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顧震濤在《吳門表隱》中稱:"石龍在烏鵲橋東,名龍壇,闔閭所造,今為五龍堂。庭外池中以石板覆五井,或雲壓太湖水怪,遇旱啟板即雨。唐貞元中李紳撰記。 "
據明洪武《蘇州府志》記載,南宋淳熙十年(1183)七月,蘇州大旱,知府耿秉至五龍堂祈雨。忽一日有小龍盤鏇顯靈,次夕即大雨滂沱。後由耿秉奏請詔賜"祈雨靈驗"、"靈濟廟"。
南宋紹熙四年(1193)敕封五龍為東靈侯、西城侯、中應侯、南平侯、北寧侯,意為"東南西北中,靈城應平寧"。《吳郡金石目》載有:"靈濟廟敕封五龍碑,紹熙五年五月九日,行書。 "由是香火鼎盛,年有賽會。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大旱,江蘇巡撫陳文恭設壇禱而啟板,立應。相傳郡中逢亢旱,有司以虎骨投之,能暴雨不止。
清代嘉慶十七年(1812)又將太陽宮風神廟神像移入五龍堂,題額"風伯龕",這是五龍堂的鼎盛時期。
民國20年五龍廟停祀,屋宇十餘間尚存舊貌,抗日戰爭期間曾設五龍堂國小。
廟址於1951年起改為民宅及避雷器元件廠。1951年五龍堂巷東側均劃歸蘇州市南園賓館,五龍堂剩餘劃入南園賓館。至此,五龍堂遺存全部消逝。
相關詞條
-
五龍堂村
相傳古時村內有位老太太,生有五個兒子。 到了夜裡,天空烏雲密布,一聲響雷,大雨傾盆而下。 老太太大聲呼喊,隨著一道閃電,五個兒子全變成了龍,破門騰空而去。
簡介 由來 傳說 -
五龍氏
自人皇已後有五龍氏,五龍氏,兄弟五人,並乘龍上下,故曰五龍氏也。五龍氏兄弟五人,老大叫皇伯,老二叫皇仲,老三叫皇叔,老四叫皇季,老五叫皇少。5人共同治理...
歷史記載 歷史原型 五色帝傳說 宗教信仰 歷史考證 -
五龍台
五龍台。位於四川省萬源草壩鎮與大沙、石窩三鄉交界處,最高海拔1263米。由秦嶺山脈逶邐綿延至湧泉寺向南奔涌而來,背依寶鼎寨。山上有五個平台組成,主寨稱五...
地理位置 歷史簡介 相關戰役 -
五龍禪寺
五龍禪寺原名五龍廟,在上海市金山區金張公路,緊傍五龍港。廟裡供奉宋朝武將施鍔(字伯成、封號靖江王鎮海侯),傳說施鍔亦是一名神醫,善於岐黃之術,能治百病,...
簡介 廟會 歷史 法師簡介 -
泊頭市窪里王鄉五龍堂國小
河北省滄州泊頭泊頭市窪里王鄉五龍堂國小
-
五龍禪寺[上海五龍禪寺]
上海五龍禪寺簡介五龍禪寺原名五龍廟,在上海市金山區金張公路,緊傍五龍港。廟裡供奉宋朝武將施鍔(字伯成、封號靖江王鎮海侯),傳說施鍔亦是一名神醫,善於岐黃...
廟會 歷史 法師 -
五龍池風景區
五龍池風景區主要由五龍池景區、牡羊景區、陡寺景區、蓮花池景區四大景區組成。五龍池景區在山西省五台縣陳家莊鄉新鷂溝村(躍子溝)牡羊景區在山西省五台縣陳家莊...
五龍池風景區介紹 傳說介紹 牡羊景區介紹 陡寺景區介紹 -
五龍橋[江蘇省蘇州市橋名]
五龍橋是蘇州城南面的太湖之水進入口,是蘇州城的五個橋洞石拱橋,是蘇州城的東南屏障。“鎖鑰鎮三吳下飲長虹規半用;支條鍾五水遠通飛騎扼全湖”這幅橋聯就是如實...
基本信息 其他介紹 -
五龍針
五龍針是一味主治鶴膝半肢風,並無名腫毒,初起跌閃的藥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