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一。
【組成】片薑黃(洗去灰土) 羌活 白朮 防己各30克 甘草(微炙)15克
【用法】上藥哎咀。每服12克,用水250毫升,加生薑10片,煎至200毫升,去滓,溫服。病在上,食後服;病在下,食前服。
【主治】風寒濕邪,客留肌膚,手足緩弱,麻痹不仁,或氣血失順,痹滯不仁。
五痹湯是一劑中藥方劑,配方主要有薑黃、羌活、白朮。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一。
【組成】片薑黃(洗去灰土) 羌活 白朮 防己各30克 甘草(微炙)15克
【用法】上藥哎咀。每服12克,用水250毫升,加生薑10片,煎至200毫升,去滓,溫服。病在上,食後服;病在下,食前服。
【主治】風寒濕邪,客留肌膚,手足緩弱,麻痹不仁,或氣血失順,痹滯不仁。
組成: 羌活、防己、白朮、當歸、白芍、防風、黃耆(炙)、片子薑黃各等分,炙草減半。 主治: 風寒濕合而為痹,肌體麻痹不仁者。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加生薑10片,水煎,看病在上下服。參考資料《保命歌括》卷十五。 ...
參考資料增味五痹湯,主治:風寒濕合而為痹,肌體麻痹不仁。
同名方劑匯總 參考資料痹,痹症,中醫指由風、寒、濕等引起的肢體疼痛或麻木的病。又指粗心,也指馬虎不經心,缺乏警惕性:麻痹大意。讀音:bi部首: (病字邊) 部首筆畫:5部外筆...
字 痹症 中醫解釋 來源 康熙字典加味五痹湯主治五臟痹證,風寒濕氣,客留肌體,手足緩弱,麻痹。
別名 處方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 方劑來源加減五痹湯用於痹證。
《何氏濟生論》卷一岐伯曰:痛者,寒氣多也,有寒故痛也。 其寒者,陽氣少,陰氣多,與病相益,故寒也。 帝曰:夫痹之為病,不痛何也?
出處 本章要點 原文 注釋 譯文病名。五臟痹為《內經》對痹症從疾病部位分類的一種分類方法,即肝痹、心痹、脾痹、肺痹、腎痹。《素問·痹論》篇中論述了痹症的病因病機、分類方法、臨床表現、傳...
概念 解讀 中醫套用除濕蠲痹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重訂通俗傷寒論》引林羲桐經驗方。具有健脾祛濕,溫經通絡之功效。主治著痹,麻木不仁。
組成 用法 功用 主治 附註痹病泛指機體正氣不足,衛外不固,風、寒、濕、熱等邪氣乘虛而入,致使氣血凝滯,經絡痹阻,引起相關係統疾病的總稱。《內經》所言五臟痹、六腑痹、奇恆之腑痹、五...
病因病機 臨床表現 診斷 鑑別診斷 辨證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