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波留赫是英國有名的科幻主義小說家。最具有影響力的一部小說是《偶然性》。
《偶然性》經典片段
西林繫上安全帶,鄰座的乘客正在和後面的一個人聊天。
此時飛機開始沿跑道滑行,引擎的轟鳴聲逐漸加大,兩位交談者也相應提高了嗓門。
飛機升高之後,發動機轉而發出均勻的嗡嗡聲。西林這時才漸漸弄清了他們爭論的焦點:偶然性在科學發現中是不是決定性因素——一個科學界“永恆爭論”的問題。交談雙方的年齡正屬於那種不知天高地厚的大學生階段。
一個舉例說:“倫琴、弗萊明、巴斯德,甚至連愛因斯坦也正式宣稱,他們都曾藉助於幸運的巧合。”
另一個則反駁道:“你認為偶然性是絕對的嗎?實際上,許多偉大發明的偶然性都是以科技進步的規律性為先決條件的。”
“可是我們怎樣解釋有些學科的跳躍式發展呢?”
西林覺得他們年輕幼稚,於是想看看幽默雜誌,但身旁的舌戰越來越激烈。
“許多學者的天才思想不都是在一種完全不合適的場合中產生的嗎?我們那兒有一位數學家,他的第一篇輝煌論著的構想就是在擁擠不堪的公共汽車中產生的。”
“學者在非工作時間思想豁然開朗,這並不難理解,但這是潛意識活動的結果。表面看來他並沒考慮所探討的問題,但問題一直在他的潛意識中,於是結論卻‘自動’冒出來,甚至可能在你所說的最不合適的場合中。”
西林閉上眼微微一笑。這可是一種絕妙的方法,要是我領導的單位能推行這種方法,肯定皆大歡喜。大家工作時間乾私事,非工作時間也乾私事,順便就把課題任務解決了。西林想著自己自從領導腫瘤所以來,壓在身上的行政事務越來越重。他似乎從科學博士變成了行政幹部,除去琢磨怎樣獎懲下屬,怎樣給早期診斷部弄到計畫外的設備等行政工作以外,就沒有一點時間來搞科研了。這與他考醫學院的初衷是相背的。年輕時想攻克癌症造福人類的抱負顯得有些渺茫,現在的任務只是協調幾個抗癌學派,使探尋病原體、腫瘤免疫、早期診斷等方面的研究順利進行。西林走馬上任已經一年多,但工作收效甚微。作為搞協調的領導者,他也可以提出新的科研構想,但是西林開始懷疑自己是否還有這個能力。
西林在半睡眠的玄想之後,發現鄰座聊天的話題已轉到了女孩子身上,看來剛才的舌戰是以平局告終的。
西林禮貌地打斷了他們的話,話題又回到先前對科學發明的規律性和偶然性的看法上。西林說:“你們先前的談話給人一種印象,似乎所有的科學發明都是順便搞出來的。照你們的看法,最好是躺在沙發上考慮科學問題,等著一個又一個的發明從潛意識裡浮現出來。”
“有時這種方法也確實是有效的!”那位“偶然性”的宣傳者用挑戰的口吻說。他顯然對西林說話的口氣很反感。
西林嘲諷地問:“請問,誰用過這種方法,結果如何?”
“我!”年輕人大聲說,隨即又反問道,“您了解現代腫瘤學的發展情況嗎?”
