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五星社區位於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常泰街道東部,東邊為金龍街道古店社區,西邊為樹兜社區,南面與路邊社區
相鄰,北靠華星社區。縣道301線和南高渠、南低渠橫穿社區。象徵五星紅旗之意,故取名五星社區居委會。有8個居民小組,面積1.2平方公里,人口3788人,其中外來人口2000人,社區兩委成員7人,支部黨員61人,居民代表61人。目前有企業2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0家。社區,解放後互助組,初級社、高級社、到人民公社一直就以五星這個光榮稱號為名(象徵五星紅旗)。常泰街道於二OO六年九月經泉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同時成立五星社區居委會。 包括下官、西坑、斗南三個自然村,村委會駐地在斗南。五星社區居委會於2003年5月因實行“鎮改街、村改居”由原五星村委會改為社區居委會。社區以實現農村“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目標。努力構建和諧社會,強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社區環境
五星社區地形較為平坦,呈現東北高、西南低的地形特徵。土地資源豐富、土地肥沃,作物為水稻、龍眼等。由
原斗南、西坑、下官三個自然角落(自然村),八個居民小組組成,主要姓氏為陳、許、周等。斗南陳氏,宗於河南省開封府穎水流域,屬穎川衍派南陳,唐朝開閩期間遷居泉州,定居繁衍,後一脈分居南安,明代中葉,再一脈由南安溪口分居南山斗南,至今繁衍22代,又分裔江南街道王宮社區、金龍街道玉霞社區及泉州、晉江、安海,如今海內外宗親2000餘人,遍布印尼、菲律賓、新加坡及港澳台、歐美等諸地區。社區三個自然村東西蜿蜒,南北坐落,面向紫帽名山,綠樹成蔭,下臨晉水長渠,川流不息。千畝良田,綠水青山,景色宜人,社區後紅山環抱,桂圓垂珠,農田百畝,前後互應,構成一幅美好的憧憬。樸素的自然村落與祥和的人居環境是該社區給人們的第一印象,在社區兩委的監管與老人協會的督促下,該社區的保潔工作做得很好,一些基本設施也在不斷完善。道路乾淨整潔,垃圾桶、垃圾屋有序設定,看不到隨意丟放的垃圾。社區的人居環境有很大的改善。人文景觀
社區中磚石結構的古民居建築,排列有序,三開張、五開張、二進三進大厝十多座;還有西式洋樓,四座連體,巍峨壯觀。遐爾聞名、村之東西,據地形建石結構六角涼亭兩座,四株百年古榕樹(屬市級文物保護)林蔭之下,加上周圍歷年配套建築,是居民健身、休閒、娛樂的樂園,於亭中品
茗、對弈、閒聊,心曠神怡。五星社區居民素有外出謀生之志,早在前清時,榕潭八柱陳清源家族越洋旅居菲律賓,經營椰乾、亞麻;後厝蔗園陳正宗家族旅居印尼,經營信記糖業,均為泉州新門外聞名富僑,家資萬貫。近代旅居印尼華僑陳鐵逵捐資百萬元廈門集美大學和泉州教育事業,捐建泉州六中一座教學樓,並改建社區紫南國小校舍、建大禮堂。陳氏華僑家族民居群,是一個較大型的傳統華僑民居聚落。之所以會被評為泉州市優秀近現代建築,主要是因為有關這座建築的一個很偉大的故事。上個世紀初,江南樹兜村作為泉州南門外一個重要的村落,曾自發組織“民團”等武裝力量,對抗土匪和民軍等。1903年左右,遠在海外的陳烏生家族已經在印尼站穩了腳跟。華僑陳正宗先生花費了300塊大洋,在老家江南斗南村,興建了占地5畝的宅院,經過5年的建設全面竣工,搬來居住的不是陳正宗先生,而是村裡的窮親戚和一些孤寡老人。後來聽說了國內的革命情況後,陳正宗先生又把閒置的房間借給民兵武裝使用。上世紀30年代中期,由於南洋十分混亂,泉州治安稍為安定,陳正宗先生舉家搬回老家居住。整個院落37間,陳正宗先生一家12口人就擠4間護厝里,沒有驅趕一個人離開。解放前,陳正宗先生一家又回到了南洋,房產全部讓給當地民兵使用。解放後的陳正宗先生聽說解放軍暫時沒有營地,又把老宅借給解放軍居住,最高峰時住了3000多人。