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簡介
五龍洞森林公園被原始植被復蓋,秦嶺南麓的褶皺地形,又使公園內奇峰百態,瀑流千姿,溶洞隱含萬般風情。《漢中府志》雲:"(五龍洞)洞門高穹,洞內寬敞,深邃透露無光。洞後水勢橫流,莫知首尾,或曰龍潭。"巍峨的山勢,靈秀的水景,怪異的石形,茂密的森林和奇妙的溶洞群組合在一起,構成了五龍洞森林公園獨特的自然景觀。項目介紹
五龍洞森林公園是1997年經陝西省林業廳批准在國有金池院林場基礎上建立的省級森林公園,1998年完成總體規劃及評審工作,1998年被列為全縣重點建設項目和2000年漢中旅遊重點建設項目,並進行了實質性的建設工作。2001年10月,國家林業局組織專家組來公園進行考察,對公園的獨特資源景觀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園區集林景、水景、洞景等自然景觀於一體,山、水、林、洞結構合理,屬典型的北亞熱帶景觀,在地處石灰岩地帶上,植物群落如此豐富,而且保持如此完整,在全國實屬罕見,具有較高的科學考察價值。10月30日經中國森林風景資源評價委員會評審,國家林業局正式批准五龍洞為國家級森林公園,11月省計委對五龍洞森林旅遊開發項目下達了立項批覆,項目總投資6500萬元。2002年元月由陝西省林業勘察設計院編制完成的《五龍洞國家森林公園基礎設施建設及生態保護可行性研究報告》在西安通過專家評審,2002年4月省計委下達立項批覆。
氣候和野生動植物五龍洞森林公園年均氣溫12℃,四季景色各異。公園現已開發五龍谷、青龍溝、白龍溝三大景區,園內奇峰林立,溝壑縱橫,巨樹參天,古藤高懸,曲溪縈迴。更有眾多溶洞瀑布、原始森林、山竹、野花、羚牛、羚羊、小獼猴、大鯢、金雕等,集萬象之美於一體,巍峨壯麗,形態萬千。飛瀑流泉與奇峰奇洞珠聯壁合;山、水、林、洞融花、草、竹、菌同生共榮,相互映襯,構成了一幅獨具一格的天然畫卷,有“擴大了的盆景,縮小了的仙境”之說。
自然景觀
五龍洞森林公園被原始植被復蓋,秦嶺南麓的褶皺地形,又使公園內奇峰百態,瀑流千姿,溶洞隱含萬般風情。《漢中府志》云:“(五龍洞)洞門高穹,洞內寬敞,深邃透露無光。洞後水勢橫流,莫知首尾,或曰龍潭。”巍峨的山勢,靈秀的水景,怪異的石形,茂密的森林和奇妙的溶洞群組合在一起,構成了五龍洞森林公園獨特的自然景觀。
陽春三月,百木嫩芽初發,欣欣向榮,山花爛熳,爭奇鬥妍,遊人若置身於花的海洋;三伏盛夏,綠波隨風起伏,小溪潺潺,花樹倒映,如蓋的綠蔭,舒適宜人;金秋吐分,野果掛滿枝頭,香飄四野。秋霜襲來紅遍滿山,莽莽群山,層林盡染,登高遠望,大地一改夏日綠妝,變得色彩斑斕,仿佛一幅丹青妙手盡情渲染的山水畫卷,令人陶醉不已;嚴冬到來,群山深處,一片潔白寂靜,放眼遠眺,山舞銀蛇,林中銀妝素裹,分外妖嬈。踩著吱吱作響的積雪,遊人踏雪而來,即可飽覽壯麗山河的雪景,也可領略“大雪壓松挺且直”的詩情畫意。
基礎建設
旅遊產品建設
五龍洞森林公園開發建設,一直得到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熱切關注,經過近幾年的開發建設,現已建成部分旅遊基礎設施,基本上可以滿足遊人休閒觀光需求。
五龍洞森林公園特殊的地理位置,容自然山水、大規模溶洞群和珍奇動植物於一體的完美組合,加上西部大開發的強勁春風,經過進一步的開發建設,屆時將建成集旅遊度假、科學探險、森林療養、野生動物馴養繁殖、地方特產及旅遊產品開發和文化娛樂為一體的多功能風景區。
建設思路
