電報。

1897年在琅施塔得建立無線電台,同年夏在相隔5公里的兩艘軍艦非洲號和歐洲號之間實現了通信。

1900年初,波波夫使電台的通信距離增加到45公里。

紀念

為了紀念波波夫在無線電方面的卓越貢獻,1945年蘇聯政府將5月7日規定為蘇聯無線電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