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
傳說很久以前,玉帝宣布天上的毒物要等春雷響第一聲才可以到凡間去,所以人們都叫那個時候為驚蟄。不過有的毒物怕冷,於是,它們就約好到端午節天氣暖和後再一起去為害人間。這五個毒物就是蛇、蜘蛛、蠍子、蜈蚣還有壁虎。它們在端午的時候來到了人間,剛到一戶人家的門口,就聽見這家裡女主人在說,快吃,這是油炸的五毒。五個毒物大吃一驚,便趴到窗戶上看,只見桌上五個盆子裡有紅紅的五道菜。那女主人一邊吃一邊說,這“五毒菜”真好吃。
“五紅菜”在五個毒物的眼裡變成了它們的血,五個毒物嚇得魂飛魄散,急忙從這戶人家逃走了,從此再也不敢去。以後,人們都在端午這天吃五種紅顏色的菜來嚇退那些毒物,希望它們不進自己的家裡。
時令佳肴
對於“端午節”吃“五紅”,南京醫科大學營養學系的劉老師表示,其實“五紅”就是初夏季節的時令佳肴。其中,莧菜含有大量紅色素,多食能清熱去火有益健康;黃魚,營養價值很高,藥用價值也很高,富含維生素A,多食能明目去火;河蝦,能壯腎陽、托毒;鴨,能清熱氣、解濕毒;鴨蛋,味甘,性涼,有滋陰、清肺、豐肌、澤膚等作用。
除了吃“五紅菜”外,老南京還有“五黃菜” ,即雄黃酒、黃鱔、蛋黃、拌黃瓜、燒黃魚;“五毒菜”,即銀魚、蝦米、茭菜、韭菜、黑乾雜炒而成。
民俗
老南京為啥特別看中“五紅菜”,其他地方的老百姓也時興吃這個嗎?對民俗文化頗有研究的老南京王先生介紹說,其實端午節的風俗,各地還是有所區別的。例如以蘇州為代表的江南水鄉,端午的特色是“五白”,即白切肉、白斬雞、白豆腐、白蒜頭、茭白。而以揚州為代表的蘇北,則是12紅。主要有紅燒魚、油爆蝦、紅蘿蔔、紅燒肉等。而從上世紀70年代初開始,龍蝦開始爬上飯桌,不少人開始用龍蝦代替河蝦了。王先生認為,從南京的端午節習俗可以看出,南京是一個包容的城市,她包容了其他城市的風俗。現在的南京人中,很少有祖祖輩輩都是南京人的,有不少祖籍是河南、安徽、浙江以及蘇北的,這些來自他鄉的人,帶來了自己家鄉的風俗習慣,慢慢地,讓南京這個包容的城市接納了,也才有了現在的“五紅”。
不宜人群
有關專家表示,“五紅菜”不僅是端午節的節日菜,也是初夏季節的時令菜餚,適當多食有益健康。但部分特殊人群不宜多吃。例如,黃鱔中含有的“鱔魚素”能調節血糖,但虛熱及外感病患者要慎服。
黃魚有健脾升胃、安神止痢、益氣填精的功效,但急慢性皮膚病患者忌食,支氣管哮喘、
淋巴結核、紅斑狼瘡、腎炎患者也要忌食;另外,莧菜性涼,清熱利濕,但陰盛陽虛體質、慢性腹瀉者不宜食用。而且,莧菜不宜與甲魚同食,否則會引起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