五龍洞森林公園自1998年開始建設以來,得到了當地政府的高度重視,將其作為保護森林資源、涵養八渡河水源,發展旅遊產業,拉動縣域經濟成長的重大項目來抓,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牽頭主抓,並在深入景區調查的基礎上,提出了公園要發展,必須以保護資源為重點,基礎設施建設為核心,加快交通、電力、通信(訊)和飲水工程建設的指導思想,在條件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動員各有關職能部門共識共力,做了大量艱苦而又紮實的籌建工作,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建設均得到了一定改善。
建設投資
公園建設已累計完成投資1100萬元,"初步完成了縣城至五龍洞48公里路基工程改建,其中已硬化三級路面10公里,去冬今春正在拓寬硬化三級油路17公里。完成中川至五龍洞16km通訊電纜,架設9km10kv高壓輸電線路工程。修建園內游道15公里,整修景點60餘處;通訊、給排水、環保設施有了一定進展,安置"村村通"電視設備一套;改造配置風景林木8萬餘株;建成仿古大門一座,木屋、票房、餐廳1000餘平方米,具備接待100餘人食宿的綜合服務能力;正式出版了《五龍洞風物傳說》故事集。經過相關職能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在我們的艱辛努力下,公園的知名度在周邊區域及省內外有了一定提高,初步具備了接納遊人的能力。
主要景點
五龍谷景區
五龍谷景區南起長溝,北至秦嶺主梁,以深邃奇妙的溶洞景觀和蔥鬱蒼密的原始森林風光為主要觀覽內容。從長溝口沿溪而行,峰奇水折,林豐竹修,溶洞時現,百鳥鳴澗,恍若世外仙境。主要景點有五龍卵石、五龍洞、四佛洞、牛首峰、小龍洞、懸天洞、水龍穿石、流雲瀑布、全家福、金角掛月、幽篁曲溪、古寨遺韻、四龍繞柱、龍王潭、紅樺迎風、古棧道、原始森林、望羊台、聽濤峰、鷹嘴峰、呼龍台、碾盤石等。
五龍洞洞口
位於秦嶺主梁梁脊南側,海拔1800米。洞口豁開高約14米,寬約10米,遠看酷似城門洞開。洞內有洞,洞內套洞,洞洞相聯,上下多層。洞內景致較為豐富。石瀑、石幕石花,石柱等琳琅滿目。入洞約 10 米有天並,腳下流水潺潺,卵石鋪墊,空間十分開闊,可容百人,再沿洞前行 20 米,主洞一分為二,兩洞主體走向均呈東-西,洞內景致各具特色。空間忽大忽小。大廳可容幾十人甚至上百人.狹窄處一人通過也相當困難。繼續深入,或匍匐,或爬行,時蹲時臥,並無節律。洞中多處出現吊形大廳,高約十米,其頂幾乎與地表接通。更有趣味的是洞中有洞、洞內套洞,時抑時暢,忽高忽低。有的鐘乳石長約米餘,有的石箏宛如香蕉堆放,鱗次櫛比、有的形如雪花、有的形如松塔,或大或小,錯落布局,面積也大小不一。還有些造型如泥牛入海、猴子撈月、烏龜爬行、玉兔入洞、山鹿揚蹄,形形色色,使人留連忘返,五龍洞從來沒有人走到盡頭。
流雲瀑布
位於流雲瀑布處,此處谷狹溝深,溝中巨石鋪底,由於水流長期的沖刷岩石,岩面上形成石槽石盆。"滴水穿石,志在不捨",遊人觀之,無不受其啟悟,感慨萬千。
四佛洞
位於五龍洞以南的板腸灣。洞口有一大廳,洞開三口,主洞口如一石室,左右各一側洞。進洞十米又有一面積近20平方米的大廳,廳四周鍾乳、石筍、石幕、石柱錯落分布。最引人注目的是四尊石柱並立,如四佛靜立,故洞名"四佛洞"。沿洞深入,腳下石隙清流淙淙,四周石筍、石柱、石花,猶如進入雕塑世界,壁畫長廊,使人目不暇接。洞深約150米,曲折狹窄,或左或右,或上或下,趣味無窮。
白龍溝景區
