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五棵樹村,一個彝族撒尼人居住的古老村落,是雲南石林景區內唯一的村子,擁有村民1000多人。2007年6月27日,石林景區成功申報為世界自然遺產。按照《世界遺產公約》相關要求,五棵樹村被要求整體搬遷。
事件
概況
2007年6月27日,“中國南方喀斯特”項目在第31屆世界自然遺產大會上通過,貴州的荔波、重慶的武隆和石林一同“捆綁”申遺成功。2009年3月27日,村民們突然收到了一份“搬遷公告”,要求村民整體搬遷。縣政府給出的理由是:在申遺時中國政府曾作出承諾,3年內遷出核心保護區內居民。為此,43戶村民將石林縣政府告上法庭,要求法院確認“搬遷決定”違法,並予以撤銷。
村民:石林縣政府搬遷決定“違法”
五棵樹村的村民認為,政府沒有徵求過他們的意見,就下令村子幾百戶人整體搬遷!“我們不屬於核心區,而屬於緩衝區!石林養育了撒尼人,撒尼人保護了石林。現在說我們破壞石林景觀,我們委屈!”爭論未果後,村民中的43戶聯合起來,於2010年5月17日向昆明中院提起了訴訟:要求石林縣政府撤銷“對石林五棵樹村整體搬遷的決定”。
政府:村子緊接景區必須整體搬遷
石林縣政府外宣辦主任張雪剛回應,石林世界自然遺產地總面積350平方公里,一共有四級保護區,包括特級、一級、二級和三級。特級保護區和一級保護區為核心區,二級保護區和三級保護區為緩衝區。五棵樹和大、小石林景區就緊緊連成一片,屬於一級保護區。所以,五棵樹必須進行整體搬遷。
社會觀點
為了保護石林自然遺產,石林縣要求景區內1000多原住民搬遷。對此,社會輿論紛紛。
雲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楊福泉:
不能簡單講自然和文化剝離,文化和居民是分不開的,一個沒有原住民的景區將會喪失文化傳承,最終淪為一個庸俗的商業社區。《世界遺產公約》沒有規定,要三年內對景區的原住民搬遷完畢。景區內原住民的搬遷,需要充分考慮到原住民與石林保護區的關係,如果人的生產生活對核心保護區帶來了破壞,整體搬遷是可以理解的。但搬遷得慎重,得要經過科學的論證,證明這些原住民確實對石林構成了威脅。石林的撒尼文化對自然形成了一種互動,人們來看石林,不單是看石頭,還要看阿詩瑪文化等風土民情。
雲南某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朱建偉:
任何國際公約以及承諾,都要經過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成為國內法律才能執行;政府承諾不等於法律規定,仍然要按照相關法律規定的程式來進行;我國除針對三峽水電工程制定了專門的《搬遷條例》以外,其他法律、法規並沒有“整體搬遷”的規定。就算是《風景名勝區條例》和《自然保護區條例》這兩部與石林景區保護關係最為密切的法規,也只是規定了核心保護區的居民在確有必要時逐步遷出。而且,撒尼人創造出了以“阿詩瑪”為代表的多姿多彩的文化和濃厚的民族風情,與環境宜人的石林地貌相融合,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和諧美景。歷史上,村民們為保護石林作出了重要貢獻。所以,石林縣政府整體搬遷五棵樹村的“決定”,既無法律依據,更不合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