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五棵樹鎮原屬賚北縣政府所在地,1947年8月撤賚北縣政府變鎮賚政區6區,1958年3月建立五棵樹人民公社,1983年8月改為五棵樹鄉,1984年11月變鎮,轄10行政村,到2001年秋,張家園子鄉是劃給五棵樹鎮3個村,自此,五棵樹鎮共轄13個行政地至今。
交通運輸
鐵路、公路、水路四通八達。長榆、哈榆鐵路從鎮內通過,設有五棵樹火車站;榆陶一級公路貫穿全境並與102國道及京哈高速公路相接,城區距京哈高速公路僅16公里;五棵樹鎮距吉林市機場、長春龍嘉國際機場、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僅約一小時車程;距大連出海港車程不超過7小時;距城區1.5公里的松花江延境而過,並且正在進行河道清理,預計2008年正式通航,水運可上溯吉林,下抵哈爾濱、佳木斯,直至邊境口岸。鎮內主要街路寬闊,皆為柏油路面,村村通已普及至每一村。取得榮譽
1992年被長春市政府確定為長春地區第一個經濟開發區,1994年被省政府確定為全省綜合改革“十強鎮”,1995年被國家確定為全國首批綜合改革試點鎮。2001年,被吉林省政府確定為“吉林省中心鎮改革與發展示範鎮”、“精神文明建設先進鎮”,2001年8月,經國務院體改辦小城鎮發展中心檢查評比被確定為“小城鎮發展一類鎮”。2002年,被長春市政府確定為長春生態農業產業開發區。2003年7月被省政府確定為省級開發區,2004年2月,被國家六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2005年被評為“全國文明鎮”,被吉林省評為“吉林省文明衛生鎮”、社會主義新農村試點鎮。
經濟發展
五棵樹鎮充分利用本地優勢的區位和農產品優勢,形成了釀酒、養牛、豆製品加工、蔬菜等八大支柱產業,其中白酒和乾豆腐成了省內知名品牌。鎮內擁有大中型企業18家,中小型企業410家,2005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實現40億元,全口徑財政收入達到400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5500元。在經濟發展上,五棵樹鎮全面實施“七色陽光”致富工程:
一、利用糧食優勢,大力發展白酒生產——無色工程;白酒釀造業:五棵樹鎮屬於糧食主產區,同時地處松花江畔,水質優良,民間釀酒歷史悠久,在此基礎上,本鎮重點發展了白酒釀造業,達到了很大的規模。由於政策的引導和扶持,全鎮在原有2個國營酒廠、2個集體酒廠,10個個體酒廠的基礎上,現已發展到168家,從業人數4000多人,白酒灌裝線72條,全年生產白酒10萬噸,實現產值近4億元,利潤4000萬元,稅收1800萬元
二、利用市場優勢,大力發展肉牛生產——紅色工程;肉牛養殖業:本鎮居民採用“糟牛育肥”方法,使肉牛養殖業成為支撐全鎮經濟發展的又一支柱產業。建成了占地4.5萬平方米的牲畜交易市場,日交易黃牛達2000頭,現已成為東北最大的牲畜交易市場。五棵樹養牛業已初具規模:牛源上,建立了種牛繁育中心,飼養上,有規模養殖基地,流通上,有東北最大的肉牛交易市場,加工上,有現代化的清賓肉牛屠宰廠。系列化的從繁育到加工的一系列設施的建立大大促進本鎮養牛業發展。
三、利用傳統技術,大力發展豆製品生產——黃色工程;豆製品加工業:榆樹七十年代就是聞名全國的大豆之鄉,糧豆質優量足。五棵樹充分利用本地大豆資源和松花江豐富的優質地下水,使五棵樹生產出的乾豆腐更具香、鮮、嫩、薄的特色,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通過招商,引進生產先進技術,安裝了國內一流的設備,成立“五棵樹豆製品有限責任公司”,使豆製品生產由過去傳統的手工製造為流水線作業。在此基礎上有建設了精包裝生產線,生產出真空保鮮的精製產品,產品上市後十分走俏,在進入東北市場的基礎上,正逐步打入京津和南方等市場,還實現了對日本的出口,把五棵樹豆製品生產推向一個新的階段。五棵樹鎮豆製品加工廠發展到500餘家,從業人員達到2000人,創產值5000萬元,實現利潤1400萬元四、利用科技優勢,大力發展無公害蔬菜——綠色工程;蔬菜種植業:本鎮蔬菜生產多為露地菜和春秋大棚菜,隨著吉林省松江農業科技示範區的建立,蔬菜種植業引起了全鎮人民的關注,示範園區內高標準、別墅式蔬菜大棚帶動了全鎮大棚蔬菜的發展。2005年全鎮蔬菜大棚增加了500多棟,目前全鎮已經建起大、中、小蔬菜生產大棚4000棟,占地面積達到600多公頃。到年底可創產值8000萬元。
