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五虎山,原名九山,有九座山頭並排於灤河北岸,上下有九條泉水匯而入灤,似九條銀龍戲水。山北有一條交通要道——米峪口。據《永平府志》載,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這裡山路崎嶇,不便通行,山西介休縣有一名叫段文德的商人為商旅之便,捐小米為開鑿之資,米峪口便由此而得名,之後康熙帝出入14次,狩於九山,均有志載,此口為攀九山之要道。
歷史記載
據《遷西縣誌》載,康熙28年冬10月,上送孝懿仁皇后梓宮至青 東陵,聞九山有猛虎出沒,傷人牲 命,仁皇駕幸米峪口,狩於九山,未獲。三十年冬十二月,又至,駐足7日,獲虎5隻,詔改九山為五虎山。清代嘉慶年間遷安縣教諭張太復詩云:“當年萬乘從天來,雲罕羽騎彌山隈,漫岡絡野被網罟,突出白額奔風雷,烏號雕弓夏服箭,一發再發血雨濺,范用三驅禽得五,萬歲聲呼人億萬,仁皇至仁罷窮搜,天顏有喜山名留……”足見當年狩獵場面為壯觀。如今,五虎山仍松林遮日,濤聲不斷,進得山中,隨濤聲常有虎嘯相隨,百鳥啁啾,若遊人有興,獵槍一甩,槍槍都有所獲。若狩獵小憩,還可探得地下長宮之奇。五虎山因載下聖祖仁皇之功德而詔於天下,然天地造化,又早蘊神靈於其中了,密密松林,蔭天蔽日,山中突出一洞,名為枯松洞,洞寬5.5米,高2.4米,洞內右側有小耳洞,小耳洞又套一牛角洞,正洞內有斜井一口,冷風習習。相傳戰國時,有袁達、李牧在洞中學道,因其二人殺富濟貧,除暴安良,故後人在洞中塑有袁、李二人遺像,自此改名袁李洞。
袁李枯松學道,文德捐米鑿路,也許其德行感化上天、示“神武”於這九龍、五虎相傍,人間與地下相通的古獵場,實屬藏龍臥虎之地。
康熙皇帝多次到此狩獵,並留下了一系列傳說,其中有格格墓、誅五虎、封倒刺、上馬石、射虎台、聖水泉等。山林內的原始次生林枝繁葉茂,植被良好,空氣清新,是一座天然的氧吧。 奇石谷生態園位於五虎山北麓,區域內一條溝谷蜿蜒起伏直至峰頂,整個山體以花崗岩為主,地質年代與太平寨古岩相近,形成年代約在30億年以上,屬世界上最古老的岩石之一。
景色
遷西的五虎山景區可進入性一般,適合小車自駕游。秋天道路兩旁的山脊上長滿了粟 子樹,秋天到了粟 子散落了一地,可以一邊玩兒一邊撿栗子,收穫頗多。遷西的五虎山是一道淺淺的山窪,十分的幽靜,山谷里的山泉水靜靜的流淌著,一派田園風光。這裡遠離城市的喧鬧,工廠的污染,環境優美,秋天的早晨下霧的時候可以到山上採摘野生的蘑菇,以肉蘑最佳,登高賞紅葉,最紅的要數鳳凰樹了,看著都讓人開心。如果玩兒累了還可以住在山谷里,有小酒吧,發發獃,聊聊天,是一個休閒度假尋找野趣的不錯的選擇。登上五虎山山頂周圍的山上碩果纍纍,一派豐收的景象,著實喜悅之情難以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