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節蛇

五節蛇

五節蛇的傳說是虛假的。蛇是一種整體性生物,不可能斷體自植。其實這都是民間的無稽之談,根本沒有的事。所謂的“碎蛇”,其實它指的是細蛇晰,它沒有四肢,僅存殘跡,小眼睛,身如蛇狀,行動也極似蛇的爬行。它的尾巴極容易斷,可它的再生能力特彆強。故人們又稱為“脆蛇”和“碎蛇”。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五節蛇常見於在我國自然保護區神龍架山林之中,有一種奇異的五節蛇。

五節蛇五節蛇

這種蛇從山崖上滑落下來時,隨著“叭”的一聲響,蛇身一下子摔成四五節,你別以為它死了。這時怪事出現了,只見脫開的每一節蛇體,都跳動起來向蛇頭靠近,不一會,整個又連成一條,靈活地鑽進草叢。就像鏈條脫散開又接是一樣,不見流血,不留痕跡。

據當地人說,這種蛇就是名貴的中藥材“碎蛇”,蛇摔斷若當時被人任意揀走一節,它就不能復活了。

其實,蛇是一種整體性生物,不可能斷體自植。所謂的“碎蛇”,其實它就是蛇蜥,它沒有四肢,僅存殘肢,小眼睛,身如蛇狀,行動也極似蛇的爬行。它的尾巴極容易斷,可它的再生能力特彆強,斷了也能再生。故人們又稱為“脆蛇”和“碎蛇”。

外形特徵

五節蛇五節蛇

長約40厘米,秤桿般粗細,鱗片呈褐色,且有芝麻般大小的白點,外貌與鱔魚相仿當地人又稱之為“乾黃鱔”。

分布範圍

西藏墨脫縣墨脫村

五節蛇五節蛇

生活在西藏墨脫縣墨

脫村的山坡上,是一種隱藏在地下生活的動物。每到五六月間人們翻地時常常會發現它,由於它容易斷,所以當地人叫它碎蛇。用碎蛇浸泡的酒,治療風濕性心臟病和風濕性關節炎效果良好。

湖北利川市

與重慶市萬州區接壤的湖北利川市,有一種小蛇。它長約40厘米,秤桿粗細,鱗片褐色,上有芝麻般大小的白點,肛門後有兩道凹形線槽。它外貌似鱔魚,被當地百姓喚著“乾黃鱔”或“秤桿蛇”,而它的常用名則叫“碎蛇”,此名是由它的身體容易碎斷而得來。

生活習性

五節蛇五節蛇

蛇的棲息環境因生活習性不同而有差異。如金環蛇,多在丘陵山地、水域附近活動,以夜間活動為主,魚類、蛙、蜥蜴、鼠及蛇是它的美味佳肴;銀環蛇多在水田、塘邊及低洼濕地活動,活動亦在夜間,捕食鼠類、蜥蜴、蛙類、魚類(泥鰍魚最好)以及其他蛇類;眼鏡蛇常在丘陵山坡及山腳下的灌木叢中和平原的牆基、石縫處、墳堆、向陽山坡活動,以捕食小哺乳動物、鳥類及其卵、蜥蜴、蛙類、魚類和其他蛇類為主;五步蛇多在樹旁、陰濕石隙、雜草中、溪旁石下活動,主要捕吃蟾蜍、蛙、鼠及蜥蜴為生;蝮蛇多在頹牆、廢墟及村落前後或菜地中活動,主要食物是鼠、鳥、蜥蜴、蛙、魚等;竹葉青多活動於丘陵山區溪邊及草叢灌木中,早晚活動頻繁,

以鼠、鳥、蜥蜴、蛙類為食餌。總之,我國常見的各種蛇類,特別是毒蛇的生活習性和活動規律是不相同的(見表1-2)。只有了解各種蛇類的活動規律和生活習性,才能把蛇養殖好,並能預防毒蛇咬傷於未然,所以必須很好了解和掌握蛇的生活習性。 蛇的活動規律 蛇是一種變溫動物。它的體溫常是隨著四季氣溫的變化而變化的,體內的代謝率和活動也與體溫變化息息相關。體溫高時,代謝率高,活動頻繁;體溫低時,代謝率低,活動減弱。一般地說,從春末到初冬,是蛇類活動的黃金季節,特別是在驕陽似火的夏季和天高氣爽的金秋,蛇類活動最為活躍,經常到處流竄,晝夜