西林含混地嘟囔了一句。
“我想出了一種新的治癌方法。”小伙子突然說。
西林吃驚得臉色都變了。小伙子面帶得意地開始解釋:“它的實質是這樣的:惡性腫瘤可以說是聚集在一起的活細胞,其特徵在許多方面與正常細胞不同,並具有不可抑制的繁衍性。它們有不同於所寄生的機體的免疫系統,它們如同人體內的異物。現在讓我們來分析一下流感病原體。它致病的過程如下:進入細胞後改變其遺傳功能,於是細胞開始產生成千上萬的新病原體,細胞就這樣遭到破壞,而新產生的病原體又去侵襲新的犧牲品。正是利用這一點,可以專門培育出一種‘抗癌流感病毒’,讓它們具有隻作用於惡性腫瘤細胞的選擇功能,這樣一來,惡性腫瘤組織將會被吞噬掉。不過,惡性腫瘤遲早會產生免疫力,‘抗癌流感病毒’出現的衰變自然會帶來許多麻煩,這就需要不斷地往機體中引入一組組新的‘抗癌流感菌種’,由於它們能使癌細胞的免疫功能逐漸減弱,最後就能達到完全消滅惡性腫瘤的目的。”
這位“候補天才”住了口,看了看西林,等著他表態。
醫學博士沒有吭聲。從一方面講,他聽到了一個饒有趣味的想法;而從另一方面講,一個20來歲毛頭小子竟不費吹灰之力就找到了解決這個科研難題的鑰匙,他又覺得不可能。
或許全是胡說八道,但他轉念又一想,說不定這次談話也是個“偶然事件”,會成為他一生的轉機!這個小伙子沒有條件實踐自己的構想,而他卻擁有整整一個專門的科研機構,不過現在沒有必要去認真琢磨這個問題。西林於是拖長了聲音說:“這想法蠻有意思,不過依我看不是所有的論據都能站得妝“具體指什麼?”毛頭小伙打斷了他,想問個究竟。
西林早已過了爭強好勝的年齡了,於是淡淡一笑:“是指望我認輸嗎?”
小伙子還沒想好如何反唇相譏,機艙里的廣播已響了起來:“尊敬的旅客們,由於氣候條件不好,飛機需要臨時降落,什麼時候繼續飛行,請等待通知願改用其他交通工具的乘客,民航將做合理補償。”
這個通知將爭論之火徹底熄滅了。年輕人開始議論旅途延誤引起的後果以及民航技術設備的落後等等。西林則決定馬上退票,改乘火車,他飽嘗過困坐機場等候的滋味。
費了一番周折後,西林終於坐在火車的包廂里玩紙牌了。
西林對玩紙牌頗感興趣,在路上把飛機上的談話忘得一乾二淨。
幾個月之後他才想到那次談話。那時已是年終,科研經費還有一些剩餘,於是西林找了幾個頗有才能的“後生”,提議組織一個實驗室,打算將自己在飛機上聽到的構想付諸實踐。他自然沒有向任何人講出這一構想來自何人。
一段時間後,西林領導的這個實驗室竟然看到了曙光。他們成功地給動物做了實驗,證明用專門培育病毒治療癌症原則上是可行的。下一步就準備在自願者身上進行試驗了。在這史無前例的實驗之前,一個著名的科普雜誌的女記者來到研究所,準備向全世界報導征服“世紀脖的成功嘗試。
對西林的採訪一開始進行得很順利,後來女記者終於觸到了使研究所所長頭痛的問題。“請談一談,您的構想是怎樣產生的?”
西林事先準備好的答案卡在了喉嚨里,他想起了飛機上的年輕人。天才的構想儘管是別人的,可將它付諸實現也是件了不起的事情啊!
於是西林下定了決心。
“說起來這裡還有一段奇特的故事呢。為我們的研究工作奠基的主要構想,是在一次乘飛機時同兩個偶遇的旅客爭論時產生的”女記者記下了西林的話。她請西林回憶那次旅行的日期、飛機航班、鄰座的身分等等。西林提供了一些情況,但他不能確定,兩個年輕人是否是醫學院的學生。
兩天后,女記者打來電話,告訴西林一個使人震驚的訊息:那次飛機失事了,機組及全體乘客全部遇難,西林改乘火車,成了唯一的倖存者。但是,有乘客名單西林的心涼了半截。早知道是這樣,何必把發明者的榮譽分出去呢?他頓時又為這種想法感到可恥,後悔什麼呢?難道是因為自己無意中幫助了那個天才的年輕人,使他的名字不致被埋沒嗎?
西林突然覺得這個世界上的全部“偶然性”的重量都壓在了他的身上。他真想逃到天涯海角去,以擺脫這種道義感的重負。
電話里繼續傳來女記者激動的聲音:“您構想一下,如果那次您不換乘火車呢?那人類就會白白地錯失一項巨大的發明”“是的,我能想像出來。”西林沉重地說,並放下了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