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爪龍[五爪金龍的別稱]

五爪龍[五爪金龍的別稱]

五爪龍(牽牛藤、黑牽牛),是一種多年生纏繞草本植物,可入藥。多年生纏繞草本,,全體無毛, 老時根上具塊根,莖細長,有細棱,有時有小疣狀突起。

基本信息

別稱

五爪金龍(廣西)五爪龍、上竹龍、牽牛藤、黑牽牛、假土瓜藤(廣西)

形態特徵

葉掌狀5深裂或全裂, 裂片卵狀披針形, 卵形或橢圓形, 中裂片較大, 長4-5cm, 寬2-2.5cm, 兩側裂片稍小, 頂端漸尖或稍鈍, 具小短尖頭, 基部楔形漸狹, 全緣或不規則微波狀, 基部1對裂片通常再2裂;葉柄長2-8cm, 基部具小的掌狀5裂的假託葉(腋生短枝的葉片).

聚傘花序腋生, 花序梗長2-8cm, 具1-3花, 或偶有3朵以上; 苞片及小苞片均小, 鱗片狀, 早落; 花梗長0.5-2cm, 有時具小疣狀突起; 萼片稍不等長, 外方2片較短, 卵形, 長5-6mm, 外面有時有小疣狀突起, 內萼片稍寬, 長7-9mm, 萼片邊緣乾膜質, 頂端鈍圓或具不明顯的小短尖頭; 花冠紫紅色, 紫色或淡紅色, 偶有白色, 漏斗狀, 長5-7cm; 雄蕊不等長, 花絲基部稍擴大下延貼生於花冠管基部以上, 被毛; 子房無毛, 花柱纖細, 長於雄蕊, 柱頭2球形.

蒴果近球形, 高約1cm, 2室, 4瓣裂.

種子黑色, 長約5mm, 邊緣被褐色柔毛.

藥用信息

【出處】《南寧市藥物志》

【拼音名】Wǔ Zhǎo Lónɡ

【別名】五葉藤(《南寧市藥物志》),五葉茹(《泉州本草》)。

【來源】為旋花科植物五爪金龍的根或莖葉。秋季採收,切段曬乾。

【原形態】

多年生柔弱、禿淨、纏繞藤本。莖灰綠色,常有小瘤體。葉互生;通常指狀5深裂,幾達基部。直徑6~9厘米,裂片橢圓狀披針形,先端鈍,但有小銳尖,全緣或最下一對裂片有時再分裂,兩面均禿淨,葉柄略長於葉,常有小瘤體。聚傘花序,花序柄短,有花1~3朵;萼綠色,長6~8毫米,先端極鈍;花冠漏斗狀,淡紫色,長5~6厘米,內面顏色較深;雄蕊5枚。蒴果,種子4顆,灰棕色,短而圓,背部兩側稜角有長綿毛。花期夏、秋。

本植物的花(五爪金龍花)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生境分布】分布廣東、廣西、福建等地。廣州多有栽培,常纏繞於竹篙上或棚架上為蔭蔽物。

【性味】《泉州本草》:甘,寒,無毒。

【歸經】《泉州本草》:入肝、肺、腎、膀胱四經。

【功能主治】

清熱,利水,解毒。治肺熱咳嗽,小便不利,淋病,尿血,癰疽腫毒。

①《南寧市藥物志》:清熱利尿。治肺熱咳嗽。根、葉,搗爛外敷,治癰瘡。

②《泉州本草》:清熱解毒,通淋利小便。治淋症,水腫,外敷癰疽腫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錢(鮮者0.5~1兩)。外用:搗敷。

【注意】《南寧市藥物志》:虛寒者禁服。

【附方】治諸淋:五爪金龍莖葉(鮮)一兩。煎湯去渣,加冰糖燉服。(《泉州本草》)

【摘錄】《*辭典》

(醫藥網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