白龍溝景區南起公園邊界,北至長溝與五龍谷景區為界。以飽覽群山秀容雄姿為主,集山景、石景及溶洞景觀為一體,奇峰如雲、石崖如削、洞開危壁、瀑流飛瀉。主要景點有:奇秀峰、石塔、千仞壁、白龍洞,摩崖玉簾、玉溪浣芳、鐵杉清風、煙柳曲溪、青崖飛丹、摩崖石刻、神女峰、望仙台、響水崖、杜鵑映溪、轎子石等。
神女峰
位於白龍溝,溝北一峰高聳,如一神女駕雲而來,懸崖褶皺,形似迎風飄舞的裙裾,形象生動,栩栩如生,峰上林豐草茂,密樹如雲,峰下綠水潺潺,曲折瀠洄。溪畔有一望仙石,平坦如台,登臨其上,可覽神女峰全貌。
奇秀峰
位於白龍溝腦,海拔2214米,為公園的最高峰,其峰突兀而起,如一盞銀燭,直插雲霄、巍峨雄壯。正如詩中所云:"山名秀峰與天齊,四顧環山座座低,隔斷南北來往雁,只有日月伴東西。"
青龍溝景區
青龍溝景區與白龍溝景區相鄰,以登高探險,觀覽大地地貌為主題。主要景點有:二龍戲珠、象頭峰、青龍洞、白虎峰、猴王峰、梨花春雪、獅子石等。
將軍峰
峰高30多米,從溝中拔地而起,似公園的天然門戶。將軍峰三面懸崖如削,巨石錚錚,如把關將軍,峰頂有白虎石。登上峰頂,可見中川全貌,其蒼山碧色,一覽無餘,確有"曉行先見紅日起,晚步獨披淡秋風"的非凡意境。
呼延亭景區
呼龍台位於一座逶迤石嶺的巔頂處。倘若遊人願意從五龍洞石窟出發,繼續北攀,很快就能登至雲崖聳奇的一個地方。未及揮汗,已發現自己不知何時身臨三面懸空之境,但覺萬仞接地、兩腋生風,對面是隴南的千頃林海,煙海浩淼,氣象森然。每在夏季,遊人只要佇立於此,向著對面空谷引吭一呼,任是碧天晴空,也會在瞬間風起雲湧、電閃雷鳴,猶如真有天龍奮鱗乘威而來。屢試屢應,十分神奇,由此被稱為"呼龍台"。
歷史人文
紙廠遺蹟
在碾盤坪寬坦的平地上,很早以前建有一紙廠,利用遍山青竹,碾漿造紙。現有一石碾盤存留路邊。
古寨遺韻
在五龍洞稍下,有一平坦谷地,紅樺參天,秀竹圍合,為唐宋時代的葉家寨遺址,雖人空寨荒,但那依山環水的遺蹟以及遺傳下來的神話一般的傳說令人心馳神往。
地方特色美食
略陽罐罐茶
罐罐茶是略陽縣的傳統茶點飲食,極富民族和地方特色。有水泡茶、面罐茶、油炒茶等類型,其中以面罐茶最為出名,民間曾這樣說:"鄉土風味罐罐茶,略陽城鄉不離它;清早起來掛頂鍋,柴棒樹根火架大;水倒半罐放茶葉,面拌調合清油下;茴香、藿香、生薑加,邊煮邊調油鹽茶;一人一碗放調料,臘肉、核桃,雞蛋花;火烤乾饃香又脆,肚飽心暖精神佳。"略陽古代為白馬氐族的東境地,當地人食以牛、羊肉為主,經常過著遊牧生活,罐罐攜帶方便,隨時隨地就可熬茶解渴充飢,有易消化耐飢作用,所以倍受青睞。現今通常是用白面加上藿香、茴香、蔥頭、茶葉、生薑等在面罐中用水熬成流體,倒入碗中再放上核桃仁、雞蛋、肉丁、豆腐丁等佐料,配以酥脆的饃片食用,其味美爽口,回味悠長,且有健脾開胃,醒腦清竅的作用。
菜豆腐節節
用豆漿煮開摻上漿水菜點出豆腐後,再下入"節節子"(當地以玉米面配白面擀製成的一種短麵條),做成的一種飯食,並配蒜辣子、泡菜等小菜食用,其味酸甜可口,清香宜人,是略陽縣人們普遍喜歡的一種地方飲食。
略陽烏雞
略陽烏雞,又叫略陽烏骨雞、烏肉雞,是陝南漢中地區略陽縣的特產,是我國禽類中的珍禽之一。據出土文物《天雞壺》考證,遠在東晉年間就有這種烏雞的養殖,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
金裹銀
用玉米面配大米蒸煮的一種飲食,因金黃色的玉米粉中夾裹著白色的大米,故稱"金裹銀",是氐羌族飲食的遺傳。
漿水魚魚
把玉米面粥用專用的漏勺在涼開水中製成“小魚”或蝌蚪狀的小飯糰,然後盛入用漿水菜燴制的湯菜中食用的一種飲食,其味酸甜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