五、利用自然優勢,大力發展區域旅遊——特色工程;旅遊產業:流經本鎮的第二松花江岸線綿延20公里,自然山水交相輝映,旅遊資源得天獨厚。為了開發這一極具經濟價值和文化內涵的資源,通過招商引資已對淨土區、島區、港區進行了一期開發建設,建起了“湛江寺”、“江心島”、“五棵樹碼頭”、“水上遊樂園”、“打靶場”等景點,在2004年農曆四月初八、十八、二十八和端午節、國慶節期間,吸引了大量遊客來此地遊覽,在區內從事導遊、餐飲、小商品零售業的民眾,創收達到1000萬元以上。六、利用政策優勢,大力發展優質水稻——金色工程;水稻種植業:五棵樹松前灌區利用農發資金,對全鎮的水利基礎設施進行大規模的修建,對部分橋涵、襯砌、泵站進行了徹底改造,解決了水田水費居高不下的問題,提高了農民的種植水稻的積極性。通過與禾豐米業的合作,在水田區搞水稻良種繁育200餘垧,試驗優良品種15個,而且簽訂優質水稻種植契約800垧,垧產均超過1萬公斤,獲得了空前的大豐收,本鎮農民從中獲得了良好的收益。
城市規劃
在小城鎮建設上,五棵樹鎮堅持“農村工業化、農村城市化”的發展方向,超前思維,科學謀劃,突出特色,全面發展。根據長春市委領導“把五棵樹建設成松花江畔明珠城鎮”的總體目標要求,先後投資60萬元制定了二十年不落後的城鎮發展總體規劃,繪製了規劃模型沙盤。鎮區面積達到22.4平方公里,貫通13條街,18條路,設計了“三五”工程,投入資金4億元進行了大規模的拆遷和建設。在商業區,先後建立並完善了農貿、輕工、牲畜、建材、煤炭、車輛等七大專業市場,其中肉牛市場已成為東北最大的肉牛交易市場,現已成為東北地區肉牛交易中心;在居民區,建起辦公樓、住宅樓、商貿綜合樓89棟;在養殖區,建設了15處牧業小區;在工業區,完成了四海集團150萬頭生豬一體化項目和漢德年產10萬頭肉牛屠宰深加工項目,總投資6000萬元,年生產5萬噸馬鈴薯澱粉項目。在街路建設上,投資2500萬元建成了長3000米、寬40米、雙向三排車道的五棵樹大街。同時,加強了水、電、通訊、微波、廣電等基礎設施。旅遊資源
“湛江寺”座落於五棵樹鎮境內山水秀麗的松花江畔,是五棵樹旅遊區十一個功能分區之一的重要旅遊景點,其前身為“關帝廟”,文革期間被毀,20世紀90年代始,佛教界人士寬演大師出資恢復建設“關帝廟”,更名為“湛江寺”,2001年經長春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務局“長宗發[2001]13號檔案”批准,得以規模建設。“湛江寺”占地面積32,407平方米,建築面積12,000平方米,其中:大雄寶殿一座,建築面積360平方米;天王殿一座,建築面積200平方米;臥佛殿及藏經樓一座,建築面積260平方米;普賢殿、文珠殿各一座,建築面積120平方米;佛堂、齋房、僚房等建築面積540平方米。正在建設中的“湛江寺”不斷得以完善,2003年觀音院主體建成,占地面積8,000平方米,其中:建築群占地面積6,400平方米,2003年10月1日觀音院水上臥佛開光慶典吸引了幾萬名遊客。2004年擴建地藏院占地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60平方米。2005年大雄寶殿、天王殿主體完工,江邊建“九龍壁”一座;“江心島”修水上樂園並建12米高觀音佛一座;2006年“湛江寺”山門與“江心島”修一條長廊直通島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