尋找食物,俗話說"七橫八吊九纏樹",就形象地說明了7、8、9這三個月是蛇類活動的高峰期。但是蛇類喜熱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尤其是在炎夏的酷暑,它們喜歡在樹蔭、草叢、溪旁等陰涼場所生活棲息。從秋季到冬季,隨著氣溫的逐漸下降,蛇體內的代謝隨之降低,當它的生理活動減慢到一定水平後,就逐漸進入到"冬眠"期。一般的毒蛇從11月下旬就已經開始不吃不喝,不蛻皮,相繼入洞冬眠了,這時它們往往是幾十條甚至成百條群集在位於高燥處的洞穴里或樹洞裡蟄伏過冬。待到翌年春暖花開,冰消雪融時,才從蟄伏狀態中甦醒過來,並重新開始一年新的生活。從人洞到冬眠期大約需要三個月時間,主要依賴以脂肪形式貯藏在體內的營養物質進行緩慢的補充來維持

其最低限度的生活營養料。 毒蛇依其晝夜活動情況不同,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喜歡在白天活動的,稱為晝行性蛇類。如眼鏡蛇、眼鏡王蛇等。第二類是怕強光,喜歡在白天隱伏,夜間活動的,稱為夜行性蛇類。如金環蛇、銀環蛇、烙鐵頭等。第三類為喜歡在光線較弱的情況下活動的(多在晚上及陰雨白天活動,耐寒性強),稱晨昏性蛇類。如五步蛇、蝮蛇等。蛇類活動受溫度的影響要比受光線的影響要大得多。如晝行性的眼鏡蛇,在十分炎熱的夏天,經常在夜間出現;晨昏性的蝮蛇在低溫天氣,常在中午前後陽光充足時出沒,而夜間活動得很少。一般地說,蛇類活動較適宜的溫度是20-30℃之間,其活動的最適宜溫度為10-35℃。更有趣的是,生活在熱帶的蛇不單在冬季"冬眠",而且在炎熱乾旱的夏季亦需進行"休眠",動物學上稱之為"夏眠"。為什麼蛇要進行"夏眠"呢,原來,當熱帶炎熱乾旱的季節到來時,由於長時間不下雨,池塘、湖泊可能全部乾涸,蛇和壁虎、鱷魚、肺魚以及草原中的龜類等動物一樣,賴於生存的條件已變得不利。為了適應外界環境使之能繼續生存下去,它們便轉入"地下",深居簡出,不食不動,進入"夏眠"狀態,以求能度過炎熱乾旱的夏季。

藥用價值

五節蛇五節蛇

五節蛇可入藥,主治跌打損傷,消腫解毒,還可以用以防治豬瘟及多種禽類疾病​

如何判斷蛇是不是有毒

一般人單憑頭部是否呈三角形或者尾巴是否粗短,或者顏色是否鮮艷來區分,這是不夠全面的。雖然毒蛇頭部呈明顯的三角形,但也有的毒蛇,頭部並不呈三角形;而無毒蛇中的偽蝮蛇,頭部倒是呈三角形的。五步蛇、腹蛇和眼鏡蛇的尾巴確實很粗大,但烙鐵頭的尾巴就較細長;很多色澤鮮艷的蛇,如玉斑錦蛇、火赤鏈蛇等並非是毒蛇,而蝮蛇的色澤如泥土或似狗屎樣,很不引人著目,但卻很毒。因此區別有毒和無毒蛇主要根據以下幾點:

1、毒腺 有毒蛇具有毒腺,無毒蛇不具有毒腺。毒腺是由唾液腺演化而來。位於頭部兩側、眼的後方,包藏於頜肌肉中,能分泌出毒液。當毒蛇咬物時,包繞著毒腺的肌肉收縮,毒液即經毒液管和毒牙的管或溝,注入被咬對象的身體內使之發生中毒,無毒蛇無這一功能。

五節蛇五節蛇
五節蛇五節蛇

2、毒液管 是輸送毒液的管道,連線在毒腺與毒牙之間。只有毒蛇才具備有毒液管。

3、毒牙 毒蛇具有毒牙,它位於上頜骨無毒牙的前方或後方,比無毒牙既長又大。

那么,哪些無毒蛇容易與有毒蛇混淆呢?

常被誤認為是毒蛇的幾種無毒蛇,由於外形特殊,色斑鮮艷,而且性情兇惡,所以常被當地一些民眾視為是毒蛇而驚慌失措,其實這種蛇咬人時對人體是無害的。如虎斑游蛇(又叫野雞勃子蛇)、赤鏈蛇(又叫火赤鏈)等。

外形或色斑與毒蛇容易混淆的無毒蛇黃鏈蛇(又叫黃赤鏈),由於背面有黑黃相間的橫紋,常被誤為是金環蛇;黑背白環蛇,由於蛇背有黑白相間的橫紋,也容易被錯認為是銀環蛇;頸棱蛇(又叫偽蝮蛇),體粗尾短,背面呈棕褐色,有兩行粗大的深棕色斑塊,頭部略呈三角形,外形極像蝮蛇或蝰蛇;翠青蛇(又叫青竹標)由於通身都是綠色,所以常與竹葉青混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